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母亲特别爱音乐,她给三个孩子全取了音符的名字,我哥哥叫多多,我姐姐叫米拉,我叫索拉。”  相似文献   

2.
记见到张道勤是在中国科技大学附近的一个小执行所内。房间不大,约六七个平方,只勉强摆放下一张床,没有椅子,记只好与他并膝坐在床沿上。  相似文献   

3.
我们有两个孩子,女儿叫王宇新,儿子叫王宇宾。为了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未来留下美好的回忆,从1980年起我开始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  相似文献   

4.
你总是说我长不大,你总是说我不够成熟,你总是说我怎么年龄长了,却只是长成一个大孩子?可是,爸爸,你知道吗?每次你叫我的时候,你都是喊着女儿,因为在你的心里,我一直是你的女儿,在你眼中,我也就永远只能是个孩子了。  相似文献   

5.
小虎     
小虎,姓何。像个孩子,考研一族。我的球友。初次见面是在武水的体育馆。当时的我.刚刚回到学校读书.身边一个人也不认识。午睡之后。手痒痒了。背着球包,去碰碰运气。在武水的体育馆见到了小虎.通过老崔电话介绍认识的。  相似文献   

6.
六月底,我来到霍城县清水公社一大队第三生产队蹲点。清水公社是个多民族的公社。我所蹲的一大队第三生产队,是个以维吾尔族社员为主的生产队。我住在一位名叫依司拉木阿洪的维吾尔族老贫农家里。这位七十二岁的老汉,人老心红。他们一家四口人,把我当“自己人”看待。老大爷和老大娘叫我“巴拉”(孩子),我叫他们“大大”(爸爸)、“阿帕”。社员们记  相似文献   

7.
一组春运图片,看后留下较深印象.其中一幅:两个孩子趴在候车室椅子上,睁大眼睛望着四周,眼神里有几分新奇,几分焦急,也有几分无奈.看着图片,让人心里升起一丝同情,一缕关爱,希望他们早点结束旅途颠簸,回到温暖的家.图片说明是一首诗:"在这拥挤的人潮中,我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身影,尤其是一张张稚嫩面孔,见证了这个悲喜交集过程中别样温暖."  相似文献   

8.
贫协主席     
儿子正上小学,前天翻看闲书时突然问我,啥叫“贫协主席”?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也是,给一个11岁的孩子讲明白这个词汇,实在是有点难为自己,更难为孩子. 不过,这倒让我想起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眼中的那位贫协主席来.……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6,(2)
我爱读黄亚平采写的社会新闻文/@@纪方西安晚报社有个记者叫黄亚平。我并不认识其人,不知是男是女,是胖是瘦,是老是中还是青?可我喜欢读其文。我订有一份《西安晚报》,在晚报一版上,几乎天天见到黄亚平的名字和稿子,多数是反映都市生活和市民风貌的社会新闻,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上以“老猫”的名字开了个专栏,叫“社会七日断想”,自此以后,有关老猫的种种传闻便撒开了。最典型的一种是“老猫是个40多岁的人,比较持重”,来信中最常见的问题则是:“你为什么叫老猫?”后来,有许多常读“断想”的人见到我,极惊诧:“你是老猫?”我说是,接着便是夸奖,弄得我极不自然,很想说,别这么夸我,我还打算进步呢。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京城一张大报上有则消息,标题叫《湖北两厅级干部因受贿党票没了》。我说不清这是第几次在正儿八经的报纸上见到“党票”一词了。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爱叫坚守,不管风雨摇曳、千山万水,有爱就不再孤单;有一种情叫感恩,不管富贵贫贱、身处何方,有情就不再平淡。——题记2009年7月10日,林茂槐夫妇、黄小环和儿子,四人一起踏上了开往湖南的列车。而郴州永兴县洋塘乡八公分村69岁的黄孝文夫妇更是高兴得连蹦带跳俨然像个小孩:"我终于可以见到我的女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4日我接到噩耗:胞妹陈祖申与世长逝。我在2007年11月见到的祖申和2008年5月他们传来的照片,她还是那样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整天嘻嘻哈哈,十分乐观。刚过花甲之年,怎么一下子就离开了我们?尤其是在告别时见到她的遗体,简直是骨瘦如柴,皮包骨头。此情此景叫我十分悲痛,欲哭无泪,又格外憎恨。  相似文献   

14.
一种担心     
一个6岁的孩子写出了7万字的长篇自传小说,6岁半一入学就读起小学5年级。面对这样的孩子,媒体一下子似乎又注射了兴奋剂:采访,摩肩接踵;报道,连篇累牍。 炒啊炒,炒到了一个小朋友。第一次见到这个又一例被冠以“小神童”的孩子,是在演播室里。这是两个月之内,小孩子第30次接受媒体的采访。作为记者,我有些吃惊。这种吃惊并非因为他写了多少万字的小说,而是基于一种担心:一个刚刚6岁多的孩子能承受得了  相似文献   

15.
文学信箱的编辑同志: 我在某些报刊上见到标有“报告小说”“纪实小说”的作品。请问什么叫“报告小说”、“纪实小说”?它们与小说、报告文学是不是一回事? 长记同志: 你的来信收到,所提“报告小说”、“纪实小说”,我在一些刊物上也曾见到过。在小说前加“报告”或“纪实”二字,我想大概是作者着意强调小说中的人和事都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当作家的母亲问孩子:“你将来长大了干什么?”孩子答道:“我要当杀手!”这位作家惊骇之余,不由得感慨当今电视节目中凶杀镜头之多。在电视节目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杀手竟成了孩子们崇拜的对象。一位家长深怕电视中过多的拥抱、接吻镜头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每逢出现这类画面,就叫孩子蒙上眼睛,以致无法完整地看完一部片子。孩子不乐意了,说:“电视中尽是这类镜头,叫我怎么蒙啊?再说,你不在的时候,我还不是照样看?”闹得家长竟无言以对。以上是笔者从报纸杂志上随手摘下的几则,类似的事例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在现实…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位中年妇女,她随我走进门便搬过一把椅子端坐在我对面,默默无语地看着我。须臾,她傻傻地问我:"你看我像个淫荡的女人吗?"出于职业需要我给予了否定回答。她伤心地说:"可我的老公却骂我是个荡妇!"她接过我递过去的茶水,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我叫邱新海,今年82岁,住在龙游县湖镇镇下叶村,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小时,逢年过节的迎神赛会上,总是能见到一头威风八面的硬头狮子,狮子每到一处都会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妇女、孩子们会剪下狮头的穗子,挂在家中,为家人祈福,讨个好  相似文献   

19.
<正>“让孩子学会应对挫折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利益观,有一定的承压能力,能够经风历雨,做情绪的主人。”23把椅子,24名初中生,抢椅子游戏开始了。随着一声“停”,23名学生找到了椅子,现场唯一没有找到椅子的学生无可奈何地站到圆圈中间。“这位轮空的同学,你想给谁一个爱的抱抱?”在心理治疗师的引导下,没有抢到椅子的学生拥抱了一个同学,被拥抱的同学对他送上一句祝福。  相似文献   

20.
邹容的《革命军》:震落皇冠的第一声惊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嘉奖令称:"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能著书立说,激发人心……民国今日奏功,实倚赖之。"1903年7月1日,上海租界。一位身着西装、矮矮瘦瘦的男青年独自来到租界巡捕房,自称叫邹容,要求归案。因"苏报案",邹容确实在租界警方的拘捕名单中。但是英巡捕见到眼前这个投案者像个未成年的孩子,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