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华山     
华山同志去世了,新闻界的同志,特别是在战火纷飞年代同他并肩战斗过的老同志,几乎都潸然泪下,为中国新闻界一代明星的陨落而惋惜悲痛。华山同志是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投身新闻事业,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中写下大量名篇而一举成名的。一九四七年,郭沫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饱含激情地讴歌中国历史转折关头的新闻记者。他写道:“无数勇敢正直的新闻记者,他们正是今天的左丘明、司马迁,我感觉着我们今天的文坛上应该推他们为祭酒。”“新闻记者的报道文学应该是最新最进步的一种文艺形式。把现实抓得那么牢,反映得那么新鲜,批评得那么迅速!它们成了我们每天的生命。我们每天清晨和晚上,就象中世纪的人要受着神的启示一样,我们是受着新闻记者启示的。”用郭老这段话评价华山是恰当的、公正的,对华山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他是勇敢正直的,他把现实抓得牢牢的,他反映战争是深刻而生动的,他揭露敌人是犀利而无情的,他不仅启示了正在进行血与火斗争的千百万人民,而且象左丘明、司马迁那样,忠实地纪录历史前进的足迹,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史料。为了悼念新华社的这位终生驰骋沙场的老战士,我们这里发表周原同志写的《送华山》一文。这篇文章是激情之作,愤笔之书,是作者含着泪水写下的。它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华山,熟悉华山,使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他那独具特色的品德,性格和精神风貌跃于眼前,更深地怀念他,学习他。愿华山作为新闻界的良师益友留在人们心间。编者  相似文献   

2.
范长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抗日战争前夕至抗战初期,范长江的新闻通讯曾经轰动全国。当时有人用诗一般的语言称颂他的作品:“谁说笔锋不能横扫千军,听!这字里行间,犹响着金戈铁马!……我们随他的笔阵纵横,在这暴风雨的时代里,要打出个真理的‘光轮’!”长江的通讯当年对于启迪人们觉醒,引导人们走上救国救民道路,确实起过重要作用。时至今天,他的通讯仍然脍炙人口,传闻于世;广大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赵勋 《军事记者》2013,(10):39-40
朱仁华是新闻“嘹望者”中的佼佼者,从事新闻工作25年间。充满激情地“观察一切”.并“及时发出警报”。当得知获得长江韬奋奖时,他说:“范长江、邹韬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前辈高山仰止.我们这些后辈无法与之并论。尽管时代不同.但新闻记者的使命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为时代进步鼓与呼。”  相似文献   

4.
穆青同志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他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已长达六十春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作品,始终紧扣时代,紧贴人民,成为时代的号角,人民的知音。所以,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其影响之深远,为我国新闻史上所罕见。穆青的新闻生涯,显示出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记者成才的普遍规律。他是青年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学习榜样,是中国新闻记者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自从报纸一出现,新闻作品也随之出现了,大约是新闻作品而不是文学作品吧,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种“新闻笔调”。引起人们忧虑的“新华体”、“新闻八股”,其实也是指的它的笔调。30年前,老舍同志对首都新闻工作者作报告时,一开头就讲了新闻笔调的危害性。他说:“在西洋搞文艺的人就分成两种:一种是真正作家,一种是新闻记者,新闻记者也可能进行创作,也可能写出一本戏剧、一本小说,但是他的新闻笔调却是他的致命伤,他很难由一个新闻记者变成一个作家,这就是吃了新闻笔调的亏.”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20年代,一本题为《怒吼的新闻记者》问世以后,它的书名便成了作者的绰号,从此只要一提到基希,人们就说他是“怒吼的新闻记者”。如同斯诺、史沫特莱和斯特朗等许多优秀的国际主义新闻战士一样,基希也是中国人民的真挚友人。在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他深切同情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凌辱和苦难,以他无比犀利的笔作武器,热情地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早在30年代,鲁迅在批驳狄克(即张春桥)的一篇杂文中就曾提到过他。鲁迅写道:“假使‘有人’说,高尔基不该早早不做码头脚夫,否则,他的作品当更好;吉须不该早早逃亡  相似文献   

7.
论廉耻     
欧阳修说:“廉耻,士君子之大节。”他说的“士君子”,大抵就是今天的知识分子。现在新闻记者评职称,同教授、副教授挂钩,当然也算是知识分子,即古时的“士君子”了。因此忽然想到了这个题目。新闻记者同教授,副教授毕竟不同,因为他并不生活于高楼大院中,有较多的接触社会机会,在这个社会万花筒中,他不可能“遗世而独立”,也就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不可能不你中有我,我中有  相似文献   

8.
难忘华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山同志去世已经十几年了。也许,有些年轻的编辑记者已经不知道华山的名字了。但是,凡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对新华社记者华山气势磅礴的战地通讯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时代前进了,党的新闻事业已空前发展,我觉得,新闻界不应该忘记华山同志,不应该忘记他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纪录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新闻精品。 战地记者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我与华山相识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抗战胜利后,我随新华社的先遣队从延安赶赴东北,途经承德时,被留在《冀热辽日报》工作了几个星期。这时,华山正在该报当记者。报社的编辑记者不多,吃住都在一起,几天下来,大家就熟悉了。华山给我的印象是:尽管他言语不多,但待人、做事都满怀激情。加上我们先后都在延安鲁艺学习过,所以很能谈得来。不久,党中央电促我们先遣队立即赶往东北,我便与华山匆匆地分手了。半年后,我读到了他  相似文献   

