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杂剧神仙道化剧的度脱升仙过程具有既定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被度脱者身份的前定和省悟的突转。这一特征与民众对道教的态度及作者的创作心态有关,它影响了元杂剧神仙道化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重要的剧种之一,元代神仙道化剧的盛行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朝的大部分时间取消了科举取士制度,知识分子很难跻身统治阶层,这使得传统的广大文人陷入极其消极苦闷的状态.道家思想的影响使这些文人广泛创作神仙道化剧,通过作品来获得一定的心理安慰.本文旨在阐述道家思想与神仙道化剧盛行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作家在全真教理念指导下,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创作思想来选取题材、塑造人物、设计结构、安排情节的.全真教对神仙道化剧题材、结构、情节、人物形象等打上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神仙道化剧为元杂剧的大宗。这类戏剧的兴盛,主要应归因于全真教在元代的广泛流行。全真教的“自食其力”、与人为善教义和中国民族风格,使它易于为战乱中的下层群众所接受。文人们也从全真教思想中体会到先秦老庄的道统文化。这两方面因大使神仙道化剧在元代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5.
神仙道化剧是古代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元代和明初的神仙道化剧。近年来,神仙道化剧研究呈现出广泛和深入的发展趋势,其广泛性表现在对神仙道化剧的创作心态、民俗文化、道教文化等多角度、多方面的开拓;其深入性表现在对神仙道化剧本事、主题、艺术形象、审美趣味等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上述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使得神仙道化剧的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6.
神仙道化剧乃元杂剧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中蕴含的隐逸思想并非仅仅消极避世。它对当时的社会黑暗进行了揭露与批判,表达了人的抗世情怀与人生超脱意识,具有特定的时代价值与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仙道化剧是元代杂剧的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科目,它受道家全真教思想的影响,内容多演述八仙故事。文章从神仙道化剧与全真教的关系,神仙道化剧产生的时代背景,梦情节的社会内涵和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对元代神仙道化剧中有关"梦"的描写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元杂剧的艺苑中,神仙道化剧堪称一株奇葩,它产生于宋,鼎盛于元。元代最高统治者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实施了废除科举、民族压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汉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废科举对汉族仕子产生了巨大心理影响,儒生受到排斥,加上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朝不保夕,加剧了文人的幻灭感,于是,他们便企图逃往"神仙世界"以消解内心的块垒,通过神仙道化剧表达不满情绪,摆脱现实苦闷,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一系列神仙形象的塑造告诫世人,功名利禄只是暂时的,唯有成仙得道,方可获得永恒。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和政治精神就作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传统而被后来人分别继承发扬.元杂剧在对这两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中,更倾向于道家人文情怀.道家情怀展现在文学中,常常体现为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以及由此化生出的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不受物累的生命态度,这一倾向在神仙道化剧中体现更突出,而许多人神恋爱方式的剧作所表达的倾向则大多是绝意尘世归依自然,其中主要是对自然的美和隐逸生活加以称赞'并通过这赞美使人世的繁华暗然失色.  相似文献   

10.
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元代神仙道化剧饱含着文人强烈的愤世情感。文章依据历史文化背景,剖析剧中人物的精神内蕴,揭示了神仙道化剧基于批判现实的悲剧性本质。  相似文献   

11.
元代道教传播在民间较为发达,道教的美学思想的影响也见诸于元杂剧的戏文中。马致远创造的杂剧大都带有道教的影子,《邯郸道省悟黄粱梦》就是明显的神仙道化剧。本文抓住剧中较为典型的道教美学思想:"清静"和"生即美"的观点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宗教精神是戏剧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神仙道化剧体现了浓郁的宗教因素。马致远现存神仙道化剧四种,主要以道教中神仙人物的宗教行迹与仙道传说为题材,体现出道教长生乐道的宗教精神,反映出元代道教宣传全真教教义观念的独有特征。作为元代社会现实的产物,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教与中国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对元代的神仙道化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创作模式、思想倾向等几个方面人手,剖析了道教文化尤其是元代全真教对元代神仙道化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因素的文学,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内质和禀赋。同时,又接受着同时代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气质。元杂剧的“爱情剧”与“神仙道化剧”就从两个不同侧面充分表现了深深打上元代社会与时代烙印,与传统儒学精神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文化特质,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剧坛奇葩,从而造就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一生共写了十三部杂剧,其中有五部是“神仙道化”剧。至今完整地留传下来的杂剧仅有七部,其中就有四部为“神仙道化”剧,成为他现存作品的主体,值得认真研究。贾仲明在《凌波仙》挽词中云:“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可见在他生前,死后,其“神仙道化”剧很有影响,“马神仙”之美称便由此而来。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集中表现全真教的内容。全真教是南宋初河北一带新兴的一宗。王哲创教时,其信徒多带遗民气质,除邱长春龙门法派中一些人,因受到成吉思汗的重视,暂时跻入上层外,一般对元蒙统治者均采取不合作态度。在成古思汗去世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中通过美化神仙和道教境界的方式来否定现实人生的剧本可称之为神仙道化剧.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和政治精神就作为社会政治和人生理想的传统而被后来人分别继承发扬.元代杂剧在对这两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和发扬中,更倾向于道家人文情怀.道家情怀展现在文学中,常常体现为自然潇散的人生形式和超然忘我的人生境界,以及由此化生出的混同自然、任性无为、超然不受物累的生命态度,这一倾向在神仙道化剧中体现更突出,而许多人神恋爱方式的剧作所表达的倾向则大多是绝意尘世归依自然,其中主要是对自然的美和隐逸生活加以称赞,并通过这赞美使人世的繁华暗然失色.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因素的文学,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内质和禀赋。同时,又接受着同时代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气质。元杂剧的“爱情剧”与“神仙道化剧”就从两个不同侧面充分表现了深深打上元代社会与时代烙印,与传统儒学精神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文化特质,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的剧坛奇葩,从而造就了中国戏曲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有关元杂剧的研讨已由原来表层本事的范围向文化领域延伸,这无疑拓宽了探求元杂剧的视角。可关于元代义侠杂剧的文化内蕴却鲜有人提及,本文拟就此略作爬梳、阐释。 作为传统文化中蔚为壮观的义侠文化,不仅孕育了一代代令后人景仰的义侠,且濡染了一代文学。显然,作为中国戏剧最早成熟形态的元杂剧同样染上了浓郁的任侠色彩。这表现在义侠剧是元杂剧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明代宁献王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元杂剧分作十二大类:(1)神仙道化;(2)隐居乐道;(3)群臣杂剧;(4)忠奸烈士;(5)孝义廉节;(6)叱奸骂谗;(7)逐臣孤子;(8)朴刀杆棒;(9)风花雪月;(10)悲欢离合;(11)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全真教思想的渗透和影响,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无论是在悲凉感情的宣泄、神奇想象的展现、度脱故事的敷衍还是语言曲词的运用上,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宗教烙印,其在创作模式、戏剧观念及戏剧结构上也因此取得了不同于其他杂剧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20.
道教尤其是全真教影响下的元代“神仙道化剧”以长生成们为终极信仰来度脱儿大俗子和精怪鬼魅。这种信仰表现为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仙境的诱惑和世人对长生成仙的向往;对避世退隐,人道长生,过神仙般逍遥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三个方面。元代全真教的盛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不赆如人意是“神仙道化剧”中频频出现长生成仙信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