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就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争取世界友好、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四个方面看,周思来的“求同存异”思想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有很多一致性。可以说,“一国两制”构想既是对“求同存异”思想科学、合理的继承,又根据时代特征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在传递外语知识,帮助学生习得外语语言技能的过程中,都不断地重复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过分夸大二者的区别,给学生施加了心理上的压力,使很多学生由于害怕错误而不敢使用外语表达思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求同存异教育思维模式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得到更充分的重视和体现,使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武器.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在语文单元教学中恰当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很好地整合教学内容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概念,提高分析鉴赏能力,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从而达到把线性知识转化为综合性的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在语文单元教学过程中,怎样恰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李大钊与陈独秀的儒学观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同为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北李南陈"的儒学观呈现出"破与立""扬与弃"的思想倾向,而其儒学观之差异,则与自身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学养积淀等因素密切相关。出于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忧虑,对"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儒学的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5.
前田约翰曾经说过电脑它不是一种工具,而只是一种材料。用原研哉的话说,设计人在使用电脑软件时不应该照单全收,应深入思考多样化的形式和语言带来的视觉世界。本文围绕由学生一个话题而展开探讨,重点探讨了当下设计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区别联系,表达了和而不同的观点,更在于求同存异的坚持。  相似文献   

6.
拜伦与狄金森都认为:上帝内心残酷、行事荒谬、专横暴戾、待人不公、无所不在但不可接近。他们观点的共性源于他们所处共同的环境世态和相似的个人宗教经验。不同于拜伦笔下对上帝的彻底否定与批判,狄金森诗歌中的上帝偶尔也以完美的形象出现。这是由于他二人性别身份不同,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各异。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和西方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心理,造成了中西在审丑观和审丑艺术实践上的明显差异.中国侧重于对丑美并存和对比性关系的认知,往往以丑反衬美,美是艺术表现的终极目的,而丑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西方则不仅将艺术创造中的审丑视为能引起快感的观照生活与求知的过程,而且发展到把丑看作社会现实与心灵现实更真实的本质的显现形式,其审丑艺术的表现显得更为直接和普遍.  相似文献   

8.
瓦窑堡会议前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从发现差异到求同存异,实现了从斗争的政治学向团结斗争的政治学的转换.发现差异是政治认知转换的逻辑起点,求同存异是政治选择的现实目标,团结斗争则是并行不悖的政治策略,团结的政治学和斗争的政治学由此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两大策略支点,也是互动的两大机制.比较而言,团结的政治学更具有中国化的意义,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和一个具有显著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超大型社会来说,整个民族、国家和社会内部的友爱团结无疑是最重要的政治学,而和谐的政治学就是团结的政治学在今天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孝经》是儒家思想家论述孝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述的是入世之孝,认为孝有差等,主张移孝于忠,是社会上每个人的立身之道。《孝论》是佛家思想中关于孝最系统的的论述的著作之一,论述的是出世之孝,认为孝无差等,主张移孝于戒,是社会上每个人的守身之道。  相似文献   

10.
张泽锋 《华章》2007,(9):109-109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含有各自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以"红色"为例分析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宋代以前三教论衡的大概过程,并分析了这一过程所呈现出的内容特征.在中华文化背景中发生的佛教与儒道教从价值对立到价值认同这一文化事件,为异质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和睦共处提供了典型范例,因此它也是一个极富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将2000年福建省城乡汉族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此起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重视学生锻炼意识与锻炼兴趣的培养,并强化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则师生心理契约违背与破裂的典型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以双向视角对心理契约等有争议的概念作了明确界定,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了师生心理契约违背、破裂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心理契约对师生行为的影响,了解师生心理契约构建与履行的基本机制,发挥心理契约对师生双方的激励与约束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有关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逼封万岁”说法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的情节不合情理。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扬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15.
佛教兴盛于印度奴隶制发展时期的"列国时代",衰败于其封建时代.然而在中国,它却高度发展于汉魏之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形成这一强烈对比的原因有三其一,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达,更需要得心应手的思想统治工具,而主张逆来顺受的佛教则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不谋而合.其二,中国有着成熟的封建统治者,对政教关系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可放手发展佛教.其三,中国有着发达的封建文化和社会思想,使富含深邃思想的佛教能与之互相促进,并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论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婚姻双方对婚姻的不安全感的不断地攀升,夫妻间为保证感情不出轨而签定"忠诚协议"的现象越来越多。单纯的道德调整已经无法满足当事人对于夫妻忠实义务的要求,赋予"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认可其效力的同时也要对协议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儒家伦理曾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但由于地元文化,制度文化,宗教文化的差异,因而在选择取舍、吸收融合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另外,孝道观念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应有本质上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18.
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拭对佛学持彻底的否定态度,抨击甚多。在他看来,佛学是虚诞之学,流于自私自利的境地,未能分清天理、人欲之间的差别。张拭的佛学观建立在儒释思想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并以自身理学中的“仁说”“格物致知”“居敬主一”等思想消解释氏,目的就是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抵制释氏对儒学的侵入。  相似文献   

19.
词与诗原本同为一种文体,具有相同的诸多特点。但在抒发人的情感意趣方面,词有异于诗,也优胜于诗.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体制格调;二、句式长短;三、平仄音韵。  相似文献   

20.
认为人类的交际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系统。针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探索,这种探索对外语教学亦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