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背景。这是发生在一所农村示范性学校的一个事件。由于农村学生所享受的学前教育资源的贫乏,有部分学生入学前没能接受学前教育,再加上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多少知识,就更别提家庭教育了。就因为这样,这部分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从而成为老师们无偿补习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上课了,余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两个符号“+、-”,同学们包括我都有很多疑问。有的说,咦,又不是数学课,写这两个符号干什么?也有的说,既然写了“+、-”,那干嘛不写“×、÷”呢?  相似文献   

3.
方德佺 《教育文汇》2011,(10):54-54
这是去年暑假的一天。我们终于在夜间到了北京。导游说必须在早晨3点钟起床,这虽太早了,但没有人抱怨,大家的心情都一样,希望能早点实现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在天安门广场感受升国旗的庄严和神圣。  相似文献   

4.
他说,世界上最珍贵的阳光、空气、亲情、爱情、友情都是免费的,他的阳光书社也是免费的,他甘愿做那一缕温暖的阳光,温暖这片寒冷、贫瘠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王龙 《教育艺术》2009,(9):63-63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我们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教好学生,如何使他们学习(这里的学习指的是考分)进步上;从而忽视了班级活动的开展,所以即使有几个所谓学习好的学生,也不过是一台台考分机器而也。这与“以人为本”的意想是背道而驰,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颤抖”中“颤”读音为chan,“颤栗”中“颤”读音为zhan.但“颤抖”与“颤栗”中“颤”的含义都有“发抖”的意思,所以很难在意义上区别读音,这也给学生在把握读音上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研究》2012,(2):56-57
儿子8岁,读小学2年级,是那种家里横的孩子。因为他这一辈就他一个男孩,老人比较娇惯,所以这孩子在家脾气特别大,说一不二的。但在学校又很懦弱,连一些小女孩都呵斥他。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又无计可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堂汉语拼音的复习课,在完成既定的复习计划后还有点时间,教师会补充点什么呢?只见她拿起粉笔,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学生都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黑板。  相似文献   

9.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著名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脍炙人口。但是人们对其中“种树”的理解多不确切。一般读者、教师、注释者甚至名家(如“百家讲坛”主讲人)都有意无意地把“种树”理解为今天所说的“种树”即种植树木。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10.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耕耘三尺讲台13个春秋。多年为人师表的我如同一名演员,在讲台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这其中,许多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却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虽不曾惊天动地,但至今历历在目,让我感悟至深。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6-56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本能。  相似文献   

12.
去年,听了同一位教师在两个不同班级上的思想品德课,两堂课都是同一内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第二堂课是对外公开课,上得很成功,与第一堂课相比作了很多改变。正是这些改变,使得这堂公开课更加出彩。  相似文献   

13.
【情境一】这是一节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王老师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作业。当改到海明的作业时,王老师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填得满满的。于是,王老师打趣道:“海明啊,你的字该减肥了。”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一练习形式,把成语编成“语串”,让学生读读背背,进而尝试运用。这些成语押韵合辙,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熟读成诵,同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5.
从8月18日到25日,仅仅一周的时间,我们班的同学都被晒成了“小黑人”,戴眼镜的同学脸上更是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成了不伦不类的“斑马”。我也未能幸免,加入了“斑马”一族。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尽管被晒黑了,但我却收获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6.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现在,许多单位都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规程标准,员工只要严格按章办事就行,并认为这就是标准化管理。但这样的管理不一定是有效、高效的。近年来,笔者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采取三种管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和谐管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王良英 《班主任》2012,(3):35-36
高三这条路,每年都有许多人走过。但这条路岔道很多,弯路也不少,有人走着走着便会陷入迷雾,误入困境……笔者对下面几名学生心路历程的解读,也许对您会有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笔者听了我市三位学科带头人同课异构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虽然上课教师都做了精心的预设,但在不同的课堂上还是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在课的后半部分的练习环节,还是有一些学生把已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斜边相乘求面积。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这样一节课究竟应该在哪里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无意间听到这首《班主任之歌》:"都说你是最小的主任,管着一群长不大的孩子。都说你是最大的园丁,画出我们成长的年轮。都说你是最大的官,管着未来的部长将军。都说你是最好的人,就像我们的父母双亲"。作为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我感触颇深,回顾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根据我的切身体会,谈谈我做班主任工作经常使用的"五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