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扑朔迷离的密约 《李宗仁回忆录》第三十九章里提到这样一桩历史迷案。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于9月东渡日本.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等人秘密会谈.会谈后达成四项主要的密约:(一)蒋介石承认日本在满洲有特殊权益;(二)蒋介石坚决反共到底;(三)日本支持蒋介石政权;(四)日本借予蒋介石四千万日元.以帮助蒋介石安定中国后,中日两国进行经济合作等等。蒋介石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达成密约后.即挟巨资回国.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2.
吕春 《档案天地》2007,(6):33-35
萧振瀛与和知鹰二 中日秘密谈判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诡异的事件.一方面.蒋介石屡屡对孔祥熙的谋和活动加以阻遏.但是.蒋介石本人又亲自掌控过几次对日秘密谈判.在蒋介石亲自掌控的谈判中.蒋介石最重视,并且用心指导的是1938年的萧振瀛与和知鹰二之间的谈判。  相似文献   

3.
斯夫 《湖北档案》2011,(9):44-47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唯恐遭到报复和暗算,经常疑神疑鬼.善于洞察蒋介石心态的陈立夫,决定为蒋介石找一个替身,以防不测。  相似文献   

4.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广州后,因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停止了对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转而对国民党政权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企图引诱蒋介石投降。但日军对蒋介石的诱降收效甚微,日军大本营认为若不继续使用武力.根本无法使蒋介石屈服。  相似文献   

5.
杨洪芳 《湖北档案》2005,(10):34-34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曾使蒋介石万般无奈.被迫抗日。其实.在此之前.蒋介石还经历了一次未曾披露、鲜为人知的“庐山兵谏”。  相似文献   

6.
于涛  张敏 《兰台世界》2007,(2S):58-59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无疑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到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这一事件引起当时中外空前的关注。1946年12月12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薛念 《新闻世界》2008,(5):51-52
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以前.已经有过三位妻妾,但是他在日记中一直认为自己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1927年12月以后,他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日记中开始有大量的篇幅写宋美龄。蒋介石日记中的宋美龄是多姿多彩的。  相似文献   

8.
刘维荣 《档案天地》2006,(5):22-23,20
蒋介石于1927年4月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后,曾三次下野。第一次是1927年8月13日至1928年1月4日.第二次是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1月28日.第三次是1949年1月21日至1950年3月1日。蒋介石每次下野.都要回家乡奉化溪口作或长或短的停留.第三次下野停留时间最长,共3月余。当时主管蒋介石警卫和侍卫工作的总统府军务局局长俞济时记录下了不少珍贵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9.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各解放区。陕北是蒋介石进攻的重点。到了11月以后,延安的临战气氛已经越来越浓。据《杨尚昆回忆录》记载,1946年11月11日,刘少奇在中央党校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作撤离延安的动员.说胡宗南要进攻延安.因此中央机关将撤出延安。  相似文献   

10.
民国国民政府执政期间,在“党治”名目下,实际贯彻的是“领袖集权制”,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实位领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外交大权当然也由其亲自操控。然而.蒋介石毕竟是一个政治人物.甚至只是一个军事领袖,要操度一国之外交,是非常需要外交人才辅助的.而领袖的外交用人如何.既与领袖的行权方式密切相关.也取决于体制本身。  相似文献   

11.
吕春 《档案天地》2007,(4):32-34
传奇将军卫立煌.与当时3位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终其一生.卫立煌都如同一道难解的谜案。其中,辽沈战役时期.卫立煌如何暗中策应中共.葬送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最令人费解。而要解开这一谜团.  相似文献   

12.
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孙中山之子孙科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长,寻求“光荣的和平”。以挽救国民党的统治。在内阁组成前后。他要求蒋介石下野.由行政院全权主持和谈。蒋下野后。他既反对蒋的和谈原则,又反对桂系的企图。由于桂系的倒阁。也由于孙科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致使孙科的去职.因此.其一厢情愿的“光荣的和平”.也就自然而然地以破产收场。  相似文献   

13.
马红 《档案天地》2012,(3):33-36
上海,这座20世纪的繁华都市,国民党第二代领导人蒋介石在此崛起,成为历史风云人物.并赖为经济支柱。维持了22年统治。三大战役落幕,国共大决战胜负最后分晓,蒋介石无可奈何告别大上海,黯然去台。  相似文献   

14.
峥嵘 《档案天地》2009,(1):32-38
这个题目并非笔者臆造.而是沈醉先生说的。沈先生说:“这个人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王亚樵是二、三十年代闻名上海滩的人物.因为他字九光。江湖上又称“王九”、“九爷”。  相似文献   

15.
他曾给毛泽东和蒋介石写信.呼吁推行简体字。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至死与简化字相伴.一生在大时代中蹉跎  相似文献   

16.
解疑1:蒋介石为何刺杀陶成章? 镜头原现:影片开头一场刺杀戏.隐约地传递出光复会、同盟会错综复杂的关系。陶成章为何反对陈其美?他台词中的徐锡麟、秋瑾是什么人?蒋介石又为何刺杀陶成章?  相似文献   

17.
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号召“攘外必先安内”.“故不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乃不能攘外”。大敌当前,蒋介石思想上犯了重大错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剿共”,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的南京汤山温泉别墅里.蒋介石与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将军已经进行了一天的密谈。  相似文献   

19.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是共产党的著名军事将领.一个是国民党的党魁,本无甚干系。但前者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后者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二者有着无法否定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 提起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他在保定军校求学的情况,恐怕就知者甚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