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时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基于CCL语料库,重点考察"脚"和"足"的词义演变过程与动因。发现:第一,"脚"最早出现于篆体字中,历经朝代更迭,词义发生扩大,词义辐射范围扩大,从指称身体部位逐步转移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乃至文学中。"足"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但至今词义变化不大,词义基本局限于身体部位与物体支撑物及物体的基础与下部三方面;第二,二者词义于汉发生重叠,到唐"足"的大部分词义被"脚"覆盖,"脚"基本实现了从"小腿"到"脚掌"的转变;第三,隐喻的象似性在二者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武夫",是一个从先秦出现并使用至今的词语。在两千余年的使用中,"武夫"的概念意义和色彩意义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通过考释汉语不同时期"武夫"的词义,探索其历时发展中词义的变化,梳理出整个词语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词义的演变受到内在动因及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传世典籍中"呷"最初表示"众声杂沓",且是一个非独立语素,词义较虚。但中古以来,"呷"的意义不断实化,至唐代固化为"小口喝"义。本文认为,"呷"这一演变历程与摹声联绵词"吸呷"有一定关联,"呷"受到了"吸"的词义感染,加上原有吃喝义的更替变化,使"呷"完成了由虚到实的词义演变。  相似文献   

4.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词汇也在发展演变,"脱"就是其中一例。作为现代汉语使用的高频词汇,"脱"的词义纷繁丰富,既有实词义也有虚词义。从上古时代起,绵延至今,"脱"的词义和用法一直处在不断演变的历程中。本文梳理"脱"的词义演变脉络、并尝试探究其词义演变的原因。"脱"的词义演变主要是历经了词义引申和词义虚化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其词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具有意义的整体性;而且其词义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为此,在使用相关成语时,绝不可"望文"而"生义"。然而,"想当然"者大有人在。例如:  相似文献   

6.
在莫旗方言中,"整"和"造"是两个使用率极高的泛义动词。本文以二者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色彩意义,并从词的概念意义和语法功能两方面对这两个动词进行对比分析,概念义上,二者虽在在词义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别。在表处置、制造、取得之意时,用"整"不用"造";色彩义上,二者口语色彩浓烈并极具感染力;语法上,二者的宾语、补语在词义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造"在其主语和宾语的语义选择上有要求,"整"则宽泛些。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闻媒介大军中的常客,"获颁"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被理解,"获颁+宾语"的语用现象甚至被诸多学者认定为病句。本文从丰富的语言事实出发,推断出其成词过程,并从语言本体、词义组合、内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获颁"的词义内涵着眼于"获"义,这种言约义丰的表达方式将在新闻界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8.
"所"与"许"看似是两个孤立的词,但从"所"与"许"二字的形音义源流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考察,发现二者在先秦时期音近义通,语出同源。后来"所"假借为""用作处所,"许"引申为听,此后二字词义各成系统,但在发展过程中"所"又对"许"的个别词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从"所"和"许"的相通词义入手,分析二字语义发展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蹭”义考     
"蹭",中古时还只是作为一个字与"蹬"构成联绵词。元代开始,"蹭"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词,表示多种意义。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蹭"的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不断扩大。"蹭"的诸多义项中,基本义应该是"擦";其他意义多为"擦"的引申义。作为拟声词的"蹭",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角度考察,是不规范的用法,当为"噌"的误用。表示"蹲"意义的"蹭"与"蹭"的基本义及其他引申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方言学的角度考察,可能"蹲"的方言口语音即读"蹭","蹭"与"蹲"是方言同音字。  相似文献   

