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高句丽壁画是高句丽人为后世留下的重要艺术遗产,与中原壁画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离的部分.高句丽壁画有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不但题材丰富多样,在构图、色彩和技法上也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创造力.高句丽壁画能够反映出高句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6)
追溯到艺术的起源,壁画是绘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页,这一古老的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概念上也在发生着变化,它不再只是围绕着创造者的个人所感,而现代艺术领域当中的壁画艺术,也不仅仅只是一种只讲求视觉的艺术,伴随着各种材料的介入,它在一定情况上起到了弥补建筑后期装饰的不足,甚至是空间上的调配。我们必须从公众、创作者和空间三者联系考虑,才能使它在公共艺术领域内寻求到了发展,开拓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论漆艺之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逐渐走向多元化的表现方式。突破传统绘画形式,敢于创新。漆画也从依附于漆器7000多年历史的装饰纹样中独立出来。漆画是画,是古典漆艺传统纹样与现代手法的结合。漆是"矫情"的,它对温度和湿度都有要求,调漆要看天气,什么时候进行哪个步骤也要根据天气的。作品内容包罗万象,入漆材料也是纷繁复杂,技法更是天马行空。漆画是一门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现代艺术的表现下赋予了时尚气息。漆画是新的画种,所以它需要传承与发展,漆画体现了材料之美,也因它材料的不同带给我们了不同肌理的感受、感悟。  相似文献   

4.
赵宁 《科教文汇》2008,(32):230-231
中世纪宗教壁画的艺术特征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外在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心理结构的差异,审美意境的不同,这两种艺术形式存在实质上的差异。本文将从创作的主导思想;他们在各自的美术发展体系中的地位;作品本身的表现题材、材料技法、表现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比较欧洲中世纪宗教壁画与中国从魏晋到元代宗教壁画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绘画文化中工笔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中国话从历史发展到现代,最大的变化就是色彩表达形式的变革,色彩是工笔画中必备的元素,也是最能震撼人视觉的元素。现代审美中色彩改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工笔画在色彩拓展上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图案、装饰、机理、新材料等或是特殊技法的应用延伸了工笔画的发展空间,从而引起更多人多现代工笔画的关注,其中色彩就是中国工笔画中最大的样式变化。本文对现代工笔画中的色彩拓展的相关技法进行了分析,为中国现代工笔画发展提供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6.
梁潇 《科教文汇》2010,(20):162-163
楚文化与壁画,南方地区洋溢着浪漫激情与生命活力的艺术形式与人类最初创、最古老的精神痕迹,该怎样结合才能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独特的生命活力?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辅助设计功能,本项目用虚拟的方式展现楚文化艺术壁画设计作品,不管是在室外广场或是在建筑室内大堂,都可以很好地彰显出荆楚文化的品位与地方性装饰的特色,同时也可以以一种直观的视觉方式来展示虚拟设计的方案,指导后期的壁画设计。  相似文献   

7.
大英博物馆藏的“家国永安”铭枕的制作工艺是制瓷的重要装饰技法,在北宋时期的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非常流行。它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我们可以从一件瓷枕窥视一个朝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瓷器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陶瓷装饰文化和美妙无比的陶瓷绘画艺术。瓷器有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称,陶瓷装饰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地位也是极其重要,特别是瓷上绘画艺术,它以其精美的画面、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奇特的创意以及全新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壁画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越来越巨大,它大使人们更加细微地关注我们所生存的空间环境,壁画是要依靠空间环境实体中的墙体而存在和实现的,将会渗透到我们生存的每个角落,因此壁画在现代公共空间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我们公交停靠站的玻璃背景设计成荧光壁画、隐形壁画,设想在公交停靠站的玻璃背景采取隐形壁画的装潢技术,那就可以让壁画效果更完美地在公共空间中体现出来,让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起到弥补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所以壁画在公共空间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是反映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元素,体现着城市历史与文化、综合实力与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0.
浅谈壁画     
安娜 《中国科技信息》2008,(12):227-228
壁画在中国是最古老的艺术,正是艺术告诉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正是艺术使我们认识自己。文章从什么是壁画到壁画的选题立意,从壁画的艺术处理到壁画的绘制工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壁画;并着重阐述了壁画发展史也是一部材料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代壁画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而公共性一直是其内在的属性,也是学界所关注的问题,虽然对于其研究文章有不少,但是主要是在于功能、意义上的研究。在如何表现的问题上关注点依旧是架上绘画及室内空间的壁画艺术,对于室外空间、地景壁画、街头壁画、现代科技手段所表现出来的当代壁画关注度很低,一般论文中只是简要带过,并未作为例证进行分析,在所选用的素材方面大多停留在上个世纪后半期的艺术,更新度不够,研究成果显然并未赶上当前壁画艺术的发展态势。但是有一部分关于当代壁画艺术的文章,如周丽《现代壁画在城市地铁空间的应用与拓展研究》,杨广宾《现代都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壁画艺术研究》,许俊婕《当代壁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研究》是结合具体建筑空间来对当代壁画  相似文献   

