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及其产生的原因和社会意义,即通过阿Q这一典型形象,写出了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使广大读者重温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在批判了其妥协性、不彻底性中,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同时,高度赞美了鲁迅先生在教人“反省”,催人自新;让人精神获得解放,思想冲破牢笼,以革除贫穷、愚昧、落后、野蛮、禁锢,从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蒙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胡尹强先生的新著<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彷徨新论〉>,对鲁迅的作品进行了富于个性与创意的解读.本文就"精神胜利法"是否成为"中国国民性痼疾的集合点","精神胜利法"与昏乱巧滑的思维定势"的关系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阿Q典型新论     
关于阿Q这一典型的研究一直是一大难题,阿Q是一个什么典型?研究者们众说纷纭。但从五十年代中期出现的、落后农民的典型这一观点又最为流行。本文则把阿Q作为一个精神胜利者的典型界定并展开论析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阿Q、陈奂生两个不同时代的“国民性”代表的比较,揭露了我们国民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揭示出改造国民性的艰巨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阿Q的"手"在小说中的描写是极其细致入微的。阿Q质朴愚昧而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而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而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其性格特征无不通过他的双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阿Q和堂吉诃德这两个艺术典型,诞生于不同的世纪,处于不同的时代,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性格、意识特点,但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典型中,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质朴、率真的性格特点,都用“精神胜利法”来作为暂时的精神安慰。他们性格的美学构成都是悲喜剧因素的交错和统一,他们既是悲剧性的喜剧形象,又是喜剧性的悲剧形象,他们身上表现了时代的悲剧和不幸。  相似文献   

7.
论阿Q的形象     
阿Q是鲁迅塑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阿Q这一形象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颇大。阿Q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阶级特征。从阿Q出身、精神胜利法、革命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对说不尽的阿Q还能说些什么呢 ?又怎么说呢 ?本文参照鲁迅有关论述 ,微观入手重读《阿Q正传》文本 ,试从发现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给定和支配阿Q性格系统的“阔”的“原型”出发 ,揭示阿Q性格系统建构的核心 ,针对以往研究中一些颇有代表性的相关结论 ,重新对“精神胜利法”与“革命”及其关系进行新的定性、定位阐释 ,从而对阿Q典型系统整体及其之所以被说不尽的谜底给予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9.
在《阿Q正传》一文中,鲁迅为何要用一百多字详尽地写阿Q画圆的过程?有人认为鲁迅这样写是因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特征之一;有人认为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有人认为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毕其一生探索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关切国民性的改造问题。《阿Q正传》集中表现了国民性的重要一点─—“精神胜利法”。本文从“精神胜利法”的三种表现形态去探析其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从而把握鲁迅“立人”思想的精神实质及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阿Q该怎么做     
阿Q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历来受到的批评多于赞扬。但无论从作者的创作态度 ,还是就小说客观的倾向来说 ,都是值得同情的。阿Q的堕落是残酷的社会使然 ,罪不在阿Q。精神胜利法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存而在精神上超越苦难的一种方法 ,是全人类的 ,只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别 ,在弱者阿Q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罢了。阿Q死抱着精神胜利法不放也是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主人公阿Q是一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典型之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则是这个人物形象本质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如何改造贫弱中国人民的国民性?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在时代的风浪面前为我们提出了这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响亮的回答。本文主要从对阿Q形象精神胜利法的分析入手,展示了鲁迅对改造国民性问题深刻而独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阿Q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阶级属性等方面,试证阿Q不但是个农民,而且是病态社会中最不幸的农民,从而驳斥了某些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他们属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本文试图通过对外国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和中国鲁迅<阿Q正传>中阿Q两个人物的对比,论述了他们"精神胜利"的不同表现,从文化背景及传统的不同,揭示出了他们"精神胜利"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们大都认为阿Q的性格核心是“精神胜利法”,理由是阿Q的许多表现充满了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我麻醉的特点。本文认为“精神胜利法”并不能概括为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那仅仅只是在他失败时候的特定精神状态,在日常状态下,他的主要的心理特征就是投机,他会抓住一切机会攀附权势,目的在于取得个人的利益。另外,小说中的赵太爷、赵秀才、假洋鬼子等更是投机的高手,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投机主义者的闹剧。对阿Q来说,他的人生只不过是一曲投机不成的悲歌。  相似文献   

17.
对说不尽的阿Q还能说些什么呢?又怎私说呢?本文参照鲁迅有关论述,微观入手重读《阿Q正传》文本,试从发现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给定和支配阿Q性格系统的“阔”的“原型”出发,揭示阿Q性格系统建构的核心,针对以往研究中一些颇有代表性的相关结论,重新对“精神胜利汪”与“革命”及其关系进行新的定性,定位阐释,从而对阿Q典型系统整体及其之所以被说不尽的谜底给予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18.
陈奂生与阿Q两个艺术形象在许多方面有相似性,同时因时代的不同,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木从两个形象的性格系统,性格的美学特征,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效应等方面,对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形象。阿Q性格中的突出特点概括了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在不同阶级人物身上广泛存在的弱点:阿Q性格有一个突出的特征:精神胜利法;阿Q形象的悲剧意义在于:其具有广泛的针砭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巴比特是美国作家辛克莱·路易斯创作的艺术形象,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一个代表。阿Q是中国文学家鲁迅创作的艺术形象,它的意义是世界性的。阿Q的影子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分析巴比特的特性中隐含的阿Q气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