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4月10日,教育家书院揭牌仪式暨"教育家的社会责任"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教育家书院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创办,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担任院长。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家书院成立了。为什么要成立教育家书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我们想为教育家成长提供一些条件,搭建一个平台。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要由教育家办学。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相似文献   

3.
林静 《中国教师》2014,(13):29-31
<正>如何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如何培养"学科教育家"?2014年4月22日下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家书院院长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郭华与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文姬、宁波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王科,宁波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宁波教育学院院长周波以及宁波市"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学员代表就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工作召开专家咨询会。会议以"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服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13,(5):49
百花盛开,缤纷五月,山西省晋中新世纪书院这朵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奇葩正绽放着旖旎的芬芳。全封闭的管理,民办私营的性质,一流的教学质量,鲜明的艺术特色,使书院小学部蓬勃发展,魅力无限。书院小学部自1998年建校时的7名学生、两名教师发展到今天的千余名学生,百余名教师,十四年来,一路发展,一路壮大。"质量立校",是生存之本,特色教研搭桥筑路,动态用人机制激励鞭  相似文献   

5.
香港中文大学国际交换计划学部主任、历史学系高级讲师李弘祺博士,于1989年元月28日在我院进行了中国书院研究方面的学术访问。李弘祺博士今年44岁,台湾省台南市人。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后到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攻读,获历史学博士。他这次是专程来拜访我院教育系副教授、书院史研究室主任、《中国书院辞典》副主编李才栋的。  相似文献   

6.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梓先生在《元代书院研究》中认为唐代的东佳书堂已有书院之实,但尚无书院之名,从而否定了作为教学机构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从"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名称的互用、通用来看,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伊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逐渐走入我国大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探索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书院制的发展,是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一种良性补充,它足以弥补高校在历史的沉淀中所遗留下来的"以专业为中心"缺陷。本文从书院的由来、书院制的发展、书院制在我国高校中的探索以及书院制的前景与展望四大部分来综合论述,通过国内外书院制高校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书院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中占有极为浓重的色彩,从而我们可以从西方的书院制(即住宿学院制)中借鉴到一些适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法,同时也为其他高校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之道提供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涛 《学科教育》2010,(2):F0003-F0003
2010年4月10日,教育家书院揭牌仪式暨“教育家的社会责任”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教育家书院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创办,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担任院长。  相似文献   

9.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它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它是适应当时政治经济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通过长期办学经验的积累,书院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体系,与当时为科举服务的官学分庭抗礼,走出一条私人办学的独特道路,构成我国教育史上一种优良的学风。书院在教育方法方面已形成了整套理论,历代搞教育的人都进行过研究。毛泽东同志也非常重视古代书院,他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说:"回看书院,形式上的坏处虽然也  相似文献   

10.
当今,利用古代书院之地、之名、之精神开展国学教育的机构和学校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国学教育书院化的倾向。但滥用书院之名开展国学教育在宗旨、方式和机制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社会上的国学书院要克服功利思想,更加规范化,充分发挥"书院是国学教育的形式,国学是书院教育的内容"的结构功能;中小学国学教育应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和做人的本领,发挥国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并在经典诵读之外强调践行书院精神;在一些大学,书院制是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国学研究院则致力于专门的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应在体制和目标上加以整合,通过开设国学通识教育科目和采用书院式研讨,将国学教育融汇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领域、全过程,并共同担负起为各级各类国学教育机构养成优良师资的责任,使大学真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  相似文献   

11.
江西奉新华林书院是古代家族性书院的一个典型,近年来,笔者又陆续接触到一些华林史料,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兹整理如后,以求教于方家。一作为家族性书院的华林书院,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华林胡氏的家族经济。从唐末到北宋中期,胡氏一直是合族聚居的大家族。从社会地位看,胡氏并非贵族,地方政府上书朝廷时称其为"县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书院曾经是中华民族主要的精神生活场所,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孕育场、灵魂安憩所和精神圣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书院的兴盛导致儒学文化的繁荣与传播,书院的衰落又必然导致中华文化精神的衰落,导致中国文化传播传承即教育方式的失落。书院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1000余年,历经从民间私人办学到被官府纳入体制,从思想争鸣到终因言论而获罪被禁的曲折历程。正因如此,书院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一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院教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代大学正结合西方住宿学院制进行书院制建设的尝试。书院精神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晶,其中"尊德行"的德育教育、"精思善疑"的求是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教育等教育性特点更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和灵魂。对古代书院精神的教育性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书院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进一步有利于当代大学书院制建设从中寻求启迪,汲取借鉴,形成重视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配备全方位指导的导师团队和构建师生融合的学术型社区等当代大学书院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一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它从中古延续至近代,存在了千年之久。书院在办学形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徐州古代书院也是如此,它在徐州教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徐州古代教育和学术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书院一名始于唐代。袁子才在《随园随笔》中云:“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身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  相似文献   

15.
台湾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它一席之地,它与大陆书院比较,有其显著的特点,如起步晚,发展快;规模小,影响大。但也有很多一脉相承之处,如书院的教育宗旨、祭祀,书院建筑上的风格等,充分表明了大陆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一体关系。 (一) 清代初,政府对书院采取抑制态度。顺治九年(1652年)下谕:"不许别建书院,群聚结党。"到十四年才听从抚臣袁廓宇的请求,修复衡阳石鼓书院。嗣后各省也次第有所建置,但数目不多。  相似文献   

16.
书院志只有确立了"主教育"的体例,才能从一般方志中真正独立出来,从而成为教育史尤其是书院史的资料宝库.梁廷枂<粤秀书院志>以书院人述书院事,首次确立了在书院志"主教育"的体例特点.反映了清代广东书院的生存、发展与运行情况,也折射了清代初期至中叶的书院教育的变迁,在书院志史上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教育改制的大背景下,清末粤东旧式的韩山书院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从名实上完成了从书院到学堂的蜕变。今赖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清末《岭东日报》等报章与档案,得以揭示其清晰的演变脉络。惠潮嘉巡道褚成博于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将道属的韩山书院改办为新式师范学堂,初名为"韩山师范学堂"或"潮州师范学堂",最终官方才定名为"广东省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特有的、主要的一种教育组织和教育场所。从南唐的庐山国学到清末的诂经精舍、学海堂,经历了近一千年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书院的建置,始于五代,至两宋进入全盛时期。北宋初,书院已有很多,著名的有四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及应天府书院。南宋亦有四大书院,除白鹿洞、岳麓以外,还有丽泽书院和象山书院。两宋时期的书院在教学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在这人间的四月天,2014年4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院长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郭华教授,率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的研究员们,来到美丽的甬城——浙江宁波,开展书院的第二届讲会营活动。此次讲会营,书院不仅联袂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宁波教育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研究宋代书院问题的学者很多,但是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宋代书院的官学化,四大书院研究或者同一地域之内书院的研究等方面,而对北宋与南宋之间书院对比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论文从兴办书院的目的、书院发展的过程以及书院的授课内容三方面分析白鹿洞书院在北宋和南宋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不同特点.以便通过书院这个切入点窥见南北宋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对研究宋代教育史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