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前组织指导历史教学论辩和一般的论辩赛不同,不是为了分出胜负,而是为了达到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及影响是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复杂的。因为有一定的复杂性,设计两种对立的  相似文献   

2.
从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垄断资本主义,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成型的基本历史。掌握、理解这一发展线索,对学好复杂的世界近代史是大有裨益的。本人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中,根据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垄断组织”三个阶段。实践证明,这种分期对掌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的深刻的剖析,始终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一切问题的指南。《资本论》不仅对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而且对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也有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状况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也必须看到,从《资本论》问世到现在经历了100多年,特别是战后的四五十年,资本主义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正确认识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的现状和问题,有必要对我们过去对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的传统理解进行再认识,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农业问题的理论进行再学习。  相似文献   

4.
范丽卿 《小学生》2010,(8):53-53
《小珊迪》是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它描写了英国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的悲惨故事,颂扬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文理解教材真谛,并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真情参与。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问题是高中世界近代史上的重点难点知识,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于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正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讲述清楚这一概念是有难度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图示来辅助教学,把这一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收到了良好的教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历史学习》2002年第1期刊登了李家年先生的《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一文。该文认为,“简单地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理解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惟一表现”是不全面的。对此,笔者深表赞同,但觉得文中对“资本主义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现行的某些世界近代史教材,只有纵向发展的勾画,缺少横向联系的描述,因而把一部有着有机结合的世界近代史变成国别史和各种专史的简单罗列,使学生无法领略到这期间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性,也无法对此间发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国际关系发展在世界氛围中得到深入理解。为了适应21世纪教学的需要,该学科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校本研修最重要的方面是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通过对过去行动的反思,我们对外部世界和我们自己,都可以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通过对学习的反思,我们可以建构将来的行动。行为跟进是校本研修的追求,因为这种基于“体验—理解—计划—行动”的体验式学习循环的校本教学研修目标,绝不是教师为了追求几个学分,不是为了使学校教师的教研活动看上去变得丰富,也不仅仅是让教师觉得教学还是有研究头的,它的目标归根结底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因为任何理念的转变、新理念的形成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行为来体现、落实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曹向红 《中学文科》2009,(3):108-108
一位老师执教了一堂历史课,课题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本课的特点是理论概念较多,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艰深。教师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近代法、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两个制度本身的利弊和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设计了这样一道辩论题:  相似文献   

10.
1.温故知新,延伸拓展。初中阶段,学生学过孟子的一些文章,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对于孟子的仁政思想、王道主张以及孟子语录体散文的语言风格、论辩技巧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教学此文,可引导学生新旧对接,生发联系,加深对孟子政治思想的理解,对孟子论辩艺术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1、对错误的言论进行反驳,或对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反思,表达自己新的主张,这样的文章,我们都称为论辩文.2、写好论辩文的基本素质.(1)观察生活,进行理性思考.这是写好论辩文的第一步.观察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感觉、知觉因素,依靠人的五官起作用;二是思维因素,依靠大脑活动,进行理性的思考,即对现象作去粗取细、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的辨思.观察是"思维的知觉",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桥梁,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重要形式。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适应于教学内容、目的的需要。教学语言与演讲、交谈、论辩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又有严格的区别。因为在课堂的特殊环境中,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演讲、交谈、论辩的形式,但不能用一种形式一贯到底。课堂教学语言具有着独特的内在规定性,它的基本要求是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情,言之生趣。但是,这些又不是抽象的原则,需要在教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全球扩张的原因和条件;俄、英的侵略扩张及特点;法、美的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和主要后果.二、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1.通过对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因为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渐成为侵略者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说从此中国市场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5.
论辩,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有一定目的的教学行为,是在教师指导(引导)下,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运用讨论、辩论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它属于启发式教学中的较高层次。它能使教学目的在论辩中实现,学生在论辩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教学中,教材、课的作用大概类似于数学教师上课时板演的例题。很多有识之士认为,语教学中仅仅处理好教材,将教材上的内容嚼烂了喂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运用教材、理解本这仅仅是语教学的第一步,而不是语教学的全部。这话很有道理。的确,我们的语教学不是完全为了处理教材,学生学习的任务也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教材;  相似文献   

17.
李德智 《贵州教育》2012,(10):42-43
一、要让学生理解中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度的基本特点不同 1.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的特点。 (1)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为最终目的。尽管各政党的纲领、政策体制等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层面上会有差异,但它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利益。资本主义执政党通过掌握政府,控制国家军队、警察,从而达到保障资本主义制度不被改变的目的。资产阶级执政党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有时也会满足工人阶级和民众的一些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以及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基本上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资本主义问题是必修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尤为关键。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资源。14、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西欧国家开始了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一些条件得到满足,首当其冲的是资金。理解了这一点,对于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进行赤裸裸地抢劫就很容易理解了。早期殖民扩张最直接的影响是为西欧国家发展资  相似文献   

19.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是高中历史必修I课程内容学习模块中的九个专题之一,是了解欧美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索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的重要载体。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行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国家,其政治制度的开创性和典型性使其成为后世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政治制度的参照。中学师生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理解往往不得要领,为此,本刊特别约请有关研究者和实践者撰写了这组文章,目的就是要用史学、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课堂观察等多个角度,聚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通过交流视野、思想和资源,切实促进对英国制度创新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西方人士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透过西方人士的眼光进行一番考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一人们把德里达、詹姆逊、哈贝马斯、吉登斯、乔姆斯基视为当今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五大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