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但该实验最棘手的问题是 :怎样准确而又精确地测出两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通过测量小球水平飞行距离间接测其速度。该装置中轨道前端小支柱的调节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实验的前提条件是两小球发生正碰 ,但是若小支柱不正 ,就会产生斜碰 ,无疑会对实验造成较大的误差。另外 ,在小支柱的前后调节上 ,如果不能保证|OO′| =2r的话 ,对被碰小球的水平距离测量将产生较大影响。2 0 0 0年全国高考第 14题撤掉小支柱 ,直接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 ,…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学生实验,目前通常是用两小球作弹性碰撞的方法.即用一从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钢球)与放在斜槽末端小支柱上的小球(玻璃球)相碰,研究其碰撞前后的动量是否守恒.  相似文献   

3.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大方向.与复数交汇的客观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题中.  相似文献   

4.
<正>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实验,按照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方法是把斜槽固定在桌子边缘,在地面铺上白纸复写纸,小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落到复写  相似文献   

5.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三册中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在实践中发现按教材中的装置图去做,存在着操作繁琐、误差大等缺点。究其原因,是因该装置用了一个用于放置被碰小球的支柱。若取消支柱而直接把被碰小球置于斜槽末端的水平段上,则上述问题可迎刃而解。如图1-a所示,设入射小球从竖直高度h为10cm斜槽上端滚下,不计摩擦阻力,当它滚至斜槽末端A点时的速度为2gh,约为1.4m/s。A、B之间的距离等于小球的直径,约为2cm。可以算出入射小球以此速度经过B点时,会在竖直方向上下降一定的高度h′:h′=…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了以高等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定理、或其基本思想、方法为背景的试题.这类试题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适应新背景、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这类以高等数学知识为背景的高考试题成为高考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下面,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全国有关省市的以高等数学知识为背景的高考试题进行归类解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向量作为数学计算的工具,在今年的高考新课程数学试卷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向量又分为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两部分,在新教材中共安排了21课时.可用向量知识解答的题目,在今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占38分,纵观四年来与向量有关的试题中,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解答题则是以向量知识为背景,与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根据2003年<考试说明>的精神,本文就向量在高考试题解答中的运用,以试题为例,谈点体会,供使用新课程卷的师生在新学年高考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能力的考查,试题由以往的知识立意而改为以能力立意,但不管试题怎么出,能力要求多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仍是解决一切问题之根本。下面以高考题为例,谈一点体会。例1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1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相似文献   

9.
李江 《新高考》2008,(7):108-112
以诺贝尔奖为背景材料的试题在训练或高考中经常见到,本人通过对多年来诺贝尔奖为背景材料试题的研究,整理了2005年以来诺贝尔奖中的高考题,以期能提高同学们的高考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做为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在高考的命题方面有着独到之处,2008年的试卷里有很多经典考题,被人们津津乐道.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道关于"2008"的试题,情景新颖,内涵丰富,考查知识涉及力与运动、功和能,用最简单的"过山车"模型考查了考生的基本能力.这道题可以说是2009年高考复习过程中的"明星试题",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几道试题与它"几分相似",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下面就请随笔者一起赏析这些试题,以便更好地提高以后高考的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这个实验在中师物理实验中,是个很重要的实验。通过做这个实验,能够验证平抛物体运动理论的正确性,也就是能够知道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能从轨迹上的任何一点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明确初速度与平抛物体运动轨迹的关系。但是,课本和实验报告上均采用了铅笔尖与小球相碰的描点方法,或采用让小球通过有孔的纸卡片方法,这两种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 几点缺陷a.因事先不知道小球所到达的位置,让小球从斜槽上滚下一次、两次甚至好几次也难让小球与铅笔尖相碰。b.既是用有孔的纸卡…  相似文献   

12.
金王芳 《中学教研》2004,(9):46-48,F003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突出了能力立意,一些以研究性学习为背景的问题逐步引入了高考试题之中.这不但为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考复习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探析高考中的研究性试题背景,本文试想通过对一些高考试题背景剖析,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研究性学习试题提供一些事例.为学生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些线索和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是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概率统计作为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是新教材改革的一大亮点,在2005年高考中,设计了许多背景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统计综合题,较好地挖掘传统内容与新增  相似文献   

14.
高级中学试验课本(修订本)<物理>第一册中的学生实验"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如图1、图2.其原理是:让质量为m1的小球从斜槽的一定高度释放,与放在斜槽水平末端外侧小支柱上的另一质量为m2(m1>m2)的小球发生对心水平正碰.碰前,入射小球的速度是v1,被碰小球静止,总动量为m1v1;碰后,入射小球速度变为v1',被碰小球速度变为v2',总动量m1v1'+m2u2';由于两球离开水平槽末端后都是作等高的平抛运动,飞行时间t都相等.  相似文献   

15.
[实验目的]验证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动量守恒.[实验原理]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作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各小球在落地前的运动时间相同,则小球的水平速度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和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公式就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6.
<正>探究试题的命题背景、命题方法,不仅有助于在解题中寻找入口、理顺思路、开阔视野,提高解题水平,同时也能大幅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下面笔者探究2018年高考浙江卷函数与导数试题的命题方法,并根据此命题方法进行试题命制.1试题与解答题目(2018年高考浙江卷)已知函数f(x)=  相似文献   

17.
<正>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高考试题是公认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试题,它不仅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高考物理试题研究例题A、B是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BOA,OB沿竖直方向,OB=(3/2)OA。从O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被水平抛向右边,而小球正好经过A点。假设小球是带正电的,电荷量为q,如果加一方向与△OAB平面平行的匀强电场,再将这个  相似文献   

18.
"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源于教材"的知识原型使考生感到熟悉,"高于教材"的新颖情景则能考查考生的类比思维.因此,"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高考试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亲睐.下面笔者以一些"高于教材"的高考试题为例,探讨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9.
蒋杰 《中学理科》2004,(8):14-17
高中物理中“振动与波”问题 ,是中学力学知识中比较抽象、综合性较强的内容之一 ,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下面把 2 0 0 4年高考物理中“振动与波”的试题加以归类评析 .一、简谐运动1 .由单摆知识点求解有关问题【例 1】  (上海物理卷第 10题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O点系一长为l的绝缘细线 ,线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 .当沿细线方向加上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后 ,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现给小球一垂直于细线的初速度v0 ,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 .若v0 很小 ,则小球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为     .解析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193面实验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原理及步骤如下 :一、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图如图 1所示 .图 1OP为小球 m1以速度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为小球 m1以速度 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为小球m2 以速度 v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为m1OP=m1OM m2 O′N.二、实验步骤先不放被碰小球 ,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度处滚下 ,重复 10次 ,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 ,圆心 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把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 ,让入射小球从原来的高度滚下 ,使它们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