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教师的讲课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的历史教师讲课,有如说评书,他能把尘封已久的历史用语言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字一句扣人心弦,将学生的注意导入磅礴跌宕的历史长河中.而有的历史教师讲课,照本宣科、平淡无奇,令学生形同嚼蜡、兴趣索然.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语言水平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嘉宁 《中学文科》2006,(12):29-29
语言表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教师讲课仍然起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从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特点出发,探讨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3.
张羚羚 《考试周刊》2014,(80):141-141
<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传递思想,如果没有了语言这个媒介,教学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正常开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学语言作为一种专业语言,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规范性,在教学语言中,需要满足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语言要具有"真善美"的特点,只有这样的教学语言才称得上是优秀的教学语言。每个学科的教学语言往往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同时,不同学科的教学语言又具有一些学  相似文献   

4.
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教师讲课应讲究语言艺术,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课堂语言,学生听后感到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课堂上语言干涩,东拉西扯,罗嗦重复,堆砌辞藻,就会使学生听后索然无味,不得要领,如坠云雾。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怎么讲究语言艺术呢?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高度的语言修养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重要保证。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神奇的意义和作用。优秀教师讲课,语言如行云流水。或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或洋洋洒洒、侃侃而谈,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听这样的老师讲课,如坐春风,如沐时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又得到了美的享受。那么,教师们应该怎样做,才会使自己的语言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呢?  相似文献   

6.
赵淑娟 《山东教育》2007,(10):45-45
常听到同事有这样的反映:自己讲课多么细致、多么卖力,可到头来学生还是错题百出,甚至连最基本的题目都做不对,真气死人!究其原因,我想是教师在讲课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管教不管学,管教不管导,淡化、漠视学生的参与意识造成的恶果。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一个历史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讲课技巧?还是拥有自己的教育观?许多教师认为教材分析是最重要的,因而师范大学成了制造合格的教书机器的工厂,于是,历史学中成“体系的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截长续短地变成各种条条框框,再由此执行极具政治功能性质的历史解释,教给学生去背。  相似文献   

8.
"讲课"这个用语己经沿用成习惯了,很容易使人造成一种错觉,所谓教学上课就是讲课,教师讲,学生听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唯一形式,无论是什么课,就是听老师讲。无可怀疑,讲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是有一定作用的。毛泽东主席在《教授法》中,就有对讲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教师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教学语言是从教学目的出发,经过加工的语言,它能诱导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唤起注意,启发思考;它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等等。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提高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育,教师讲课凭的是一张嘴,表达清晰、语言生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许多教育学著作中都把语言修养作为授课教师必备的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但是,由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复杂,许多现象用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教师的口才再优秀,也很难把一些问题讲清楚,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缺点,多媒体网络教学运用在政治学科中,具有广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广胜 《职业技术》2006,(22):91-91
讲课有节奏感,是一种讲授技术,也是有经验的教师讲课成功的要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认为讲课节奏主要包括语言。内容和时间三大节奏。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中面对同样的教材内容和同样的教学对象,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我看来全在于教师是否做到"三追求"。 一、追求科学性 教师在历史课上谈古论今、叙事议人,必须言之有据、真实无误,不能信口雌黄、张冠李戴,不能让小说、野史、传说唱主角。追求科学性,就是讲课内容必须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3.
物理教师讲课的语言既要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又要简练、合乎逻辑、深入浅出。不仅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精确性与针对性的综合,也要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的和谐。要善于设疑,启发学生的思维,并表现出对学生寄予厚望。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教师讲课也是主要运用语言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断改进教学语言,讲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人们的各种情感。又将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行为。教育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一项调查发现:85%的学生对某学科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讲课没有感情。这说明学生希望教师能带着感情讲课。有没有感情教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愿不愿意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情感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必须全身投入,尽量使感情的体验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相融洽,相一致,从而打动、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强烈感情的推动下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本应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但是事情并非如此,许多教师和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历史是小学科,平时并不重视,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突击性地念念背背,应付了事。所以教师讲课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得被动,教师讲得费劲,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的火爆,其实给我们历史教师一个很好的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李惠军老师和郭富斌老师的示范课令人印象深刻。与我所在的西南部中学历史教学比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四川的高中历史教育改革刚开始,至今很多教师讲课仍然停留在根据教学参考书详尽地阐释教科书,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教科书上的内容,各个课堂上原因、结果、过程和意义的僵化模式如出一辙,看不到教师自己对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通常称为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外,较高的教学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科学准确的教学语言对于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教材信息,有效地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教学语言曾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从全国到省到市再到县区,一层层的讲课比赛多得不胜枚举。教研员们为此操心,上课教师们为此费力。但讲课比赛比什么?这是一个讲课比赛的根本问题。但从全国的情况看,上课教师们对这一问题尚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直接导致了讲课的质量,也影响了评课的效果。那么,讲课比赛究竟比什么?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教学语言的质量,直接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它同时要满足历史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的要求。从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知道,历史教学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语言,它的主体对象是教师,客体对象是学生,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