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蒲公英> 课文片段: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理解感悟课文的主要语言,有感情朗读课文,为复述做好准备。2.理解寓意,初步懂得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指导,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实实在在做事做人。3.学会用“亲切”“嘱咐”造句。  相似文献   

3.
沈菊仙 《教学随笔》2007,(10):28-29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蒲公英》一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美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题多问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认识题目,分析物理情境,挖掘出题目中所隐含的物理条件.而适当的"一题多变",即对题目中的条件略加改变,物理过程发生了变化,但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后,题目情境表面相同,而实质截然不同,须探求新的方法,提示学生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请看实例:  相似文献   

5.
犤教材解读犦《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不同,所作出的选择不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这篇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表现不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内涵深刻的文章,也是一篇进行思维品质训练的好教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情境中充分感受角色形象,难点是凭借…  相似文献   

6.
听课要找准适合位置,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融入学生,议课时不要再当一面镜子,光照别人不照自己,要平等民主,快乐议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吸取别人教学经验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过来又可以提升自己的议课水平。可以说,听课议课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7.
《蒲公英》(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一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太阳公公是怎样嘱咐小降落伞的?他们的选择怎样?结果如何?(生自学课文,圈画批注,片刻后交流。)  相似文献   

8.
敏锐的观察能力能避免人们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并获得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内在本质或演变趋势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察能力,具有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作用,具体的培养措施有:观察式子结构特征,探寻解题捷径;观察试题条件结论,搭建解题桥梁;观察函数对应图像,探索问题本质;观察命题整体结构,实现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9.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不同,所作出的选择不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10.
<正>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所必备的能力,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素养。因此,创设一种良好的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因为言语的动力来自具体的情境,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才能真正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才可能真正"动"起来,产生双向互动的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传统教学中,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形成自己的思想。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情境化教学,强调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他人合作,获得知识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只有在政治课中引入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我们的课堂,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获得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怎样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师不能被浮华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真正理解新课标理念的内涵,不曲解和滥用新课标的核心,使美术教学回归到朴实本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王梅兰  陈梅 《文教资料》2005,(28):187-188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对不同对象的赞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同时感受赞美带来的快乐。1.创设交际氛围。“赞美”别人这样的口语交际,不仅仅是一种面对面的表达,更体现了对别人的赞美。赞美什么?怎么赞美?只有将学生带入可视可感的情境中,才能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感受赞美的魅力。本节课通过有效的手段,将课文中提供的材料转化为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被赞美着的优点,体验受到赞美后的愉悦心情,从而激发起真诚地赞美别人的愿望。2.变换交际对象。社会上,生活中,值得赞美的人很多。让学生学会…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仅仅是积累知识、传授知识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一、创设探究情境,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经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绝对化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教师可创设探究情境,让  相似文献   

15.
戴欣 《考试周刊》2010,(49):57-57
有这样一个故事:太阳公公出来了,看着一群着急离开妈妈怀抱的蒲公英,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光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看着远处,有几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认为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于是逃离了群体,飞向了沙漠。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也已经淹死;  相似文献   

16.
怎样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沉醉于语文学习情景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呢?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感动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受到感动;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其次,必须认真开掘快乐之源--教材中蕴含的快乐因素,让它在教师的设计下,成为感动学生情感的"息壤".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情感带来的快感,他才能真正地乐学、爱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并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中,它表现为善于使用抽象概括,理解透彻深刻,推理严密独到,逻辑严格缜密,并能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不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解题后能够总结出方法与规律,并能把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真正获得实效,教师应着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精选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二是恰当地实现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的学习中体悟到语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才能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不断增长自已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龟兔第二次赛跑》教案设计七台河市孙菊敏,潘金环教学设想本课是贯彻《大纲》中年级教学要点第十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培养他们具有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品格。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变叙事诗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