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本不是“山水诗人”。他也没有写多少山水诗。但他为数不多的山水诗却在古代山水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赏读他的《望天门山》,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  相似文献   

2.
李华珍 《学子》2014,(7):41
正"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这一对句流行于唐代,反映了王维诗独步当时、风行海内的盛况,恐怕不是溢美之词。王维,字摩诘,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擅长绘画,精通音乐,又精研佛理,他的诗歌以清丽、旷淡、含蓄、浑成见长,奠定王维在诗歌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也可以说是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王维众多的山水诗中,我觉得《山居秋暝》最能体现他山水诗"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3.
王维通过对诗题的设置和与时间相关的诗歌意象的选取,再加上时间表现手法的使用,在其山水诗中进行了独特的时间表现;同时又通过空间意象的选择和空间形式的布局,展现了山水诗中的空间变化,这种时空的并行、转换与超越,使得山水诗的现实时空经过诗人漫长的心理时空的酝酿,升华到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时空,从而完成时空的突破和拓展,有利于山水诗歌的意境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王维是山水诗的大家,其创作的山水诗常给人一种美的感受.王维山水诗的独特艺术创作风格,给人以诗而又超乎于诗的美感.诵读王维的山水诗,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深情怀抱中,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本文拟从王维山水诗在艺术创作的"诗中有画"和"静幽意象"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来谈谈他的山水诗的独特艺术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大诗人王维诗风和孟浩然接近,二人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而王维因为家学的原因,加上个人对于佛教的皈依,使得他的山水诗自有一种禅意在里面,诗与禅相通,这成为其山水诗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6.
山水诗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类型,与盛唐山水诗不同,他的山水诗歌描绘出一个失去家园的孤独者,体现了对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独特的情感内涵渗透在刘长卿山水诗歌的各个方面。虽然他的山水诗有严重的意象程式化,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混乱时代对个体知识分子的影响,具有大历前期诗歌独特的风味,对于中唐及其以后的诗歌有很大影响,在中国诗歌特别是山水诗歌史上也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李白山水诗的意象特征姚星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自然清新、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的妙笔,艺术地再现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祖国山河的美丽画卷。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山水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为光彩夺目。李白的山水诗,...  相似文献   

8.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或隐或显地凸显出气韵清虚的道教审美心境。本文分析道教山水悟道诗的特定作者在特定的道教时空中的宗教体验与审美快乐,以探求其清虚意趣和独特的道教涵蕴。  相似文献   

9.
元代后期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余阙的诗创作在中国学史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他的诗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7称其诗“于元人中别为一格”。但今人对其诗歌创作的研究很少,本通过阅读余阙的创作,主要探讨他山水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兴盛起来。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他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而且加强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其著名诗人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  相似文献   

11.
王翰的诗与元明之际的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翰是活动于元末明初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描写了他在元明易代时的失落、痛苦以及不与新王朝合作的隐逸之情和心理感受,他的诗,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少数民族诗人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心灵路程。  相似文献   

12.
陈庄体及其在明代诗坛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的“陈庄体”诗,崇尚理性,追求理趣,是宋诗之余裔,其祖邵雍《击壤》,评诗作诗,以是否合道适理为主要标准,其造语平淡,境界自然,是宋诗以比兴之体,发义理之秘,借景物以吟咏性情,于意象探天人之理诗风的延续。陈庄体脱胎于宋诗但又力图破宋诗之藩蓠,虽重理趣但极少发议论,虽重性理但又反性情作为诗有无风韵的前提。其“自得”理论,把宋诗对自然规律的谐适之理转为对个性自我的张扬,表现出古代诗歌由重理趣向重个人情趣的重大转变,其对“格调”的重视,打破宋人主理不主调的格套,影响了其后的前后七子。其力主情精、崇尚自然之诗思,对明后期重个性的诗歌思潮又有一定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古代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论诗诗肇始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与以诗论事(人),经过汉魏六朝的酝酿,至唐代杜甫首创用完整的诗篇来论诗,其代表作为《戏为六绝句》。宋金时元好问以《论诗三十首》将杜甫开创的论诗诗推向高峰。明清以降,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熟,出现了袁宏道、钟惺、钱谦益、王士祯、沈德潜、厉鹗、袁枚、龚自珍,以及一批女性论诗诗作者。他们各骋才情,名作迭出,使得这种特殊的诗体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论诗词、论诗曲,以及论词诗、论曲曲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论诗诗体制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词论中存在大量"以骚评词"的现象,文章试图从明代学者李陈玉提到的"诠释"二字展开,从读者之悟与作者之意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这一现象。其中涉及清代词人对温庭筠、姜白石等唐宋词人的批评以及清代张惠言、陈廷焯、冯煦等人以骚评词的实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诗人李蓘及其诗歌创作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Gun是明代后期较名的南阳诗人。他富于才华,为人清高、胸襟开阔,一生喜游山历水,向往恬淡的田园生活。他四十岁以前为官但官职一直低微,颇不得志,四十岁后如愿归隐田园。他的诗可分为感遇诗、山水诗和田园诗等,表达了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的赞美与陶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费密,明清之际重要的学者和诗人。他的学术思想以儒为宗,诗歌创作理论上也秉承儒家中正平和的诗教观念,在博学众家的同时,追求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费密强调诗歌创作的法度,以为诗歌应“以深厚为本,以和缓为调,以善寄托为妙”。他的诗歌创作分别从诗歌的内容、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方面作出努力,形成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苍雪是明末清初名诗僧、吴梅村、王士祯对他的诗作均有至评。本在略述其生平的基础上,以期对其诗歌和在清初吴中诗坛的影响作一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以诗评诗是《诗经》评点中的常用手法,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以后世具体诗篇或诗句来阐发《诗经》中的诗篇或诗句,从而直观地揭示诗旨、品味意境、指出创作手法、并说明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试以所见明末诸家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之处作一粗略统计与论述,初步揭示《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徐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徐枋诗善赋长篇,其长迭一千四百字的《怀旧篇》,集中地描绘了明季遗民群像,诗意地展示了明季遗民的内心情怀,显示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怀旧篇》又很好地实践了徐枋的诗学主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