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昕怡 《美育学刊》2020,11(2):I0005-I0005
“意境”几乎是中国艺术理论中最复杂的范畴,一直是文艺理论界争鸣的热点,其内涵至今仍然在不断丰富中。目前学界关于“意境”研究集中于四个维度:意境史研究、多学科多视角的意境研究、文艺作品的意境研究、“意境”的学科建构。恽寿平在清代被公认为花鸟画第一大家,清初山水六家之一,他的《南田画跋》论思想之精湛、语言之诗情画意,清代画论无出其右。恽寿平的意境观念在中国画论之意境论中处于开创地位,在意境观念史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闵靖阳的专著《“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在恽寿平意境观念的研究中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之功,丰富了“意境”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2.
意境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佛教现观论作为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哲学基础,佛学境界论作为意境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佛教的妙悟说作为意境理论的思维形式,佛教语言观对意境世界的开启,从而最终形成了古典诗歌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意境理论的美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意境说,从历代讨论“开山的纲领”的“诗言志”开始,就始终感性世界向理性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拓展作为自己生命意境之所在。审美意境的生成历史标示出中国艺术精神中审美意识的自觉。意境的审美本质藏在意境自身之中,而意境的谜底,就在于寻求作为过程的人生的意义和作为永恒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释了意境的含义 ,论述了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有意境的三种美感类型 ,进而指出鉴赏诗词时应首先把握意境的三种美感类型、分析意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配乐对朗读即时加工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有无配乐以及相同朗读材料在意境相近(配乐意境与朗读材料意境相近)、意境相异(配乐与朗读材料意境相异)与无配乐条件下的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的比较,结果发现,有无配乐与不同意境配乐对学生朗读过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无论诗词曲赋,还是绘画书法,均十分重视意境的创设,广告亦不例外.在界定广告意境的概念、分析广告意境的审美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广告意境的创设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诗歌的本体是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核心是品味诗中的意境。只有领略了诗歌的意境,才算是从本质上把握了诗歌。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主观情意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画面,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就不能算是进入了诗歌鉴赏教学。下面谈谈我教《雨霖铃》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指导吟诵,初入意境吟诵,是一种直接进入诗歌意境的方式;教师指导吟诵,是激发学生初入意境的有力手段。吟诵,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吟诵时,诗歌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吟诵的直接效果,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诗中特定的情感氛围,  相似文献   

8.
秦观是宋代词中人的佼佼者,其词最能体现宋词的模糊美。其模糊美分别体现在意境的抒情描写、意境塑造、自然意境的渲染、梦境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9.
<诗经>意境有三种形态:意与境浑,以情胜,以境胜.虚实相生是<诗经>意境形成的重要艺术手法.<诗经>意境的呈现还要靠作者与欣赏者的共同创造.<诗经>意境诗的美学品格表现为:真实自然的意境、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和展现生命意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意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一书中提出来的。宋元以来对意境多有阐述,特别是谢榛和王夫之的“情景论”,对意境的阐释相当深入。到晚清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更是把意境看作抒情类作品的高格、极致。  相似文献   

11.
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与诗文意境、绘画等皆有紧密的联系.这里就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进行阐述.诗文内容是书法表现形式的载体,书法是对诗文的艺术再造.使书法与诗文的意境达到意境共美.  相似文献   

12.
民族服饰的意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凝结着中华文明在长期历史变迁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丰富服饰文化精华,蕴涵了深刻的宗教信仰、精神文化、审美理想等。本文通过研究传统服饰中民族意境的文化内涵,提出丝绸服装设计中民族服饰意境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丝绸服装设计中运用民族意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诗的意境影响深远,历代对意境的论述也为数不少,意境说还影响到了西方的诗歌,如美国意象派的创始人Ezra Pound,庞德本人也翻译过很多中国的古诗如李白的诗,也尝试过把中国古诗的意境美移植到西方的文化中,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到中国古诗的意境美,然而庞德的翻译毕竟不是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翻译中的缺陷也很明显,有学者认为庞德是借李白之诗,抒发庞德之意,而许渊冲先生在翻译中国古诗上要略胜一筹,尤其是在传递中国古诗的意境美上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吕天成认为"意境"是戏曲艺术整体美学效果的体现,又是戏曲品评中的综合标准和最终要求,是戏曲品评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戏曲意境论不等同于诗词意境论,它是叙事性境界和抒情性境界性的统一。这种符合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观点,为以后独立、成熟的戏曲意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5.
“意境”的核心在“意”字,即“创造性”和“意念性”。“意境”应该是画者主观想象的结果,是存在于想象的意念之中而实施于画面之上的。同时,“意境”的营造又与人对自然情境的观察、体悟密切相关,“意境”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它是生活经验和一种理想化形式的流露,是可以被别人感知和认同的。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可以为诗歌增添神秘的色彩。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诗歌意境的翻译更是不好把握。本文以《天净沙·秋思》的翻译为例,对诗词中意境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意境”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谓高度凝结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与艺术经验。文章主要通过对“意境”生成的溯源探流来分析意境诞生的美学基础,并在“意境”理论形成过程的简单梳理中,分析它对“意象”范畴的继承与超越,探究其之所以超越“意象”,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最高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美学、哲学的范畴.传统体育养生术的基本理论中就涵涉美学、哲学的内核.在其实际练习中,具有调节意念时所诱发出的审美领域和哲学空间,即是传统体育养生术的意境.对练习传统体育养生术产生意境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调意逐步达到"无"之状态是一种"体无"境界,"得意忘象"的过程是产生意境的关键,意境的归宿是调意的"物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为基础,通过对文人画的内容、意境和画家心境的分析,对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了探讨和讨论,从而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意境蕴含心境,心境影响意境的创造.弄清文人画意境与画家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文人画艺术的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中引入"意境"来探讨元曲之美,并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来概括元剧之文章"有意境"的特征。其中"述事则如其口出"一句常常被错误引用成"述事则如出其口"或者"述事则如其出口",所以容易对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说错误地阐释。"述事则如其口出"的引入是王国维"戏曲意境"同"诗词意境"不同的关键。实际上,王国维在"戏曲意境"说中引入"述事"多受尼采悲剧理论的影响,里面贯穿的是尼采的酒神、日神精神,而元杂剧也正是以这种悲剧精神为源动力,以"意兴所至"为创作法则,才得以构建"有意境"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