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03年10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记协联合向全国新闻传媒界发出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将“三个代表”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列为同等重要的事情。显然,弘扬传媒的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已经成为当前传媒界赢得公众普遍信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人曾经把医生、牧师、律师列为不同于一般职业的特殊职业,因为这几种职业会对人的肉体、灵魂或身家命运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格外需要使命感和责任心。其实,还应该加上记者,记者的影响面更广,不仅影响特定体,还会影响某个领域、某个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社会责任感在一些记者身上越来越淡化了。诚然,记者也需要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的工作明显有别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其他从事各类职业的人们。说记者的工作“特殊”,不是说它有多么高贵、有什么特权,而是说记者身负重要的社会责任。新闻记者的工作(主要通过采访实现)是一种职业性行为,是为获取新闻而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但这种社会调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这是一  相似文献   

4.
5.
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工作者。记者是钻天入地的社会活动家,是无孔不入的“消息灵通人士”,他们上活动于国家要政、社会名流之间,下活动于寻常百姓之间。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采集新闻并受到了广大社会公众的青睐,在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职业有相对特殊性。在工作中,他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受公众委托,代表媒体工作,代表公众实现新闻自由和知情权。特殊的职业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职业权利与之匹配,以更好地履行职责。记者的职业权利在宪法中虽无明文规定,但并不意味着记者的职业权利不存在或者没有法律效力。记者的职业权利带有习惯权的性质,宪法的相关规定在逻辑上为记者的职业权利提供了支持。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创办新闻事业的自由,报道消息的自由,发表意见和批评的自由。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相似文献   

7.
8.
相对于职业道德,记者更应看重的是职业精神,没有精神支撑的规范是易碎的守则。  相似文献   

9.
10.
2003年9月26日新华社发出两条电讯,报道了该社四名记者在山西繁峙"6.22特大矿难事故"报道中接受当地负责人和矿主钱财的事实,并公布了对他们的处分决定.这类事情的发生给新闻界造成了极坏影响,新华社对此事进行的及时严肃处理,自我曝光,并向社会作出恪守职业道德的承诺,这一举动成为新闻界的新闻,应该算是一件颇为震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因了文学的缘故罢,2002年初,我一介农民也有幸被文联选送到省里的作家班学习了半年。期满后,我不想再回老家扛犁荷锄,耕种那仅有的几分田地,便左手拿一本作家班的结业证书,右手持一叠发表过的作品,在省城各大报、刊、社频频出入,想寻份既体面又高贵的编辑或记者之类的工作。但我狼奔豕突了半个月,却连工作的影子都没摸着:省城人才济济,遍地是博士生、研  相似文献   

12.
健全自律机制 内化传媒人职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记协联合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将"三个代表"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学习,列为同等重要的事情.显然,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已经成为当前新闻界赢得公众普遍信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言 《新闻知识》2001,(9):50-50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开放,招聘新闻记者已成为普遍的用人模式.据了解,自1998年以来,新闻界招聘记者的数量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招聘记者的高频率流动,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形成了一定的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最近,《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2015年高考一事引起社会热议,本文从隐性采访的角度对该事件中记者的职业伦理与隐性采访的相关法律依据分析论证,《南方都市报》记者卧底采访的个案符合职业伦理,也没有违反法律。  相似文献   

16.
记者的胸怀     
任何一名记者,在党和人民的事业面前,都可称之为小记者,但是任何一名小记者都在从事一项大事业。不管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的记者,还是中央、省市和地方的记者,都不仅仅属于一个独有的媒体,不能只代表哪个单位和部门,更不能代表哪个家庭和个人,其采访活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应该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代表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茶水发炎"事件对记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权利做一探讨。笔者认为,对于负面新闻的报道,记者要遵守职业道德,以避免带来负面舆论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绪   《报林求索》2000,(4):19-20
  相似文献   

19.
如今,假记者“骗吃骗喝骗钱”甚至“骗情”的事情越来越多,故而有人把冒牌记者称做“新公害”,也似乎不无道理。据《中国青年报》6月5日报道,李某冒充中央电视台记者身份,骗取他人钱财;任某伙同他人冒用中央电视台名义,以虚构的单位与他人签订合同,对外发包虚假工程,骗取他人财物共计18万元;苏某则故意非法刻制伪造“今日信息报社驻福建记者站”等媒体两枚印章,公然招摇撞骗。日前,三人在福建分别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如此多的假记者肆无忌惮地坑蒙拐骗,其劣迹到底跟时下一些真记者的言行有无关联呢?其实,说假记者的恶行是某些真记者的“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