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非典”仍在猖獗,这不仅是对党、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严峻考验,也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非典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一文就是讲在关于非典新闻的采编过程中,如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情感、理性和创造精神,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建议在非典报道第一线的记者和通讯员都读读这篇文章。本期封面、封二、封底,我们选用了有关防治非典的新闻图片和宣传画,请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从“非典”报道看新闻编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编辑策略决定了新闻编辑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而编辑策略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本文通过对“非典”报道的回顾和分析 ,探讨新闻编辑策略所受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 ,以及影响编辑策略的媒介定位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4.
曾几何时,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的指引,媒体的报道也形成了以理性为主导的报道思路,各类经济词汇充斥于媒体的报道中,颇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更有的媒体理性到了让人难以卒读的地步。现在,非典这一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的突  相似文献   

5.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6.
7.
尽管已经过去将近三年的时间,2003年4月30日对时任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的采访,对我来说仍然是一次最难忘的采访经历。有些新闻工作者认为新闻采访仅仅意味着采访,是为了获取新闻信息而进行的职业行为,但在我看来,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仅停留在采访的层面,还可以上升到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9.
何学元 《新闻界》2003,(1):63-63
会议报道历来是令人头痛的一个大问题,读者怕看会议报道,报纸怕用会议报道,记者通讯员怕写会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想到要求记者、通讯员少参加会议,少写会议报道,主张多下基层。然而实践证明这是很困难的。道理很简单,作为党委机关报,党委开会记者不参加不行,记者、通讯员参加了会议,不写报道也不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从会议报道写作的程式化开刀,既深入会议,又跳出会议,寻找新的视角,新的亮点,用“神来之笔”写出有精气神的会议报道,从不同角度满足报纸、编辑、读者的需要。抓住一个精彩场面。记者、…  相似文献   

10.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关注的给社会带来较大影响的事件。实发事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是媒体争先恐后要报道的。可以说,突发事件对媒体、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是素质与实力(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民、农村工作事关国运民生,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闻媒体作为时代精神的书写者,强化“三农”报道可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局限,“三农”报道又往往显得单调、刻板。尽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诸多新问题、新事物,但相关新闻报道仍不免老套。有些“三  相似文献   

13.
14.
杨治邦 《记者摇篮》2004,(10):39-39
在农场、农村基层采访报道时,常听到通讯员说:“没啥写的”。而我的回答是: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写新闻,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16.
17.
提到“深度报道”的概念,现在许多记脑海中的即刻反应便是那些以“大特写、大扫描、大透视”冠名的章或栏目。其实,这类标题的章或栏日大多是琐碎材料的组合,“大”、“长”并非是深度报道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批评报道涉及的多是大的问题和现象,不如此,似乎就减少了斤两,欠缺了力度。其实,在批评报道的类别中,“抓小”批评报道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作用不可忽视。北京市的有关媒体曾和市长刘淇一道热切关注过“抓小”的批评报道,就北京人12种看起来虽小却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大问题的小毛病提出过严肃  相似文献   

19.
20.
今年9月份发生的“奶粉事件“和2003年发生的“非典“,尽管两件事情的性质截然不同,一个“天灾“一个“人祸“,但是它们都危及到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都容易造成社会公众的恐慌。古语云:“谣言止于智者。“应用于今天,当稍作修改:只有知晓情况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