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灰霾的形成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霾天气现象日益增多,为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本文初步分析了灰霾天气的形成条件,及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哪些具体危害,并提出几点初步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工业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都市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的同时,也导致大气污染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与修复,使成都市灰霾污染日趋严重。在2015年,"成都市灰霾天气远超北京"这样的话题还曾上了微博热搜,引起广泛讨论。本文分析成都市城区灰霾污染现状、成因及危害,对成都市当前因如何治理灰霾污染提出了"以科技型、环保型、知识型等新兴产业为城区灰霾治理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条件;推广使用新材料、新能源,为城区灰霾治理创造必要的内部环境条件;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为城区灰霾治理创造必要的人文环境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较重,包括PM2.5在内的细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并且相对湿度下降,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PM2.5为首要污染物,是形成大气灰霾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吴晓青: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12月19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透露,11月以来,我国东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频繁遭遇大面积灰霾污染,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污染浓度高等3个特点。吴晓青表示,频繁重污染的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灰霾污染来势汹汹,我国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环境的改善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幅度与公众预期之间仍存在相当的差距。"吴晓青说。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3,(3):2-7
2013年1月的灰霾,无疑将进入中国公众的记忆史册。北京在这一个月中只有5天摆脱了灰霾的缠绕,中东部的许多城市都未能幸免,有些城市受危害更严重。高楼大厦影影绰绰,飞机停航汽车慢行,医院诊室人满为患,“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宣言悲壮,大雾版《北京北京》的歌声徘徊——雾中诸景让人心惊。  相似文献   

6.
张虎 《科技风》2013,(16):225+23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灰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不仅影响交通安全,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引起政府和国民高度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PM2.5的来源、危害及我国PM2.5现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PM2.5监测及防治历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PM2.5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灰霾气候特征及与清洁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芳 《科技通报》2012,28(7):31-35
利用杭州1951-2008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使用一定的标准重新判别灰霾过程,分析研究了杭州灰霾的气候特征,探讨了灰霾的发生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对2009年夏季典型的灰霾过程和清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随时间推移,杭州的灰霾天气呈明显上升趋势,期间出现两次跳跃式增长。灰霾的发生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灰霾天数与空气污染指数(API)之间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的趋势都保持一致。灰霾的产生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很大,同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大陆高压控制易产生灰霾,而副热带高压控制易出现清洁天气。灰霾过程的近地层风速明显比清洁过程小。气流的垂直变化是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在中高层,灰霾过程下沉气流向下伸展到5500 m,而清洁过程伸展到7000 m左右;在中低层,灰霾过程风速小,而清洁过程风速大,且维持一致的上升气流。逆温有明显的日变化,08时低层出现的逆温可作为灰霾预报的参考之一。灰霾过程的逆温不超过900 hPa,而清洁过程基本不存在逆温,即使有,高度也在900 hPa以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00年以来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态势日趋严峻。卫星观测结果表明,我国约30%的国土面积、近5亿人口正遭受大气复合污染的危害。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关中、成渝等地区以细粒子为主要特征的大气灰霾污染尤其严重。各级政府多年来为此不懈努力,截至2012年专项启动时,一次污染物如PM10和SO2等浓度开始下降;但二次污染物如PM2.5和O3浓度并未明显降低。专项立项前,虽然国内相关研究很多,但是由于缺乏整体布局,研究存在不全面、不系统和“碎片化”等问题,难以全面认识我国灰霾污染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因此,开展系统的灰霾追因及控制研究是科学治理灰霾污染的迫切需要。中科院按照组织落实“创新2020”及院“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2010年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立项论证工作。经过20余次研讨和论证,专项于2012年10月正式立项。  相似文献   

9.
火灾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在大商场、高层建筑等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容易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为了避免危害的发生,减少损失。就必须建立起城市火灾报警控制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0.
张甫  张曙  桂华侨 《情报杂志》2015,(2):111-115,98
总结当前灰霾监测领域的主要测量参数和设备,然后运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国内灰霾监测领域专利技术进行挖掘。通过对国内该领域专利申请趋势、主要专利权人、发明人、技术领域布局和灰霾监测的热点专利技术领域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灰霾监测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用的专利情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灰霾现象频发,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控制灰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公众身体健康,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8年7月启动了“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项目。项目历时三年,利用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分析了影响灰霾的气象因素,研究了污染物区域输送对杭州市的影响。在系统研究杭州市灰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杭州市灰霾天气下不同粒径细粒子中化学组成的特征,解析了各源类对能见度下降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大规模灰霾污染,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关注,地处南疆的绿城南宁也出现短期的轻微灰霾天气污染现象,通过总结南宁的灰霾的特征和来源,并结合当前我国新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条例,对南宁市灰霾污染的研究与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雷电在各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危害,尤其给弱电设备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本文通过对雷电现象的分托提出了如何运用电涌保护器的方法维护弱电设备。  相似文献   

14.
柯生 《科学生活》2008,(4):76-77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家用电器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众多便利和帮助,然而,它给人们的健康与环境也带来了不少危害,首当其冲的便是家电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人们享受网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保障网络的安全,本文通过分析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几种类型,提出了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振宇 《科技风》2013,(13):208
近几年,"PM2.5"这个词语一直不断的在报纸、新闻、书刊等信息载体上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大气主要的污染物之一,PM2.5导致灰霾天气的形成,污染环境,同时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PM2.5进行研究了解,并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改善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健康。在此,笔者主要阐述一下PM2.5的基本定义特点,其来源产生途径,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并对如何预防及改善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再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时候,网络病毒的出现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危害。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实现,大到国家间的网络安全,小到家庭用户的网络安全都受到网络病毒的极大威胁。网络病毒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繁衍,在给人们带来更大危害的同时人们对于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大。为了维护网络安全,营造和谐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因此本文将分析网络病的的特点、现状,传播途径以及重点阐述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电子邮件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垃圾邮件的烦恼.从垃圾邮件的概念与危害入手,分析当前垃圾邮件泛滥的原因,探寻垃圾邮件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13,(4):1
事件2013年伊始,肆虐我国多个地区的灰霾让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超过世卫组织标准(PM2.5小于10为安全值)几十倍。灰霾为何如此"猖狂"?如何才能让灰霾彻底消散?  相似文献   

20.
电子邮件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垃圾邮件的烦恼。从垃圾邮件的概念与危害入手,分析当前垃圾邮件泛滥的原因,探寻垃圾邮件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