10.
对于现代汉语里的"谷"和"穀"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谷"只是一个读音和"穀"相同的"穀"的简化字,在词义上它们毫不相关。然而事实上它们在词义上是关联的。"谷"和"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简化字和被简化字的关系,"谷"除了读音和"穀"相同外,还具有"穀"的一系列词义和用法,在"穀"的词义和用法上它们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11.
"懒得"一词最早散见于北宋诗歌之中,明清时期大量出现在话本、白话小说中,意义完整,用法固定。"懒得"语义较为丰富,究其原因,"懒"内涵丰富,并承担了主要的词义内涵和部分语法功能。同样的,受此影响,"得"已丧失实际意义,读作轻声。相较于其他"X得"类词语,"得"虚化得更加明显和彻底。  相似文献   

12.
"怕"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既是一个高频动词,又有虚词的用法。从上古到现代"怕"的词义处于不断演变中,"淡泊宁静"是其本义,后来"泊"代替了"怕"表"淡泊"义。"怕"表"害怕"义出现于东汉时期,后逐渐发展出"担心"疑虑"和表示推测的含义,"怕"字不断虚化。本文考察了"怕"字的来源,分析了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和诱发"怕"字语法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90%以上,大都可以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其词义(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形旁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这里的文意不符。  相似文献   

14.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90%以上,大都可以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其词义(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形旁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这里的文意不符。  相似文献   

15.
词义演变基本按照扩大、缩小和转移发展。"危"其义项的发展、演变对于古代汉语词义研究与探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把"危"字词义演变的历时层分为五个时期,运用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手段,根据各种古代文学史料和古文字考据成果和"危"字词义从先秦至元明清时期在不同史料文献中使用频率来研究"危"字词义在各朝代的演变过程和引申义项。  相似文献   

16.
在汉字"家"词义的演变过程中,根据其构词能力可将其词义变化分为四个阶段:本义(居所)、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词义派生(有一定血脉联系的组织、出生或自幼居住的地方、国家等)、在复音词中的语素义(凡尘俗世之家、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以及作为词缀时的用法。从词义演变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归纳出"家"的文化内涵:个人私有、血脉联系、情感寄托等,"宀"下有"豕"、何以为"家"也可从其文化内涵中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追求"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成了多数人的心理状态。与之一字之差的"有意思"却遭到了不少的"冷落"甚至是"排斥"。从两者的词义上来看,"有意义"强调的是某种行为所能带来的作用和价值,它更倾向于行为实施之后所期盼获得的改变以及预期的结果。毫无疑问,它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质。相比较而言,"有意思"所要表达的就单纯得多,它是一种情趣,它更在意的是过程中行为主体的主观感受和心灵体验。  相似文献   

18.
"纠结"最初意义为"纠集,联合",后引申为"互相缠绕"、"难于解开或理清的缠结"等义。随着词义的发展和使用习惯的作用,"纠集,联合"的意义逐渐由"纠集"承担,"互相缠绕"则成为"纠结"用得较为广泛的义项。近几年来,"纠结"产生的新义越来越多样化,有"受困扰"、"苦恼,无法释怀"、"陷入两难的抉择"等。这些新义都是在原基础义上的引申,但已有了较明显的差别,使用和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分辨清楚。  相似文献   

19.
从"盘他"的词源入手,根据语言学和词汇学相关知识,对"盘他"的演变过程、方式进行了分析。从词义演变的范围上来看,"盘他"体现出词义的扩大和词义的转移;从语体风格上来看,体现了词义从书面语到口语的转化。"盘他"的演变受到了社会外部事物的影响;从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语言的模因理论;词义的演变还遵守言语交际性原则,说话者为了达到自身目的而将词义进一步多义化;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词义的演变体现了人们隐喻性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语境比较法""二元法和多元法""义素配列比较法""语素辨析法"是现代汉语词义辨析的重要方法,对意义相近、用法相似的词语的辨析尤为重要,如截获、截取、截留、截断等。然而四种辨析法从不同侧面对词义进行辨析,在运用过程中各有侧重,各有优劣。在进行词义辨析时,需要掌握每种方法的运用情况、了解各种辨析法的优劣,扬长避短,采用最适宜的辨析法进行词义辨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