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兰翠 《文教资料》2014,(17):26-27
本文结合关于颜色词在汉语成语中的英译问题,主要分析了含“白”、“红”、“黄”、“青”字的成语及其翻译方法,希望为汉英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汉英成语的对应及其中的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成语在对应上存在多层次的特点 ,如完全对应、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完全不对应。而多层次的对应源于汉英文化的异同 ,即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中,都有不少的带动物名称的成语(animal idioms)。绝大多数的汉语动物成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英语表达式(equivalent),如:“骑虎难下”→“He who rides on atiger can never discount”;“守株待兔”→“waiting for suicidaI hares”;“披着羊皮的狼”→“awoIf in sheep’s clothing”;“树倒猢狲散”→“Tree dbwn,monkeys away”。这些都是动物成语直译法的例子。然而有趣的是,由于汉英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习惯的不同,有些汉语成语中的“甲”动物,英语中与之对应的却是“乙”动物。这就给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带来许多困难。因此,了解一些英语动物成语背景及翻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汉英颜色词的非完全对应关系不仅表现在颜色词多义现象的参差交错,而且表现在同一词项的内涵和感情色彩的差异上。本文从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两个语义角度入手,分析汉英颜色词的翻译特点和两种语言中对应颜色词语的可译性及依据,以期归纳出一些颜色词语在翻译过程中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中的数词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的对应数词却难以传递汉语数词的信息。笔者试比较成语中的数词与汉语数词在比喻意义上的差异,探讨汉英翻译如何弥补相关的文化空缺,指出由于英语数词的对应比喻意缺失,译文只能舍弃原文的优美结构和主动比喻而求得原文基本信息的传递,所以汉英翻译不可能使译文保持原文的丰姿。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间大量使用的成语使其增色不少,但同时也增大了翻译的难度。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既传达出成语的意义,满足理解文章的需求,又向译文读者展现成语背后的深层内涵,是译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论文从《红楼梦》中撷取7例汉语成语,并附以杨译本和霍译本的两种英文译文,通过点评的方式,探讨他们在世界性书写中是如何“求信”,又是如何“叛逆”的,以期为典籍的成语翻译研究及汉英翻译教学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成语中有大量含有动物形象的成语.这些动物形象往往具有固定的喻义。英汉成语中动物喻义的对应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类: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完全不对应和无法对应。同一种动物在英汉成语中喻义相同,是由于人们对这种动物产生的直观感受相同;喻义不同,则是由民族心理、传统习俗和成语典故引起的。英汉成语中动物喻义的对比,反映了两种语言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反映出两种文化间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从图式理论看汉语带"鸡"字成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相应的民族背景下的读者对同一动物形象所形成的图式知识不尽相同,这给动物成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尽可能准确完整地传递汉语带“鸡”字成语所承载的完整涵义,翻译中应灵活采取图式对应、图式不对应、图式扩展和图式整合等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而英语属形合型语言。汉英之间的这种本质差异就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句法组合与语序大多不对应,此种情况在正式的商务汉英文体中比比皆是。鉴此,“分分合合”的策略是商务汉英句法翻译转换的必然选择。在商务汉英句法转换中,“合”的多、“分”的少;相反,商务英汉语句翻译则是“分”的多、“合”的少。  相似文献   

10.
吕小玲 《考试周刊》2014,(19):13-14
成语也是一种习惯用语,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使用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结晶,也是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著名著作、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通常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浓厚的民族色彩。掌握好英汉成语的异同,可以帮助初学翻译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加之熟练地掌握成语的翻译策略,可以提高翻译的能力和实践水平。本文通过汉英成语差异的对比,提出了汉英成语翻译策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文和英文是两种符号系统,二者不能完全对应。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原文所涵的信息到了译文中往往会有所增减,原文信息在译文中的增加或减少,都应视为汉英翻译中信息的损失。进一步探讨汉英翻译的规律,进而有效减少翻译中信息的损失,对于更好地做好翻译工作,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12.
王平 《六安师专学报》2013,(1):74-76,97
就汉语与英语的语义对应关系而言,主要涉及语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对应空缺和对应冲突等4种情形。汉英的语义对应不规整现象主要源于彼此所处文化环境的异域性特征。汉英文化的差异性投射到各自的语言当中,在历史进展中逐渐演变成同等指称语义的不同隐喻指涉。汉英语义对应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增强文化比较意识,针对不同情况,在翻译实践中运用灵活的策略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地实现语义的等值转换。  相似文献   

13.
何水  韦璐 《考试周刊》2007,(38):41-43
英语成语同汉语成语一样,是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英语成语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英汉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对应、不完全对应和不对应三种关系,在英语成语汉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的英译一直是一个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汉民族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存在大量四字成语的原因,即偶对思维,尚古思维和具象思维,井提出了对成语中的虚义部分和成语中的形象部分在汉英翻译中应采取的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把成语中的文化色彩传达到英语中去。  相似文献   

15.
汉英颜色词都非常的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思想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由于汉英两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汉英颜色词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正确理解和掌握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英汉颜色词语的非完全对应关系,对于英语词汇教学和翻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11个两个宾语题元角色不同的汉语双宾句在两个已经商品化了的机器翻译系统“译星3.0版”和“雅信CAT2.5-简体英汉双向版”上分别进行了汉英机器自动翻译测试。结果表明,这两个系统对大多数双宾构造的处理是不成功的。然后将人工制定的双宾构造汉英翻译语法规则加入到“雅信CAT2.5-简体英汉双向版”中,但由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其他方面(主要是汉语自动分词技术)的限制,所得的翻译结果仍不尽如人意。最后,利用“雅信2.5”使用了TM和CAM技术的特点,制作了翻译记忆库,然后让系统进行双宾构造的翻译,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无论英、汉成语,都出自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都具有较浓的民族色彩。所以,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能否彼此互译,两种语言的成语之间对应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一些“对应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所谓“完全等同”的词是不存在的,正如著名翻译家王佐良教授所言:“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都相当。”这就是说,只有那些在两种语言中,文化背景和内涵基本对应的成语,才算得上是“对应词”。  相似文献   

18.
汉语成语喻义深刻,民族色彩浓厚,是汉英词典翻译的难点。《汉英综合大辞典》对成语的释义基本做到了选义广泛,释义精练。然而该词典中有的成语翻译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从微观的角度探讨《汉英综合大辞典》成语套译中的语义相关性、情感色彩和语义范围,再从宏观层次探讨典故成语的语源标注问题。  相似文献   

19.
理解是翻译的关键。在汉英翻译中,理解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语内译”的过程。从古到今的主要译论都阐述了翻译的本质是用顺畅的译语再现原语信息,这为“语内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汉英之间的思维及语言差异决定了“语内译”的必要性。该文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中论述“语内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操作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在翻译中的对应关系,即基本对应,部分对应,不对应或基本不对应;并指出英汉成语翻译应考虑到它们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