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者按 身为班主任,总会遇到一些特别的学生.也许我们很难相信,像李镇西老师这样优秀的班主任,也曾遇到对他有着强烈抵触情绪、甚至对他十分反感的学生--黄雅韵.  相似文献   

2.
所谓"走进心灵",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方法至关重要. 比如"批评".毫无疑问,批评是重要的教育方法,说它重要是因为在教育中批评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而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魅力,是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碰撞而产生的火花!然而,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语言和行为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只有耐心、用心地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有机会走进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当下,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不断上升,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丰富师生情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3)真诚关爱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4)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5)充分运用现代通讯工具,及时捕捉师生深度交流的契机;(6)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家校合一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在生活中,"第一次"总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学生的班主任的交流中,"第一次"的质量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开始,美好的未来不但不可想象,甚至已根本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6.
几乎每个班主任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虽然对老师并不一定有什么抵触情绪,但面对老师时,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问什么答什么.  相似文献   

7.
沈红 《成才之路》2013,(5):76-76
伏尔泰曾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学校德育工作纷杂,而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十个手指都有长短,更何况是学生,个别差异性是十分显著的。再加上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使得在教育上加大了难度。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是最好的方法。一、倾听的重要作用1.增强学生的自信,满足自尊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李镇西 《河南教育》2007,(10):28-29
所谓"走进心灵",有时候并不只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谈心;作为班主任,"走进心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富于智慧的教育,去感染、触动、影响全体学生的心灵.这当然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一个班几十名学生,能否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行之有效,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现在的学生思想变化大,自我意识强,真可谓是个性十足。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教育轻则无效,重则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这也是现在多数班主任管理学生最为头疼的事情。对于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情感,把握时机,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笔者从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方法,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走进学生心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倡导“走进学生心灵”的师德实践活动,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尤其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时为学生的心理“把脉”,指导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惘.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构建绿色的语文课堂,绿化我们的校园,净化社会风气,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如何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乐学并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只有润物细无声的永恒.既不是"棍棒",也不是"迁就",而是"春风化雨的滋润".师爱是神圣的,教师真挚的爱,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教师在教育这方净土上,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伪善,立足于平平淡淡的真诚."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14.
我当班主任十多年,成功的经验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每周的班团课,我是高效率的利用,在整整一周的时间内,通过三种渠道来备班团课。  相似文献   

15.
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声,以一颗理解宽容之心,真诚地帮助每一个孩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读学生的心灵,以心灵感受心灵,让学生充满自信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教学成果,同样对于教师而言,在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上,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只有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知道他们的思路及内心活动,才能很好的走进他们的心灵,与其成为很好的朋友,进而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案例呈现李明,男,16岁,2006年来我校学习,分到我班。开始一段时间,这孩子的基本表现为:表情冷漠,不爱说话,也不和别的同学交往,上课总是低着头,也不主动回答问题。当时我认为这也许是他对环境还不熟悉造成的,适应之后会好的,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两个月后他却经常缺课,后来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躲避别人。此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并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为教学内容,首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这一举措曾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力挺,如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京剧进校园,不是为了培养多少京剧演员,而是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人谨慎观望,甚至反对,教育学者肖川撰文《京剧进课堂:试点不要虚晃一枪》指出,最好不要将京剧作为指令性的内容纳入课程之中,也有利于给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余地。这些讨论,让人们对京剧进课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京剧以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起家,进入宫廷后经文人墨客不断升华,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发展方式。京剧进课堂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载体,目的是通过这一手段和载体培养下一代的民族文化素养。京剧进课堂折射出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同时也将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引向了深入。那么,一年多过去了,京剧进课堂到底推行得如何呢?学校、学生及社会对此又有些什么反映?本期我们刊发的三篇文章中既有对此问题的调研...  相似文献   

19.
黄晓菲 《学周刊C版》2014,(6):141-141
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现在的学生思想变化大,自我意识强。真可谓是个性十足。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教育轻则无效,重则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这也是现在多数班主任管理学生最为头疼的事情,对于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情感,把握时机,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笔者从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方法,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从教近十年,我从一个新教师渐渐走向成熟。十年间,我遇到了各式各样个性不同的学生,我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温暖。以下是我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个案例,以及对此的反思。案例:不交作业的小乐一个早上,我发现小乐又没交数学作业,我正想去找他,来到教室却看到了教计算机课的钱老师正在问小乐为什么不交计算机作业,小乐态度很差,此时正好路过的班主任严厉地批评了小乐。虽然小乐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