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已经变得无所不在.美国人通过无数终端上的多媒体平台,以各种形式接触到新闻.那个人们忠诚于某种媒体形式或某个新闻组织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使用多媒体平台获得新闻,包括全国性的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互联网、地方报纸、广播和全国性报纸.46%的美国人认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他们会通过4~6种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仅有7%的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只通过单一的媒体形式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2014,(8):20-20
对美国报业来说,2013年是一个重要分水岭,数据表明,目前仅有不到30%的美国人通过报纸来获取大部分新闻信息,互联网已将报纸远远甩在身后,成为美国人获取新闻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传媒点击     
子川 《新闻记者》2006,(4):59-59
《哈里斯互动》(Harris Interactive) 【2006年3月15日报道】调查显示,10个美国成年人中有7个每周至少收看数次由广播公司制作的电视新闻,只有215的成年人经常收听卫星广播节目或阅读全国性报纸。尽管广播电视新闻似乎仍是最受欢迎的媒体。但有64%的成年人每周数次或每天上网获取新闻.63%的人阅读当地日报。54%的人收听新闻广播,37%的人收听谈话类广播,19%的人收听卫星广播,  相似文献   

4.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7月的报告《数字时代,美国新闻消费者的态度和习惯调查》显示:2016年,只有1/5的美国成年人会通过报纸获取新闻;相较于报纸,81%的成年人通过在线平台获取新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美国纸媒的经营风险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哈里斯互动》(Harris Interactive)【2006年3月15日报道】调查显示,10个美国成年人中有7个每周至少收看数次由广播公司制作的电视新闻,只有2/5的成年人经常收听卫星广播节目或阅读全国性报纸。尽管广播电视新闻似乎仍是最受欢迎的媒体,但有64%的成年人每周数次或每天上网获取新闻,63%的人阅读当地日报,54%的人收听新闻广播,37%的人收听谈话类广播,19%的人收听卫星广播,18%的人阅读全国性报纸。59岁及以上年龄组最有可能依赖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至少8/10的人每周数次或每天收听当地广播新闻(88%),看有线电视新闻(88%),或读当地日报(80%)。40…  相似文献   

6.
《第1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上网目的主要为了获取信息,其中74.2%的互联网用户在网上看新闻。根据2004年12月21日公布的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近年来美国报纸,电视和电台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受众数量都出现下降趋势,惟独网络一枝独秀,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新闻,其中20%的人每天通过上网获取新闻,这个比率比2002年增加了5%。  相似文献   

7.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但提起会议新闻,却存在“三头疼”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头疼是记者头疼,记者几乎每天泡在各种会上,对于会议这种获取新闻信息的形式几近麻木,基于这种状态,记者或许错过了很多获取新闻信息的机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会议内容的空洞和重复性。二头疼是编辑头疼,每天开编前会,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项新的调查显示,约有70%的美国人已基本脱离通过传统报刊杂志获取新闻和信息,而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转向互联网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报业的灰暗时代,国外的调查数据却带来了一些亮色:美国多数人仍依赖报纸获取新闻和信息;多平台策略增加了人们查阅新闻的频次;多平台策略让广告到达率更高、更有效.此外,平板电脑促进了新闻的深度阅读,多平台策略深化丰富了新闻报道……数字化时代人们仍能认识到传统新闻业的价值,同时报纸等媒体也在创新、融汇新技术,通过新的平台获取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于平安 《出版经济》2004,(12):67-67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法国“欧洲全国性日报研究所”发表的一份读者研究报告称,2003年法国全国性日报的读者减少了1.6%.已从2002年的852.7万人减至383.8万人。据统计,平均每5个法国人中有一个人每天阅读一份全国性日报。近10年来,法国日报的读者减少了64.1万人.减幅为7%。  相似文献   

11.
《报刊之友》2012,(12):73-73
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院发表最新报告,分析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丹麦受众的新闻获取渠道和上网方式。通过数据对比,研究者发现,欧洲大陆国家对数字新闻消费的进程慢于英美两国,尤其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德国更是对报纸等传统媒体情有独钟。报告显示,在德国,只有61%的人每周至少浏览一次网络新闻,近70%的人仍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绝大多数德国人都不习惯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浏览新闻。德国曾被称为“报刊王国”,全国共有300多种报纸。  相似文献   

