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伟 《海外英语》2011,(1):162+164
在商标翻译实践中,"忠实"标准通常只具有理论意义上的指导作用,译者在实施具体的翻译活动时,常常以目标语读者的审美心理,文化背景和接受习惯为取向,以取得理想的接受效果为目标,发挥主体创新意识。该文通过对译者主体在翻译实践中的审美意识,文化意识和联想意识的分析,探讨创造性思维在商标翻译中的重要价值及表现。  相似文献   

2.
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学问 ,既可以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 ,也可以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 ,它主要起到补充传统教育心理学体系之不足 ,完善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的作用。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根据对个体审美意识和群体审美意识起源和发展规律、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审美心理活动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审美心理活动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回答 ,主要探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并支配着人创造美、欣赏美的活动的思想、观念、意识。它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美的反射和能动反映,是人们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广义的审美意识指审美中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包括审美认知、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观点、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等,狭义的审美意识即指美感。  相似文献   

4.
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是一种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体验、接受与创造、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统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因此,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是一种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体验、接受与创造、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统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因此,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人类审美意识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而出现、发展的。我国传统文化下审美意识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决定着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不是单纯的主观臆想,是客观存在和主观意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审美价值的产生不但包括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同时也包括欣赏者的欣赏过程。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依靠于创作者和欣赏者相同的审美意识。音乐作品“无意识”表达创作者审美意识,常常与欣赏者的审美意识不谋而合。21世纪初“中国风”流行音乐中包含有创作者和欣赏者相通的“民族审美意识”,使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 A 文学创作是审美意识酿造的结果。审美意识规定着审美态度和审美方式。每一“个时代在审美意识上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超越。审美意识诚然有历史继承性,但历史继承性终究还是凝聚在当代性之中,丧失当代性也就无所谓历史继承性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当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一代将会有新的美”。审美意识、审美态度和审美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由于凝固化而陈旧单一的审美意识、审美态度和审美方式窒息文学创造的生机,也窒息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离不开对译者的心理活动的研究。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涉及到译者的语言心理、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要对译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必须借助于心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理论。本文旨在构建翻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认为翻译心理学应从语言心理、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三个方面对译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许慎《说文解字》中与审美范畴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饮食审美意识、人体审美意识两大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考察结论:中国先民审美意识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和谐性。  相似文献   

11.
汉人物图像艺术渗透着汉代人的审美心理,它所表现的艺术世界展示出两种意识结构:儒家审美意识和道家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应,广义的审美意识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审美感知。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期待视野”是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属方法论范畴,是读者结合社会历史意识、民族心理、个人审美意识、认知意识、道德意识和文化素养等进行阅读而产生的综合性反应。分析阅读心理图式和读者的审美经验,可了解其“期待视野”的拓展和延伸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商标是商品形象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的质量和档次.商标翻译是译者从自身的审美意识出发,将源语商标词转化为目的语商标词的一种审美活动.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研究商标翻译是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商标译者应以读者为中心,考虑受众(消费者)的视野期待和审美情趣,唤醒读者的想象和欲望,从而达到促销目的.  相似文献   

15.
商标翻译是审美主体通过审美体验、移情和共鸣对审美客体即原商标进行再创造而产生新的审美客体即译名商标的复杂过程。在商标翻译的审美再创造过程中,音美再创造、意美再创造和音意合一再创造是三种主要的再创造手段。译者即审美主体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洞析译语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洞察力和创造力,尽可能地使原商标与译语商标具有相同甚或更佳的审美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商标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编辑对期刊未来可能呈现的面貌作出的判断过程的剖析,指出了在具体的编辑过程中,编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导向意识、审美创新意识与审美和谐意识,才能使期刊充分发挥传播知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人类从审美角度对自身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使人类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创造能够代代延续,永无止境。因此,作为一门与人类自身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审美教育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着广泛和深刻的联系。由于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培育健全而完美的人格,尤其是培养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完美的人,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所以,从心理学的角  相似文献   

18.
严晓江 《海外英语》2011,(10):16-17
接受理论强调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传导者、接受者与传导内容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将该理论应用于翻译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对话,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要把握"视野融合",将翻译理论、跨文化意识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空间,在情感互动中渗透人文精神;三要尝试多样化的翻译训练与测试方式,精讲多练,注重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通俗学拥有广大的读群,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学力量。究其原因,通俗学创作把调查和研究读作为创作过程的一个有机部分,适应了广大读动态的、变化的审美意识。人的审美意识是人的社会意识的审美反映,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审美意识中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最为关键,相互融透、活跃于整个审美活动中。前是前提,审美客体不适应读的审美情趣,审美活动则难以进行;后是升华,审美客体不适应读的审美理想,审美活动则难以持久。审美意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丰富性三大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中的审美实践不是单一的、抽象的,而是与许多学科内容相互关联和交叉的、具象的实践历程。通常来说,声乐审美隶属于声乐美学,但同时这种审美又与心理学有着密切关联。毕竟,审美是一种极具主观性的心理过程,一旦人的审美意识觉醒,能够自然地意识到音乐美的时候,就开始了对美不由自主的自然探寻。本文主要解析声乐教学中的审美实践与美学、心理学的紧密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其引导下的声乐审美教学的实践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