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界定了体育文物收藏的基本内涵与主要门类,从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市场发展及活动开展等4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体育文物收藏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体育文物收藏发展中存在的认识偏差、研究匮乏及市场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文物收藏环境、发展文物收藏市场以及强化文物收藏研究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潇然 《收藏》2008,(3):28-31
朴茂、华滋的秦汉瓦当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灵。如果说旧时瓦当收藏以其悠远古朴的美学特质而多局限于少数文人士大夫之间,如今,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昌明,瓦当收藏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之家。今天这一高雅的收藏在参与人数之众、见到品类之多、社会影响之大诸方面,皆为千年瓦当收藏史上最盛之时。在众多文物收藏门类中,瓦当收藏也是为数绝少的民间收藏在数量、质量上全面超过国家收藏的门类,  相似文献   

3.
柴菲 《收藏》2014,(4):119-121
中国民间收藏家长期养成了注重藏品质量和规模,墨守“让藏品说话”的成规。这些从实践中磨砺出来的行家里手,在自己擅长的鉴藏领域或收藏市场话语较少,实则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古雅社是一个由一些收藏家们自由聚合而成的群体,其成员都在某一收藏门类有着较高建树。在这里我们开启一扇小小的窗口,邀请他们用文字的形式讲讲他们在鉴藏过程中的心得、经历和研究成果,以期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4.
弓永言  ;冯志刚 《收藏》2014,(7):130-133
中国民间收藏家长期养成了注重藏品质量和规模,墨守"让藏品说话"的成规。这些从实践中磨砺出来的行家里手,在自己擅长的鉴藏领域或收藏市场话语较少,实则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古雅社是一个由一些收藏家们自由聚合而成的群体,其成员都在某一收藏门类有着较高建树。在这里我们开启一扇小小的窗口,邀请他们用文字的形式讲讲他们在鉴藏过程中的心得、经历和研究成果,以期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5.
亚夫 《收藏》2001,(8):12-13
2001年5月25日至27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收藏界人士百余人,聚集在有“中国收藏半壁河山”美誉的上海。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收藏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图书馆、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收藏》杂志社等16家单位协办的“中华收藏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杨才玉 《收藏》2006,(11):I0002-I0002
2006年是中国首家省市区级收藏组织——上海市收藏协会(此前较长一段时间称为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二十周年华诞,这不但是上海市广大收藏协会会员和收藏爱好者的盛大节日,也是全国民间收藏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本刊在年初就同上海市收藏协会共同策划举办一期海派收藏专号,主要由协会会员负责撰稿,对海派收藏的沿革、理念、特色、成就等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探讨和介绍,以纪念中国收藏界的这个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7.
耿守忠 《收藏》2008,(5):134-135
在收藏领域,人们常会看到有些鉴定家通过看收藏品的照片,便可剀断(鉴定)真伪。笔者对此不敢恭维。因为这种鉴定,对有些收藏门类可能行,但对多数的收藏门类是忌讳的。邮资票品鉴定时,不看原物(件),只看照片,是绝对不行的!因为通过普通照片看不出邮资票品的微观特征,即看不出版别特征、  相似文献   

8.
林轩 《集邮博览》2013,(7):31-33
集邮的素材种类繁多,没有任何一个收藏类别,能像集邮一样派生出这么多的品种:封、片、戳、票、券、币等等,而每一个品种里面又有相当多的分类。即便这样,一些集邮者还不满足于为收藏而收藏,开始寻求新的集邮门类,  相似文献   

