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今的"河南"在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含义,作为自然区域的河南在不同的朝代指代黄河的不同流域.河南作为行政区划单位,自秦代以来,在不同的行政制度之下有不同的指代范围.河南这一名称的长期存在是与地名本身的特点和本地的政治形势与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避讳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传统陋习,由于避讳,古代的许多地名经常被更改。河南一些市县的名称就是由于避讳而形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4.
河南信阳地名曾因避皇族名讳而几多改易,文章考释了因避国讳而改易的信阳历史地名“苞孚”“殷城”“平春”“义阳”“期思”“蒋州”等六条。  相似文献   

5.
“桂阳”考     
“桂阳”作为古老的地名,由来已久,包括史书在内,对其多有误解.而此名如何产生,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参考众多古籍,从地名的源起,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6.
“桂阳”考     
“桂阳”作为古老的地名,由来已久,包括史书在内,对其多有误解。而此名如何产生,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参考众多古籍,从地名的源起,到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相似文献   

7.
“豳”地所在很长时间以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文章通过论证,证明传统说法即“豳”在今彬县、旬邑一带是具有历史依据的,并且就是历史上的“豳”地所在。  相似文献   

8.
“阆中”地名释义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拥有千年不曾更改的地名,举世罕见,其得名原因众说纷纭。从阆中上古聚居部落民族主体及其使用语言看,"阆中"得名起源于古濮语词汇,发音似汉语"浪",意为"河谷"之地貌。秦收巴地置郡县,经同音通译、同义互代以汉语"阆"为通称。因地形地貌颇显殊异,遂增补汉语"中"以示聚落实体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确切方位。  相似文献   

9.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为省属地级市.关于“娄底”得名的由来,相传与古代恒星二十八宿之娄星、氐星有关,但是这一说法经不住事实和逻辑的检验.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地名命名的系统性原理,可以发现:“娄底”本当为“垴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备受国际关注,"丝绸之路"源头问题再次被提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研究,认为"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既可以高度概括当前"丝路"这一提法的本质特征,又可以概括所有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而其源头,则将伴随丝织技术的发明而产生,其内涵又将伴随历史发展而被不断丰富完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古缯国,与考古发现的夏代、西周时期分封在中原地区的南阳方城古缯国吻合,又与西汉时期张骞封侯国博望紧邻,张骞封侯期间曾在"奉朝请"之余在侯国与其家人一同生活,这里出土有大量张骞出使西域汉画像石,无疑在我国丝绸之路的形成上,发挥了源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豫西北民间婚庆习俗作了客观的描述,对研究当地民俗传统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具有重要地位。河南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时间为世人所关注。诸说不一。以王朝都城为政治中心作标志,历代王朝形成的政治中心分为全国政治中心、地方区域中心。累计计算历代王朝在河南建都时间,可知河南成为政治中心的时间近2000年,位居全国34个省区之首。这是河南历史文化最具标志性的亮点,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中华明的发祥地,夏商以来直到宋金为止,河南几乎一直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身处天子脚下的河南人创作了大量的时政歌谣。河南时政歌谣富有传统特色:一、敢于把柔头直指最高统治,公开揭帝后之短、之丑、之劣、之毒;二、对宦官、外戚、奸臣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现象深恶痛绝,大胆谴责;三、对清官廉吏的歌颂总是发自肺腑由衷赞美,流露出无比的敬爱之情;四、富于现实性、政治性和斗争性,感情强烈,爱憎分明,语言形象生动,简短有力。  相似文献   

14.
惠州地名的得名缘由众多, 具有自己的特色。研究它, 对于考证已湮废的古迹遗址, 透视早期惠州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地理等方方面面,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隐逸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隐士是隐逸行为的实践者,是隐逸文化的主体,承载了隐逸文化的主要内涵。理清了"隐士"名称的种种迷障,便可把握住隐逸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本文主要考察了隐士的二十三种名称和两种别名的来历,并论及十个既可称呼隐士又含有对隐士分类性质的名词。  相似文献   

16.
《苏秦始将连横》的“太公”注,分歧较多,主要有三惑:(一)“姓姜亦姓吕”与“姜姓吕氏”;(二)名“尚”与名“望”;(三)号“师尚父”与号“姜太公”。这三惑两千来未得明确,立足于当代,依据史与文的分别,“太公”作为历史人物,姓吕,名尚,字尚父(或名牙,字子牙),号太公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吕望、齐太公等;而作为文学或民俗人物,则以冠姜字者的姜太公、姜子牙等为妥。  相似文献   

17.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整合,旅游竞争力不强。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对于该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定科学的一体化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空间布局一体化建设,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塑造鲜明的大别山区域旅游形象,是推进豫南大别山区旅游一体化进程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代河南水患及其救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时期,尤其在近代,河南水患频繁,是全国重灾区之一。学术界十分重视近代河南水患问题的研究,如河南省水患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水患的成因、特点、影响及其救治问题,或就近代水患中的重要事件进行专题探讨等等。当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原始资料挖掘不够、研究主题失衡、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豫军的概念及产生背景着手,对文学豫军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文学豫军的实绩和阵容,阐述其取得辉煌文学成就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