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天佑》选取詹天佑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一件事——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的表现,赞扬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如何理解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时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呢? 一、熟读课文,探明思路 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作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这段话虽然只有3句,但是非常重要,第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第二句指出了文章记述的具体事情;第三句强调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学习本组课文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 ,如“注意事物的联系”、“理清课文的条理”等常规训练项目 ,引导学生把已有的能力迁移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将相和》是该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担负着领悟重点训练项目的重要任务。该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 ,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 ,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 ,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 ,“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就…  相似文献   

3.
《将相和》改编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传》,保留了原作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课文情节曲折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人物之间、事情之间的联系复杂,形成交叉关系的因果链,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能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特点。一、整体感知探因...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是问题的设计,板书计划的安排,课堂结构的选择,都得着眼于学生的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在艺术享受中去理解课文内容,去掌握知识。就《林海》一课的教学实  相似文献   

5.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内容浅显 ,插图形象生动 ,学生容易读懂。但要真正体会故事的寓意 ,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因此 ,教学中要突出寓言特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 ,巧妙设疑 ,导拨点化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自悟自得。一、释题入手 ,诱发兴趣《掩耳盗铃》这则寓言的标题 ,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故事的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可从释题入手 ,引导学生轻声细读题目 ,弄懂“掩”是“掩盖、捂住”的意思 ,“盗”是“偷”的意思 ,“掩耳”是为了“盗铃”。然后围绕课题 ,观察文中插图 ,去发现问题。通过启发 ,学生就会提出诸如 :“那个人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内容浅显易懂,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容易读懂。但课文寓意含蓄深奥,学生要真正体会故事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突出寓言的特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巧妙设疑,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自悟自得。  相似文献   

7.
【编辑提示】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板块组成的。所谓的“模块式备课”就是在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把教学活动分解为几个主要的板块,对每个板块设计多个实施方案,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补充、完善。这样,模块式备课既为教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又为灵活调用各种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了良好的空间。集体备课时,只要把握好关键的板块以及板块间的联系,就能达成智共享。 下面所要展示的是成都市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模块式备课。该课小组在个人事先独立钻研文本、熟悉教材、设计预案的基础上,大家按照课堂教学程和环节分别进行交流、碰撞和争鸣,每一环节可设计哪些模块,每一模块该怎么进,不同的模块适合哪种教情和学情……正是建立在充分交流、激烈碰撞的基础上,主人对集体交流的成果进行整理,形成了授课的方案库,并把这个集体备课的成果发在校园网上。在这个方案库里,不同的重要教学流程、环节都以模块的形式呈现,便备课组的老师们快捷、高速地下载集体的智慧,并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及教学风格择适合自己的模块,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形成自己的授课方案。总之,要备课组各成员把握住关键的板块以及板块间的联系,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就能够充发挥出来,进而达成整合知识、共享智慧、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能力,并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悟读文本,有个性,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甚至能对文本提出质疑。在学习中,学生也能够发扬相互合作的精神。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进行相应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充分预设学生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精心备课。  相似文献   

9.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能力,并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悟读文本,有个性,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甚至能对文本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11.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名篇,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得十分优美——“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一年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运用比较法学习了课文的第3自然段。学生朗读课文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优美,并提出问题:“这段话写了林海的颜色。描写绿颜色的词有很多,但是作者写林海的绿却只用了‘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阅读时,我让学生把这几个词替换成“深绿、浅绿、嫩绿、翠绿”等描写…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8课【教学理念】阅读浅近的童话,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是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紧扣"丑小鸭是怎样变成天鹅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遵循低年级的认知规律,紧抓故事主线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围绕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语言,体会情感,品悟童话形象。  相似文献   

13.
14.
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觉性。在本课的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丰富其想像力 ,激发其灵感与顿悟 ,使学生实现创造能力的突变与飞跃。本着上述理念 ,我们对《林海》的教学作出了以下精心的设计。1.回忆美导入 :请学生谈谈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 ,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寻找美(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 ,教师也找 ,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2 )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  相似文献   

15.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采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美丽如画的风光 ,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情感浓烈 ,语句优美。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美、表现美?我们在认真钻研教材 ,反复推敲后 ,认为本课采用“读悟式”课堂模式来教学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所谓“读悟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为目标 ,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读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绝伦 ,抒发情感的恰如其分 ,表达方法的匠心独运。在悟后读 ,读出文章的意、情、境。在读通、读…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同时,根据文中对“岭”“林“”花”三部分内容写法大致相同这一特点,宜采用自学辅导法,以“一段”带“多段”,由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同时,根据文中对“岭”“林”“花”三部分内容写法大致相同这一特点,宜采用自学辅导法,以“一段”带“多段”,由“导”“扶”到“放”。重点分析“岭”,指导学生掌握“找出特点——品读句子——体会感情”的学习方法,“林”“花”部分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学,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第六册《麻雀》一课,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即将伤害自己刚孵出不久的小麻雀的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奋不顾身  相似文献   

19.
《师生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反映少儿生活的看图学文。教学中可紧扣“情”字 ,点引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入境悟情 ,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提高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感知“情”初步看图。看图学文 ,看图是基础。读题后教者可以“课文反映了师生之间什么‘情’”为悬念 ,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图上画的是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什么时间 ?天气怎样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言简意明地说出图意。在此基础上 ,点引学生总结归纳出看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让阅读既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美的体验,更变成一种“创造性鉴赏”,通过鉴赏将文本转换成具有学生个体个性色彩的文本,最终达到阅读的三层次:我看了——观看的层次:我想了——思考的层次;我懂了——理解、共鸣、评价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