12.
美国自由论坛最近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将近88%的人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对新闻的需求增加了,但对新闻媒介表示信任的人只占50%左右。 调查表明,70%的人认为新闻对他们作出决策有帮助,将近50%的人说他们的主要新闻来源是电视,24%说是报纸,14%说是电台。 其他调查结果包括: ——大约53%的人说他们信任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45%的人信任电视网的节目主  相似文献   

13.
在最近的20多年中.世界舆论格局呈现出以美国为主导的“西强我弱”的态势。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国际新闻中.96%的新闻由西方5大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塔斯社、法新社和合众国际社)发布,而其中仅有10%至30%的新闻用来报道发展中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控制了全球90%的信息资源.美国还控制了世界电视节目流通量中的75%。可以说,西方主要跨国媒体集团决定着国际舆论的报道议程和议题设置.控制着国际新闻的解释权。  相似文献   

14.
全国性重大题材新闻报道一直是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地市新闻网站,特别是国家一类网站中的地市新闻网站在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必须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做好全国性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谈全国性重大题材新闻报道,这是老话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很多人都提出了真知灼见。然而,更多人研究的是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全国性重大题材新闻报道如何突破和创新。本文另辟奚径,从最基本的新闻价值入手,论述地市新闻网站如何通过"拉近""拉平""拉长"等三方面去做好全国性重大题材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制作假新闻在美国正迅速发展为一门生意兴隆的行业。随着许多一流的原电视记者和节目制作人大量涌入公共关系公司,制作假新闻的技巧也更加高明,日臻完善。现在,公共关系公司每天都向全国700多家地方电视台和全国性电视网提供这类貌似新闻的录像带,使假新闻充斥美国的荧屏。去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一则关于汽车座位安全带不安全的报道。记者马克·菲利普在报道中说,这种座位安全带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不但不能保护人们的生命,相反,还可能因之丧命。随  相似文献   

16.
今天,新闻的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受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获取新闻,也可以通过网络甚至手机获取新闻信息。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方式或者说受众获取新闻信息手段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今天的受众对新闻变得更加挑剔。他们不再担心自己能否获取新闻信息,也不再关心自己通过哪一种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在美国人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美国人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新知识和开阔视野的一个重要渠道。在美国,人们的时间观念是很强的,但又不愿放弃获取新闻的机会。目前,美国人基本上都把电视作为获得新闻的工具。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习惯于一边吃早点,一边从电视上收看新闻节目。美国三大全国性电视网在早上7点至9点有长达两小时的晨间新闻节目,内容包括当时的重大新闻,天气预报,工商业信息,体育消息,访问名人、艺人、作家和新闻故事的  相似文献   

18.
陈卞知 《传媒》2005,(7):60-61
美国报刊文章中的新闻标题话语常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以新闻期刊的封面标题话语为其.正像美国整个国家每天都在为全世界制造新闻、吸引全球注意力一样,它的语言,也借着新闻文化的传播,扮演着标新立异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制作假新闻在美国正迅速发展为一门生意兴隆的行业。随着许多一流的原电视记者和节目制作人大量涌入公共关系公司,制作假新闻的技巧也更加高明,日臻完善。现在,公共关系公司每天都向全国700多家地方电视台和全国性电视网提供这类貌似新闻的录像带,使假新闻充斥美国的荧屏。去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一则关于汽车座位安全带不安全的报道。记者马克·菲利普在报道中说,这种座位安全带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不但不能保护人们的生命,相反,还可能因之丧命。随着他的解说,画面上出现了一辆倾倒的汽车,车门摔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的存在意义 ,在于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和利益服务。因此 ,其最有价值的产品是新闻与言论。最理想的应该是 :新闻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客观报道 ;而言论则是反映具有各种偏见或利益集团的人对新闻事件和公众关心的问题的评论。但是 ,事实上 ,新闻本身往往是不客观的。美国著名记者、舆论学大师李普曼说过 ,新闻是“人们通过媒体获得的信息 ,在头脑里形成的画面 ,这种画面由于受众的偏见、不关注和无知 ,往往是扭曲的、不完整的”。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新闻学教授汤玛斯·伯纳说 :“新闻是一种建构 ,是记者笔下写出来的文字 ,是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