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农民闲暇时间总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农民闲暇时间总量差异性、影响因素、时间分配结构以及时间总量变动趋势的分析,指出农民闲暇生活方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发生了改变,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支持成为农民闲暇文化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农村普惠型闲暇文化覆盖体系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于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即如何开展农村成人闲暇教育的问题随之产生。研究闲暇教育的概念、农村成人闲暇教育的意义,探讨农村成人闲暇教育的原则及途径、方法等,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他们对闲暇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开展闲暇教育对于农村社区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农民自我完善、提高综合素质,营造文明乡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学习化社会、促进终身学习。为有效推动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农村社区闲暇教育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宣传、创造环境、设立机构和按需施教。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新农村建设等法规和文件从政策层面要求构筑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现代农民的生产劳动特点、我国发展体育人口的使命、农民体质状况、农村留守人员闲暇生活状况是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动力,加强地方政府职能,落实体育法规、政策,加强宣传和引导,组织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结合当地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农民的闲暇生活,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中的农民休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休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闲暇增多,农民将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闲暇生活,农民休闲成为可能和必要。农民休闲促进新农民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促进新农村人际和谐,推动新农村全面进步。当前相对滞后的农民休闲,有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要发展农民休闲,除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一基础外,还需做多方面工作:培养农民文明休闲观念,提升农民休闲品位;开发农村休闲资源,建设系统休闲工程;倡导农民休闲方式多元化,拓展农民休闲范围。  相似文献   

6.
贫困山区农民休闲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贫困山区农民休闲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山区农民的闲暇时间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对闲暇时间的利用率不高,普遍的休闲意识尚未形成;“看电视”、“串门聊天”、“进城或赶集”等“自发俗雅型休闲活动”仍是贫困山区农民的主要休闲生活方式;贫困山区农民的休闲生活满意度过低,其休闲生活仍处于贫乏状态;收入水平、文化素养、休闲设施建设、政府支持等是影响贫困山区农民的休闲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要正确引导与促进贫困山区农民休闲生活方式的变化,就必须切实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在农民休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尽快实现农民休闲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在失去土地的过程中也失去就业依靠与文化、精神寄托,导致失地农民闲暇精力过剩,闲暇时光最终演变成闲暇危机。闲暇危机主要体现在闲暇时间的浪费、闲暇活动的低俗化以及闲暇心态的失衡。导致闲暇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个体选择不自由、社会及文化应对能力不足以及体制困境有直接关系。因此,针对失地农民的闲暇危机,需要借助公共文化场所开展社会教育、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教育以及政府主导开展职业补偿教育,进而转变失地农民的闲暇观、丰富其闲暇生活以及提升其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新农村建设也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在城镇化以及新农村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民对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民间体育作为农民进行闲暇娱乐的一种方式,其发展对于农民的生活以及新农村的建设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所高校大学生闲暇生活调查表明: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较低。原因有劳作与闲暇之间矛盾发展中闲暇价值认同的缺失,闲暇生活价值的诉求与闲暇时间的利用率之间张力的扩大,闲暇生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效用与教育期望的分化。高校必须把闲暇教育纳入教育改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活动理念] 闲暇生活是中学生生活里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优质的闲暇生活是中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针对高中生学业繁重,闲暇生活安排不当的问题,本节课首先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审视现有的闲暇生活,然后通过优质闲暇生活的理论指导,以及自编的“优质的闲暇生活雷达图”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培养他们安排优质闲暇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农村学生闲暇生活状况,本文章对安徽省某一地区农村小学进行了调研。认为学生的闲暇时间较为充裕,但是闲暇生活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闲暇生活在形式上趋向于多样化,但是内涵上却愈加单一化;学生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但是学业负担依旧沉重;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组织和设计闲暇生活的意识,但是闲暇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建议家长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学生闲暇生活的价值;宣扬正确的闲暇生活理念,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闲暇生活网络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闲暇生活创造更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结合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探讨了山东省城乡居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现状特点,包括闲暇时间的多少及变化、闲暇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闲暇生活方式的性别差异及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等,揭示了山东省城乡居民闲暇生活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善山东省城乡居民闲暇生活方式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闲暇生活现状的调查,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消费、闲暇教育四个角度分析了高职生闲暇生活的现状,发现高职生在闲暇生活中主要存在闲暇认识偏差、闲暇活动从众、闲暇技能缺失以及闲暇教育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初中学生闲暇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在接受闲暇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闲暇意识淡薄,自觉性差,闲暇生活呈随意性;闲暇生活质量差,闲暇知识和闲暇技能贫乏;闲暇教育开展不足,闲暇生活存在庸俗化、成人化、被剥夺等现象。学校家庭和社区应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找准闲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闲暇生活方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的闲暇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族烙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中国目前闲暇生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良现状。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明和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创造更多的闲暇时间,加强闲暇场所建设,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闲暇技能,并加强对闲暇生活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女性的闲暇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身心出现了极大的不和谐,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女性自己的闲暇管理不科学,社会的闲暇教育很薄弱。本文通过对株洲职业女性闲暇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职业女性闲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身心整体和谐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职业女性闲暇生活质量,以期进一步提高职业女性闲暇观念,进一步缓解身心压力,享受愉快闲暇生活。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教师的闲暇时间较多,闲暇生活以提高自我的活动为主,具有较多发展型学习的特点;但闲暇活动并不太丰富,有待向更高层次发展.青年教师闲暇时间的社会交往主要受业缘关系的影响,以朋友、同学、同事为主要交往对象.对闲暇生活满意度有明显影响的因素是个人爱好及情趣的实现程度,而性别、职称、休息时间因素对闲暇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小;心理压力与闲暇生活满意度呈中度负相关.总体上,高校青年教师闲暇生活的满意度一般.  相似文献   

18.
闲暇是个体获得自由的表现之一。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闲暇做出系统论述,认为闲暇具有时间和状态两重意义:闲暇时间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闲暇状态是幸福的表现状态之一。德性是闲暇的前提与限度,闲暇必须合于德性,同时闲暇生活也是德性养成的重要场域。在数字时代,儿童闲暇面临内容和时间的问题:娱乐消遣充斥闲暇的内容,闲暇时间仅余意义空壳,导致德性和沉思在数字时代儿童的闲暇生活中难以寻觅,闲暇失去其获得幸福的应然价值。应引导儿童从学会生存走向学会闲暇;以德性约束儿童的闲暇生活,使闲暇生活成为育德的平台;面对数字时代的信息洪流,应加强儿童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信息辨别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闲暇分析与高校德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闲暇是一种生活观念,也是一项道德权利与义务;闲暇生活与人们的道德生活紧密相连。文章在厘定闲暇内涵及道德教育指向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分析,从闲暇生活视角阐述高校德育应夯实基线、回归生活、关注主体、突出审美等几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20.
闲暇是一种生活观念,也是一项道德权利与义务;闲暇生活与人们的道德生活紧密相连.文章在厘定闲暇内涵及道德教育指向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分析,从闲暇生活视角阐述高校德育应夯实基线、回归生活、关注主体、突出审美等几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