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 一、建设“海上山东”的根据 “海上山东”不仅是个经济概念,而且有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内涵。 1990年山东代表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意见,199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科技兴海、建设海上山东的决定,省人大通过决议,将“海上山东”与“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列为两项跨世纪工程。经过将近五年全省上下各条战线的共同努力,取得引人注目的成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国家科委、国家海洋局在全国“科技兴海”经验交流会上,充分肯定了我省“科技兴海”的五条经验: 一、树立海洋国土意识和科技意识.山东省委、省政府1991年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宏伟目标,把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实施“科技兴海”,推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规模型的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 海洋是我省国土的特色和潜在优势,建设“海上山东”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项跨世纪工程之一.以科技开发带动、金融信贷支持、企业创新实施的“科技兴海”技术开发计划是建设“海上山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 山东半岛占我国大陆海岸线的1/6,有3000千米黄金海岸线连接黄海、渤海、近海海域大于陆地面积。十年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建设陆上山东的同时,加快建设海上山东,以山东半岛经济圈的走出去,带动全省经济上台阶,因此,“海上山东”作为一项工程实践被提出来,但是海上山东的涵义、目标、动力和基本思路等,尚未获得科学的共识。基  相似文献   

5.
<正>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它和土地一样,既是有限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又是蕴藏着丰富的,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是滨州的国土特色和潜在优势。建设“海上滨州”是继省委、省府提出建设“海上山东”之后,地委、行署提出的实现滨州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振兴经济寄希望于科技,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也同样要依靠科技,狠抓“科技兴海”。  相似文献   

6.
<正> 山东省“科技兴海”工作自1992年以海洋科技开发为突破口快速启动后,积极为建设“海上山东”和开发黄河三角洲两大跨世纪工程服务,业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储备后劲,解决生产中关键技术的瓶颈制约问题,省科委充分发挥本省海洋科技优势,在全面服务于十大海洋产业的同  相似文献   

7.
<正> 1988年,山东省科委提出并实施“科技兴海”战略,1991年起,省委、省政府、省人大作出决定、决议,将建设“海上山东”列为重大跨世纪工程。省科委和省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在省计委、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于1994年起进行了“海上山东”量化目标及相关对策的研究,经过两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地处西北太平洋西海岸,北濒渤海,东临黄海,海岸线总长3082km,近海海域中散布着大小岛屿296个。自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后,海洋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的地位愈加突出。然而,山东近海气象灾害频发,气象部门担负着全省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重任。省气象台台长吴炜博士专注于海洋气象科技和业务工作中的创新,为山东省的气象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专注创新科技成绩斐然2006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气象  相似文献   

9.
<正> 5月26日,山东省软科学招标课题《建设“海上山东”总体思路及实施方案研究》和《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山东海洋产业结构》评审会在青岛召开。 评审会由省科技厅主持,组成了8位专家、领导参加的评审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宗贵同志、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呈奎和院士文圣常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委员。会上,由海洋工程院王凤起副院长做工作报告,山东省科学院尤芳湖教授做研究报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两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明确,工作严谨,资料齐全、丰富、翔实,研究方法科学,得出的结论符合山东的实际,提出的对策措施对进行海上山东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可供国内外借鉴。经综合  相似文献   

10.
冷疏影  张亮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2):1490-1498
“海洋科学考察船共享航次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模式的新探索,实施11年取得明显实效。该计划有力保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海上考察需求,搭建了海上调查和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培养锻炼了青年骨干,推动了海洋调查资料积累与共享,带动了海洋科学整体发展。面对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新趋势,国家战略需求对“海洋科考船共享航次计划”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亟待进一步提升该计划的战略定位,优化和创新其管理机制,加大资助规模。  相似文献   

11.
马健 《科学与管理》2011,(5X):25-27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需求。山东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和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但人才结构不合理,由此带来了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突出问题。要为蓝色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必须打造海洋科技人才战略体系,编制发展规划、制定人才目录、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打造海洋科技人才示范基地,形成以项目带动引智、以引智促进项目、以基地聚集人才的良性互动新机制,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基地,完善蓝色经济区研发体系,加快蓝色经济中的产业技术突破和成;彩转化;构建海洋科技人才组织形式,面向“产学研用”组织成立海洋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有关部门和沿海7市海洋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商合作机制,统筹推进沿海7市海洋人才队伍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海上城市前不久,日本政府通过一项决议:在离东京城约120千米的海面上,建造一座巨大的“海洋通信城市”,作为未来25000个海洋城市的“首都”。建筑蓝图上的“海洋通信城市”是高出水面80米的悬浮式垂直型海上城市。这座海上大都市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管理》2016,(2):3-9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东省依托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六个国家高新区(以下统称"山东半岛地区国家高新区")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制定如下整体方案。1背景和意义山东是国家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201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9426.6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山东是海洋大省,全省有海岸线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条件优越。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山东发展带来机遇。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作出重要指示,要  相似文献   

14.
曾恒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石油工程专家。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海洋石油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从事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前期研究、设计及建造工作。在“十五”期间积极推进我国海洋石油深水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准备实现我国深水技术跨越式发展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杰 《情报杂志》2021,40(1):126-131
[目的/意义]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可为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助力。涉海智库以专业性优势可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海洋战略的正确理解,引导国际舆论走向,助力蓝色伙伴关系构建。[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近年来涉海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重咨政研究、轻国际交流,重“请进来”、轻“走出去”,重主权和安全议题、轻发展议题,重危机情境、轻常态情境等不平衡问题。[结果/结论]提出涉海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的“能力-行动-话语”范式;指出为提升智库参与海洋公共外交的效能,亟需引导不同性质智库发挥比较优势、提升责任意识、重视协同模式、确定重点目标、启动海外布点以及改善操作性细节。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新旧战略格局的转换和人类向海洋世纪的迈进,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看,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中国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海洋,新时期海洋斗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将显得更为突出,正所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相似文献   

17.
正为提升民众海洋素质,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山东省青岛市科协发起成立了青岛海洋科普联盟,以夯实海洋经济发展"软实力",做好科普"海文章",积极服务山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主动融入海洋强国战略。一、联盟成立目的:资源共享、优势叠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将推动江苏省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结合江苏省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指出江苏省海洋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受到江苏经济重点布局的制约、海洋经济产业专业化程度低、海洋科技创新力弱等主要因素影响。提出江苏省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培育“头部”企业以提高科技创新要素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等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 一、1997年全省科技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1997年,全省科技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科技工作方针,按照省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原则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参加“科教兴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大力推动农业、工业、海洋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有力的领导、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全省科技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关注近海的研究与开发,忽略了对深海大洋的探测与研究,导致我国海洋科技的支撑能力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因此,走向深海大洋,提高探索和认知海洋的能力,是开发利用海洋和综合管控海洋的基础和保障,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首要任务。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最大挑战在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拥有全球最复杂的环流系统,是暖池的中心区域,是黑潮(一支高温、高盐的西边界流)的发源地。西太平洋拥有全球最深的海域,海底地质过程活跃,海底环境复杂,有丰富的海山和热液系统。另外,西太平洋还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