12.
玻璃镶嵌壁画是彩绘工艺和镶嵌工艺结合的产物,他具有其他壁画形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它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与室内公共空间职能的融合,是促进玻璃镶嵌壁画饰蓬勃发展的重要法宝。玻璃镶嵌壁画作为公共艺术设计的组成部分.在反映中国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现状的同时,也展示出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浅析了我国古代传统木雕工艺的生成和发展,它鲜活地镌刻在历代宫殿和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家具和木雕艺术品上,虽然它们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不同而导致表现效果的不同,但它们所凸显的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文化内涵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4.
彭劲杰 《科教文汇》2010,(13):156-156
本文浅析了我国古代传统木雕工艺的生成和发展,它鲜活地镌刻在历代宫殿和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家具和木雕艺术品上,虽然它们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不同而导致表现效果的不同,但它们所凸显的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文化内涵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5.
漆画艺术是绘画与工艺两者和谐相结合的绘画种类,其从漆艺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画种。漆画因其漆的特性而区别于其它画种,漆的自然性给我们进行漆创作提出种种的制约和要求,这种制约促使我们形成了在创作构思上的独特性。为表现漆画独特的肌理视觉形态,漆画艺术家们以特殊立足点,创新的用料和技法研究出了更多、更合适不同画面效果的肌理形态。肌理形态在我们现代漆画领域中作为装饰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也是漆画表现形式中特有的。  相似文献   

16.
漆画是从中国古代漆工艺繁衍滋生出来并且结合了现代绘画形式而产生的新兴画种。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漆文化根基,漆画吸收了传统的漆器文化的工艺技法,发展到现在.面临着各种挑战,亟待突破。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的创新要用观念的转变开始,漆画艺术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漆画的创新还要融入思想感情,有思想感情的作品要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晁爽  余玮 《科教文汇》2009,(33):275-275
中国文明历史渊远,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陶瓷是浓缩中国精神的艺术瑰宝,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影响尤为深刻。对于中国这个特殊的文化建构,陶瓷艺术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也承载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和中国造物家的智慧与创造力。陶瓷艺术在这个伟大的艺术殿堂里是如何散发它独特魅力的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化极为灿烂,由于历史绵长,也有许多的古代遗址保存至今。这些遗址当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对现代数字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遗址在数字艺术上的应用,以敦煌遗址为例,分析古代遗址在数字艺术,尤其是数字插画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玄璇  鲁菁  熊威 《科教文汇》2008,(32):267-267
本世纪的装饰设计是技术的力量和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相互融合的产物,是现代艺术精神的一个标志。如果我们将历史的轨迹比作一条不断延伸的曲线,就会发现在历史的每个支点上,装饰艺术都会同当时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生存状态,审美的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以至出现相对应的艺术形式。本文经过分析、总结、比较不同时期的建筑与室内装饰风格,将装饰上升到心灵的层面上,诠释现代主义的心灵装饰手法。  相似文献   

20.
陶艺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主要是将水和土按照某种比例结合在一起,借助其可变性和可塑性对其进行制作,陶艺在当今的建筑装饰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能够起到很好的装饰的效果,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此外,它还能体现出非常好的环保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