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加之高职院校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心理辅导工作不规范、不专业,使得很多高职贫困生不仅经济贫困,因经济压力导致的"心理贫困"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作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认为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应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完善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年级差异、男女贫困生的自信心无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生的自信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贫困生自信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生自信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制度与伦理是社会问题治理的基本路径,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贫困问题,需要从制度与伦理的双重维度上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贫困的应对路径。在制度设计上,要建构资助政策的多元化与立体化;同时,还需要伦理德性上的关怀。制度与伦理是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摆脱贫困的基本路径,为高职院校贫困生"脱贫"提供"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贫困家庭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数量多、比例大、贫困程度高.在经济贫困的同时大多存在心理贫困。通过对我院的实践研究,发现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奖、贷、助、补、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创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应依据“以自助为主。以资助为辅”的方针.按照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开展对贫困生的思想及心理教育和建立贫困生勤工助学平台这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的困难学生就业工作,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性资助理念,使其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相结合,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路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经济资助上,而是让贫困生在校期间从各方面的能力上去提升自己,实现有效就业,真正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学业、就业压力,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结合学生具体案例,从辅导员的角色出发,分析贫困生敏感自卑心理的应对措施,探索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的有效途径,使贫困生在温暖有爱的校园环境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本文试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通过分析贫困高职院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提出解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年级差异、男女贫困生的自信心无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生的自信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贫困生自信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生自信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我们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贫困生因贫困而产生了诸多如有很重的自卑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应分析导致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探索出对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灵的困境,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之健康地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贫困生中普遍存在的由家庭经济贫困而引发的"精神贫困"问题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难题.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构建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大力培育贫困生的自我价值感、改善贫困生的认知模式、增进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有利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高校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既是一项经济问题,也是一项社会问题与伦理问题。政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重要责任主体,对于政府而言,在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应当遵循公正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公共性原则。各方社会主体在资助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时,应当体现出关爱、奉献和尊重的伦理责任。经济上的外在支持只是暂时性的应对策略,坚毅的伦理品质才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脱贫最为彻底的保证,为此,更需要贫困大学生个体在受资助过程中及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能坚持诚信的宝贵品格和自立自强的担当勇气。  相似文献   

12.
贫困生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在课程学习、环境适应、人际交往以及心理调适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贫困生的能力展现和个人发展。本文以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的扶助某贫困生为例,结合实际工作中采取的"五多"手段和发展性资助理念,从经济资助、心理引导和能力扶助三方面进行探索,不仅帮助贫困大学生经济脱贫,而且帮助其心理解困和能力提升,最终实现助困育人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根据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的原理,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成因,并提出了“心理脱贫”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和支持贫困大学生,是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贫困生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贫困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贫困生由于面临着学习、经济、情感、心理及就业等多重压力,更容易陷入精神和心理的贫困当中.在校园中他们往往很少参加聚会和文化活动,因而也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这进一步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与同学相处中,贫困生容易导致过于自我保护,表现为孤僻、敏感、偏执和过激.解决贫困生问题是国家、社会各界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应多方努力,形成贫困生救助机制,使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生问题;应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使贫因生从精神上脱贫;应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为高职院校贫困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规模日渐扩大,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的人数亦日渐增多,他们除了承受经济压力外,还面临着“精神贫困”,诸如焦虑、抑郁、自卑、敏感、嫉妒和偏执,等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注重对贫困生“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通过剖析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以及学校“精神资助”工作不足等问题,思考相应对策,力求探究出塑造贫困生健康人格,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高职贫困生的宽恕水平现状,采用中国-Mullet宽恕问卷对262名高职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贫困生的宽恕得分(106.78±44.49)与非贫困高职生的宽恕得分(96.03±52)存在显著差异(t=3.91,p=0.000).农村贫困生的宽恕得分显著低于城镇贫困生的得分;非独生子女贫困生的宽恕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贫困生的得分.不同性质的贫困生的宽恕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单纯的经济贫困学生得分最低,其次是心因性经济贫困学生,双重贫困的学生得分最高.总体来看,高职贫困生的宽恕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高职生,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以及贫困的性质影响高职贫困生的宽恕水平.  相似文献   

17.
贫困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和"精神"上双线脱贫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入手,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对策。不断推进助困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龙 《广东教育》2009,(2):20-22
长期以来,广东高职院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主要体现在“奖、贷、助、补、减”等经济层面。但贫困生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贫困,由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心理疾患、学业障碍、就业困境和环境压力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突破单纯经济资助的范畴,以期建立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等救助理念的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救助体系,为促进高职贫困生全面和谐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职院校贫困生日益增多,成为高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焦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帮助贫困生解除物质贫困的同时解除精神贫困,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做好贫困学生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的研究,了解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演变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政策和措施,对完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院校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贫困生。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这个群体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贫困生经济上出现的困难,给其学习、生活及身心的成长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鉴于此,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引导策略,以期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