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屠户另解     
学创作是没有定论的,每一个读在与它的心灵接触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千个读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就是学作品总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阅读学作品,论人论事切忌人云亦云,陈陈相因。  相似文献   

2.
3.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一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作者抓住胡屠户的语言特点,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形象勾画了出来,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仔细分析胡屠户的思想性格和语言特点,我们觉得胡屠户的最大特点是荒唐性,这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中刻画极为生动的人物之一,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但细读课文,我却发现了胡屠户的另一面——他对女儿、女婿的特别的爱。其独特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范进中举前,胡屠户时常以教训和臭骂的独特方式来表现对女儿、女婿的特别的爱。胡屠户毕竟是屠夫,他根本没有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他和中国大多数老百姓一样,有自己的生活逻辑,那就是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当范进要向丈人借盘缠去参加考试时,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淋头,让他“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  相似文献   

5.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中刻画极为生动的人物之一,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但细读课,我却发现了胡屠户的另一面——他对女儿、女婿的特别的爱。其独特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中的重要人物,虽是陪衬,却很出彩。人们总是根据他对范进中举前倨后恭的态度,就认定他是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粗野鄙俗的市侩形象。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范进中举》一文中的胡屠户这个艺术形象,被教学参考书定义为"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对此我想谈谈对胡屠户形象的一点不同看法。推敲教参对胡屠户定义的原因有三:一是对屠户的职业有成见,认为屠户满身腥臭,两手血淋淋的,叫人生厌;二是传统思想认为欺贫爱富是恶行,应该否定;三是胡屠户在城里谋生,又是卖肉的,使人很快想到市侩。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范进中举》中,先后共有四次骂人的描写,作者运用极富个性化的村言俚语,将胡屠户这一肮脏、卑鄙的灵魂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小说的讽刺艺术大为增色,读来令人捧腹。一“骂”辱人格。在小说开端部分的后半,范进因向丈人借盘缠而被“一口啐在脸上”,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撒泡尿自己照照”和“老不死”等污言秽语铺天盖地而来,不仅将范进的前程、才学、品貌诋毁、丑化得一无是处,就连其老母也一锅烫。很显然,这顿臭骂是对范进人格的极大侮辱。同时活画了胡屠户凶横、粗鄙的性格特点及其嫌贫爱富的市侩嘴脸。二“骂”…  相似文献   

9.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中的重要人物,虽是陪衬,却很出彩。他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转变,使他欺贪爱富、粗野鄙俗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著作,鲁迅先生指出"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历来的评论者能持"公心"者甚少,尤其是在小人物的评价上有失公允.对胡屠户这位普通小人物的性格前倨后恭、投机善变却又口直心快、不做作、不掩饰、无诚府、讲实际等作一分析,探明其性格生成的必然原因,揭示出吴敬梓在塑造胡屠户时,仍然采用公正指擿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著作,鲁迅先生指出“秉持公心,指植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历来的评论者能持“公心”者甚少,尤其是在小人物的评价上有失公允。对胡屠户这位普通小人物的性格:前倨后恭、投机善变却又口直心快、不做作、不掩饰、无诚府、讲实际等作一分析,探明其性格生成的必然原因,揭示出吴敬梓在塑造胡屠户时,仍然采用公正指植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和小说《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虽是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人物形象,但在对待亲人的态度上是极其相似的,即金钱地位是决定亲疏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封建社会里,“黄金是这世界的人要顶礼膜拜的唯一力量”。  相似文献   

13.
胡屠户作为一个奚落训斥的近亲,他不帮助范进,他也不会选择离开。就像范进的影子,随时都会在其左右。范进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范进进了学。他即时来贺。就连范进是如何进的学,他都一清二楚.说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到范进真中了举,还必须要他的一巴掌,耳光响亮,范进才如梦初醒.神智回复。这是多么大的讽刺!范进做了“老爷”,胡屠户摇身一变。由奚落训斥者转变为吹捧献媚者、  相似文献   

14.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小说艺术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季羡林赞同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人物的塑造;"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的确如此,今天我就小说中备受人们责备的小人物——胡屠户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胡屠户”虽是个杀猪的角色,但其知名度甚高。初中传统课《范进中举》,更是把这个鲜明的艺术形象,铭刻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心中。他一直被称为“市侩”的典型——老师都这样说,《初中语课本第五册》(91年版)中该课的“自读提示”、《第五册语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教案第五册》也几乎异口同声地把他叫做“市侩”。最近,  相似文献   

16.
对于《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这个人物,历来早有大体一致的评价,那就是“欺贫爱富,趋炎附势”,是一个“市侩”典型。可是,赵海鹏老师却对这个评价有了异议,并撰《胡屠户的市侩帽子该掉了》一(见《中学语教学》2001.5),具体申述了反对的理由。不过,依笔的理解,赵老师据以立论的两个观点以及某些具体的分析,均有牵强附会之嫌,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现提出来与赵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形象,揭示了这一人物前倨后恭的种种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屠户故事     
老钱屠户有一手好手艺,远在上世纪70年代,年近花甲的他依然站立在肉案前。是他,凭着硬朗的身子和锋利的刀子,在整整一个计划经济时代里,牢牢地把持住整个乡的猪肉营销,他也因此成了乡里男女老少皆知的人物了。早晨,更确切地讲应是凌晨,屠宰场就传出猪的嚎叫声,这一叫,大家就知道老钱屠户已经开始上班了。在他出色的手艺下,三下五除二,生猪就变成了猪肉,且猪肉与内脏各就各位。因为70年代养猪户有限,生猪屠宰量也是微乎其微的,每天一两头就够整个乡近千户人家的食用肉了。说到底,那年头天天食肉者能有几人。也就是在老钱屠户每天开始操刀之时…  相似文献   

19.
屠户吹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作些谋也!(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行室:搭建在野外的临时房子。②苫(shan):用草编织的席子。此指挂在窗户上遮风挡雨的草帘。③吹豕之法:这是杀猪的人常用的方法,在猪蹄处割破一个口子,在破口处往里吹气,使猪膨胀,让皮肉分离。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对作品中的形象,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境遇下对作品中的同一个人物会有不同的看法,而评价一个人物要有辩证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胡屠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树立一分为二评价人物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