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豪 《青年记者》2007,(9):49-50
语言歧视的表现 媒体报道中的语言歧视有着多方面的体现,这些或零或散的歧视符号日积月累地形成了语言暴力,会给被歧视对象带来雪上加霜的伤害,同时也容易给普通受众的认识指引一条错误道路,甚至导致社会偏见、习惯性歧视。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歧视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庆江  夏兴通 《新闻界》2007,(3):119-121
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歧视现象的表现类型有性别歧视、地域歧视、职业歧视、身份歧视以及年龄歧视、生理缺陷歧视等。歧视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复杂,大致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经济利益的诱导;新闻工作者视野的狭窄性;人文关怀的缺失;法制观念的淡薄等。要克服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现象,应当从以下一些方面做工作: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处理好媒体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关系;加强记者的职业操守;加强人文关怀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等。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毋庸置疑.但是业内人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一些所谓强势媒体在新闻报道时却"选择性失明".  相似文献   

4.
"讲故事,重细节"是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黄扬略提出的学习借鉴"华尔街体"、探索"深圳商报新闻写作风格"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它与学习借鉴"华尔街体"、探索"深圳商报新闻写作风格"的其他三个方面即"用背景,重厚度"、"多视角,多方位"、"语言自然、生动"相辅相成,又有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5.
"接地气"的新闻报道,不仅受众喜欢,还能增强新闻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是任何时代媒体宣传的需要.采写出"接地气"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从平民视角出发、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讲述故事,这样读者才会喜欢和共鸣,新闻报道也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7.
罗文 《新闻三昧》2007,(8):41-43
在当今的报纸媒体中,尽管突出女性的报道比比皆是,女权主义也是方兴未艾,但有些新闻报道却以其更复杂和更隐蔽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歧视女性。我们时时可以从传统贤妻良母、现代漂亮花瓶的女性形象中,嗅到陈腐的价值观和性别歧视的气息。消除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对促进女性权益保护、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新闻报道地域歧视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的地域歧视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违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对某一地域的人与其他地域的人区别对待,新闻媒介不能够平等地对待分布于不同地域的人群。目前,我国新闻报道地域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贴标签、以偏概全和歧视性语言的使用。新闻报道中地域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儒家文化的影响、现行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影响以及部分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媒介应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关注弱势群体,自觉消除由于自身的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数字,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反正许多新闻报道离不开它。采写新闻报道,在写到效果、规模、程度、成就、损失和问题一类材料时,举出数字作证明,就产生具体翔实之感,使读者可以置信。“用数字语言说话”,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的量与质,具有其它文字所无法代替的特点。但是,在有些新闻工作人员中,包括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对新闻报道中的数字,往往容易疏忽,或者由于记者和通讯员信手捡来,对数字未经分析、推敲,嵌入报道便是;或者由于作者笔误和排校失误,而编辑和其他审稿人对数字未经仔细审察,一瞥而过。一句话,由于对新闻报道中的数字不够重视,致使许多  相似文献   

10.
2月10日,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期盼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正式发布,这是由国家人力资源部、教育部和卫生部等三部门联合出台的。多年来,有关乙肝歧视与反歧视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事实上,目前仍有不少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入学、就业体检时违规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并把结果作为入学、招聘录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随着全国"两会"对"三农"的关注度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工作的尤为重视,做好广播农业新闻报道也成为了电台的新课题.《乌鲁木齐新闻》节目农业版块的报道实践证明,广播记者"三农"新闻报道应该按照受众所需,一要把农业新闻做广、做新,二要在"四季歌"的报道形式和内容方面创新,使广播新闻真正成为指导农民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深受广大农民喜欢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2.
13.
“软化”新闻报道,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用生动感人的普通人的故事和经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用含金量高的事实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把工作成绩、文件和会议精神具体化;用典型的个体增强导向力和引导力。简单说来,就是在新闻报道中,见人,见事,见点。  相似文献   

14.
15.
很多记者抱怨干新闻时间长了,没什么可写,觉得每天生活都是一个样,今天就是昨天的复制品,没什么新鲜的.其实生活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会发生变化,即使是不同的事物,变化发展的程度不同,只要这些变化具有创新的意义,有报道价值,就能写出一篇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16.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备受瞩目.随着中央媒体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编力量不断充实和加强,对地方两会的报道也愈发重视.但由于媒体定位不同,中央媒体驻地记者在会上关注和报道的重点与角度也不同于省区市的上会记者,如何将地方新闻讲出全国味道,凸显其新闻价值,是中央媒体上会记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央驻冀媒体单位的记者,笔者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五年参加河北省两会报道,2013年跟随河北团参加全国人代会报道,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跟随河北省政协参加全国政协会报道,播发稿件百余篇,多篇稿件在河北省人大新闻奖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17.
“逆反心理”也称“反悖心理”,是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泛指人们对已有的关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结论、判断,进行反方向的思维,产生动摇、怀疑,进行反思,甚至持否定态度,得出与原结论相反的结论、观点,做出相反的行动。  相似文献   

18.
李玲 《青年记者》2007,(16):73-73
正面报道、客观宣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入,这一向是新闻报道遵循的一条原则。如果对这条原则理解和使用不当,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零传播效果或负面传播效果。尤其是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记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定位,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这直接导致报道中的态度及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追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平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记者、编辑采编、传播的新闻报道,能够满足受众不同需求,是新闻报道中一个极其重要且带有很强针对性、现实性的“平衡”问题。新闻报道为什么需要平衡首先,新闻以变动着的客观世界为报道对象,而世界处在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循环往复之中。任何畸型的完全一边倒的报道,都会造成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20.
黄勇 《青年记者》2002,(11):17-18
一、对新闻报道建设性的基本认识“建设性”是信息时代新闻价值的新取向,新闻价值的大小越来越决定于新闻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决定于新闻报道是否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问题”(作家孙犁语)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