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明 《成才之路》2010,(8):I0003-I0003
有记者提出,目前中国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是如何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问题。中国教育部门能不能进一步加大与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2.
邓蕙 《天津教育》2013,(8):21-2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自2005年钱学森之问提出到今天,8年来,关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话题和讨论从未平息,教育界有识之士和一些学校纷纷思考和研究着这一课题,可喜的是,不仅各所高校在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些具有实力的普通高中校也在基础教育层面作出不懈的努力。天津市南开中学(以下简称南开中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之问令所有中国人痛心疾首。在国际人才竞争日益白热化、中国政府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如何认识与定位英才教育?如何为英才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继发布,为英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4.
一年前,科学老人钱学森离我们而去。他生前就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提出诸多疑问,集中表述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时间,引起社会关注,议论纷纷,聚焦于教育弊端和教育改革,甚至有一些教授上书教育行政部门,再次强调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5.
佚名 《成才之路》2013,(9):I0003-I0003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这其中,教育肩负着特殊的责任。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其中包括钱学森所希望的杰出人才;中国梦的实现,也体现在公民的自由发展上,那也是人民对美好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0,(7):4-8
钱学森大师走了,带着巨大的遗憾,留下一个振聋发聩的惊天巨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位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巨人,将他一生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祖国,可是,直到他闭上双眼,都没能看到自己的祖国有一所像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大学。早在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就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依靠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各方人士探讨和实践的重要问题。钱学森先生曾多次表示并直接提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质疑,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也对我国今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目标和期望。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基本论题的由来出发,深入分析"钱学森之问"问题实质,分别从国家政策导向、社会辅助配合、学校教育改革、学生主观努力等多个角度提出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里,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一句振聋发聩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成为教育界、知识界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近日,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专家学者们围绕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论坛主题,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文教周刊版发表《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冒”出来》一文,我反复研读,感慨良多。文中用一组权威数据“说话”:1980年到2002年,获得诺贝尔奖、鲁斯卡奖等八项国际科技大奖的497名科学家中,没有一名中国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先生留给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财富。钱老逝世之后,这一疑问热度不减,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不断发出追问。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几乎成为众矢之的。钱老的质疑与社会各界的不断追问反映了什么教育问题?其发问的实质是什么?为破解这一疑问,大学教育需要进行怎样的改革?除了大学,还有谁应共同直面"钱学森之问"?围绕这些问题,本期"高端访谈"栏目对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旨在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为什么中国高校培养不出顶尖人才?大师钱学森的生前疑问备受社会关注。今年高招,各高校纷纷推出实验班,目标直指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不仅培养模式有所改革,招生政策也与往年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新春元宵的彩灯刚刚挂起,春雷刚刚响起,我们就听到了教育春天的新讯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开始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之列”的战略目标。这令人鼓舞的讯息,让我们又一次感到,教育永远站在春天里。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相似文献   

15.
刘彭芝 《成才之路》2011,(33):10-I0005
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在创新型教育;建设创新型教育,要从中小幼抓起。这方面,我们虽然落后了,但也看到希望了。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明确提出要求。我们期待,在这个顶层设计出台后,能有刚性的政策和具体的措施尽快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任务,对于怎样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期“品悟?为大家推荐《戗新型人才是怎样炼成的,——重读钱学森》一文,让我们从太师成长的轨迹中感受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并聆听大烀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感悟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该如何直面钱学森之问,为培养杰出人才而努力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一以贯之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的教学方法。遵照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一般过程,其基本环节应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2年9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典上,发表了有关教育和教师问题的重要讲话,特别就教育创新问题做出了五点深刻论述。这些论述,反映了当前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是对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新阐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也是指导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纲领性件。深刻领会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新体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不仅是一代大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必须回答的一道艰难命题。30年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经过一段“跨越式”发展后,基础教育的浮躁心态已经非常明显: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已经脱离了社会的需要,走进了“为中考而‘基础’,为高考而‘教育”’的“应试”怪圈。  相似文献   

20.
一、创新焦虑 “去年(2005年7月29日)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