9.
北京落着秋雨。临去机场的时候,我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远航集》放进手提包里。我想路上再翻翻这本书。翻翻这本书,是想回忆书的作者华山同志。昨天——9月22日,华山同志在广州去世。我去广州,是去帮助料理他的后事,那心情正象这落着秋雨的日子。可是等到在飞机里坐下,打开《远航集》,好象又看见了作者——一个乐观健谈,风风火火的新闻记者。这使我忘掉了他的死,想起了他的生。他在中国新闻界,当然是长辈,我原本不认识。我最初读他的作品,还是三十六年前在上海学新闻的时候。先是读他写抗日战争的几  相似文献   

10.
本刊编辑于11月中旬赴浙江,在金华、丽水、温州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三地新闻界的意见。同仁们畅所欲言,对本刊寄予殷切的希望。《新闻记者》有“海”味金华日报记者陈东说,《新闻记者》内容活泼,有南派风格。我对“新闻人物”、“新闻与法律”等栏目很感兴趣。金华日报前编委金志澄说,刊物有特色,喜欢看。“新闻内幕”、“新闻作品评析”的文章我们都一看到底。“一月漫笔”有思想深度,有文采。温州日报编辑张永津说,“海外新闻”使我们很开眼界,《新闻记者》有“海”味。金华日报通讯员丰昆说,报社为我们订阅的几本新闻刊物,我们看得最快的就是《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经济活动带来了活力,也给经济报道展现了一个广阔的活动舞台.新闻记者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新貌,理所当然地应逐步摆脱旧模式的束缚,面向市场经济、开创经济报道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杨彪 《军事记者》2012,(11):15-15
“走基层”既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的客观要求,又是新闻记者忠实记录时代、反映时代深刻变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真实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伟大创造。离开“走基层”是万万办不到的。走到基层去。走入火热的生活中,走在时代的旋律里,应成为记者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随笔     
布拉格长大的奥地利业余作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其现代文学奠基者的地位已为世所公认。他作为艺术探险者的先锋精神和作为艺术殉难者的悲剧命运亦广为人们所传颂。他的作品正在世界范围内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争读。在我国,晚到的卡夫卡丝毫没有冲淡人们对他的兴趣,在人们热烈地谈论他,赞赏他,研究他的同时,他的越来越多的作品被迅速地翻译和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在“世界文豪书  相似文献   

14.
党报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要使党报发挥喉舌作用,作为党报的总编辑全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宣传党的主张,是他的根本使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主体。党应该是站在时代的高处,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率领群众为自身利益自觉奋斗。全力把握时代脉搏,就是为着更好地把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报纸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报纸充当“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  相似文献   

15.
提起风趣、幽默,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漫画和相声。它们或褒或贬,逗人嘻笑,发人深思。那么,风趣、幽默和新闻有无联系呢?回答是肯定的。许多西方新闻记者,巧妙地将风趣和幽默运用于新闻报道中,招徕了不少读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竞争力。无产阶级新闻同资产阶级新闻固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借鉴西方记者寓风趣、幽默于新闻报道之中的写作技巧,对于舒展一下我们有些新闻紧板的面孔,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当前正处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记者的信息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信息意识有助于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最前沿的新闻信息,同时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帮助新闻记者更好地进行新闻采访以及节目制作.文章共分为三部分来阐述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信息意识.首先就提高新闻记者信息意识的重要性展开探讨;接着对新闻信息价值进行多角度分析;最后,文章对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信息意识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意思 :什么叫新闻记者?新闻记者就是肩负着广大读者的重托 ,利用自己的新闻职业和条件 ,把自己看到、听到的而读者所不知道的事情写成新闻 ,向广大读者汇报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是赞成这种说法的。但是 ,新闻记者又不是有闻必录 ,不是留声机、传话筒 ,他必须选择现实生活中 ,那些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 ,对人们的生活或工作有启迪作用的事实加以报道 ,必须既快且准地把事实真相展现出来 ,使新闻作品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写作讲究、可读性强 ,这样的记者 ,才有可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要达到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18.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魅力?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3月22日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访谈中说:新闻记者要给读者送个"原生态大苹果",而不是维C药片。他解释说,送"原生态大苹果",  相似文献   

19.
日本著名作家、记者井上靖说:“新闻记者的工作,无论那是不是本质的,总之他不能忽视同其他报社的竞争。……毫无竞争意识就不能进行采访,换句话说,没有竞争意识,采访是不能想象的。因此,在记者的活动中,经常带有运动场上的惊险动作。他是要不断地决一胜负的。”①...  相似文献   

20.
访阿拉法特     
“为什么必须是新闻记者,我才会见中国人呢?”——我们几个新华社记者刚跨进那间映照着柔和的黄色灯光的办公室,一阵亲切的声浪迎面扑来,立刻把我们同主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定睛一看,这位正伸出手臂来欢迎我们的,正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睛闪烁着坚毅的光,脸上一抹络腮胡子。他仍然着一身黄色卡其布军装,头上戴着军帽,腰间挂一支从不离身的手枪。他的胡子可是白多了,眼睛在脸上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军装上衣的肩缝也明显地耷拉下来。我不禁关切地说:“阿拉法特主席,你好象消瘦多了。”他毫不在意,十分友好地朝我笑了笑,让我们围在他的办公桌前面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