9.
改之 《收藏》2014,(3):116-117
收藏了几尊佛道造像后,就渐渐喜欢起这个门类来,到处搜罗。在一些圈子里也有朋友专门收藏此类造像,他们就告诉我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或是直接将藏品送于我处。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1,(10):94
近年来,书画收藏持续升温,名家书信、手稿的收藏行情随之异军突起。书札,又称信札、尺牍,虽是较小的收藏门类,但以其对历史文化信息丰厚的承载力以及引入注目的投资潜力,已成为许多收藏者的挚爱。书札作为名人社交活动和学术观点的重要佐证材料,其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鲁阳 《收藏》2007,(7):170-170
我从1994年到2000年给《收藏》杂志做校对近7年,离开时已70岁。后来又参加了该社编写的《中国收藏年鉴》等一些书的校对,从而见证了《收藏》从筚路蓝缕创业之艰辛,到后来连续入围国家期刊奖的辉煌,从当年永宁村的陋室,走到如今后宰门的高楼,从创刊之初的薄薄的粗糙的刊物,演变成现在铜版纸彩印的精品大刊。短短15年成就了大飞跃,成为联系广大藏友、作者、读者并畅销海内外的著名期刊。真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12.
岳岩 《收藏》2008,(11):12-17
秋拍即将拉开帷幕,各类艺术品纷纷登场。本刊特别对10个收藏门类进行调查了解,希望将这些信息与读者、藏家共同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八木 《集邮博览》2018,(12):104-104
集藏界有句俗话:邮币不分家,意指邮币收藏爱好者多会邮票、钱币兼收。确实,同为大众收藏门类,二者之间有不少相通之处,一是尺幅均较小,便于保存;二是价格都较低,一般老百姓都收得起;三是收藏趣味均较浓,别看邮币“个头”不大,但其上蕴含的信息量十足,且设计制作精美,堪称以小见大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3,(10):146-149
由《收藏》杂志社策划、主编的《〈收藏〉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图册》,作为《收藏》杂志2013年增刊,于10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图册其收入精美图片248幅,大16开本、105页,全面反映了《收藏》杂志创刊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20年来,《收藏》杂志在两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发展,在收藏家、艺术家、艺术品拍卖行、古玩城、画廊等艺术品收藏领域机构和同仁的支持下,在传播收藏文化,推进中国民间收藏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张懋锫 《收藏》2011,(7):90-93
自从有了收藏这个行业,作伪也就随之而生,特别是在收藏热的当下,伪品泛滥于市。作为收藏的重要门类—青铜器,无可厚非成为作伪的首选对象。面对高科技介入,作伪技术如虎添翼,顿时难倒了许多"专家",迷惑了一大批收藏爱好者。  相似文献   

16.
刘莉  刘明科 《收藏》2012,(7):118-125
晚清时期,官宦士大夫阶层中收藏风气盛极一时,端方是其中取得佼佼成就者。他的收藏不仅藏品门类齐备、数量众多,而且注重整理刊布,藏器目录齐全,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体育收藏文化博览》是由我国体育收藏界著名学者蓝翔与李祥合著的专门性学术著作.在剖析该书描述性史实多而学术性探讨少、研究引导性突出而策略指导性缺失以及研究内容“薄古厚今”等特点基础上,从体育收藏的内涵、发展趋势以及实践策略指导等三个维度对体育收藏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体育收藏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梁德明 《收藏》2009,(4):112-112
作为高雅的大众化艺术品,木雕艺术品有着广泛的收藏群体,也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个重要的收藏门类。明清以来,我国木雕的产地以广州、苏州为主。广州以大型紫檀木雕取胜,而苏州木雕由于历代文人墨客的影响,刀法细腻,追求画意,层次幽深,风格典雅,这种由吴门画派的影响而产生的清丽风格一直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工艺市场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雕刻人才的流动有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维 《收藏界》2013,(9):88-88
《收藏界》是大型综合类收藏文化艺术期刊,刊登的内容涉足收藏艺术品的各个门类,其中的"老董泉苑"栏目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钱币爱好者的厚爱。然而由于篇幅有限,始终无法充分满足广大钱币读者、作者的需求,故此,本社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出版《收藏界·钱币》副刊,每季度一期,全彩印刷,开本与《收藏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1,(2):84-84
由《收藏》编辑部发起组织的2000年中国内地收藏界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在继续得到各地收藏组织和广大收藏爱好者参与支持的同时,又吸纳了中国中央电视二台商务电视节目组织全国十家媒体进行艺术品市场投资热点评选的积极成果,因而更加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