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罪犯矫正工作的重心应该置于对行为的矫治。在近几年的服刑人员中,“90”后罪犯开始出现,与以往的服刑人员相比,“90”后罪犯有其独有的犯罪行为,正确分析和研究其犯罪特征对矫正“90”后服刑人员有很重要的价值。对“90”后罪犯的一般犯罪行为特征、危险犯罪行为特征及矫正措施进行分析,以求矫正“90”后罪犯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质,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评系统课题组编制的《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77名天水监狱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进行个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文化水平影响青少年罪犯的COPA—PI得分。本研究为犯罪行为的预测和矫正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COPA-PI量表对安徽省XX监狱245名“90后”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90后”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结果显示:“90后”服刑人员具有暴力倾向明显、犯罪思维严重、同情之心缺乏、外向冲动行事、乐观自信向前的人格特征;不同犯罪类型罪犯在从属、暴力倾向和犯罪思维三个临床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针对“90后”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要从改进管理方法,坚持文明公正;注重教育转化,丰富活动载体;保持亲情联络,培养感恩心态等方面入手推进“90后”服刑人员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其理念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罪犯再社会化思潮,以安塞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学派提出对罪犯实行人道和再社会化。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使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监管,使人们改变对服刑人员的"标签"式看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另一方面,社区矫正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摆脱犯罪"标签"的影响,使他(她)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16,(5):32-36
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产生根源于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合流,由此决定了涉恐服刑人员身份兼具民族性和确信犯的特殊性。而现行监狱制度却存在罪犯分类处遇粗糙、人权保障措施不足、法律制度规定模糊等问题。我国应当通过完善立法空缺、建立一支双语矫正队伍、一套涉恐服刑人员的分类处遇制度、转变传统罪犯矫正目标,以充分保障涉恐服刑人员的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自由,降低其人身危险性,更好地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与在押服刑人员"身、心、群"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押服刑人员参加体育活动有着切实的情与法基础;体育活动对在押服刑人员的"身、心、群"有着多个层面的影响,是对其生命健康、人格自尊和社会生存等多维度权利的有力保障,即:促进罪犯体质健康、塑造罪犯人格品质、增强罪犯适应能力等几个方面;强调把体育活动作为改造手段,能进一步优化罪犯教育结构和拓展监狱管理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为了解天水监狱在押男犯的人格特征,为犯罪行为的预测和矫正提供心理学依据,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天水监狱在押男犯320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押男犯在内外倾、情绪稳定性、同众性、报复性、信任感、同情心、心理变态倾向7个因子上均与全国男性罪犯常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文化水平影响COPA—PI得分,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人格越稳定,不易偏离正常。  相似文献   

8.
采用团体施测法发现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人,且人格特征为高神经质、外倾性、高精神质和低掩饰性;罪犯按其人格可分为成熟老练型、冲动型和内向倔强型,按其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类,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罪犯占罪犯总体的1/5,对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罪犯应区别对待,以促进对其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制度肇始于19世纪中叶,人道主义以及教育刑理论的流行使公众将注意力由对犯罪行为的惩罚转向了对罪犯的矫正,刑罚执行的场所也开始由监狱转变为社区,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的适用构建了社区矫正的基础。同时,随着刑罚理念的更新、刑事政策的转变,社区矫正在缓刑、假释制度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0.
罪犯社会教育改造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实现再社会化,本文根据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中对罪犯社会教育改造的相关规定,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引起人们对监狱法中所提社会教育改造的关注,从而能更好地帮助服刑人员提高正向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