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璐 《传媒观察》2014,(10):19-20
正有报道称,2008年北京奥运和2010年世博会代表国家水平,那么,今年的青奥会则更多地代表了地方实力。它是江苏的一次亮相,是南京的一次亮相。而在这个向世界亮相的过程中,新华报业的答卷独特而完美。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是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认识早、起步快、见成效,走在实践和理论探索最前沿的党报集团。也是一家在挑战面前有信念、有追求、有办法、能创新,并取得了成就的党报集团。我们不仅在这次"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的实践中能感受到这一点,在  相似文献   

2.
陆小华 《传媒观察》2014,(10):10-11
正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策划发起的这次"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体融合的样本。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它的特点和意义。一、"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的五个特点:第一,作为活动主办地的主流媒体,你们组成了"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的大型新闻活动,以跨越地域、国别、跨越媒体形态的媒体联盟形式来报道青奥会,这一策划本身就和国际奥委会想通过  相似文献   

3.
“从联合到融合,渗透力前所未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届的南京青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特别成功、特别精彩",是一届"创新的奥运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策划组织的"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报道活动,我的感觉与巴赫主席一样:"特别成功、特别精彩",是一个创新的报道活动。一、联合是形态,融合是实质总的来看,"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有四个特点:一、集合了内容。建立发稿平台,点对面,所有内容都可以为多家共享;二、联合了渠道。从纸媒到网络,到手机报,到微博微信,从国内媒体到海外媒体,涵盖了各种形态的217家媒体;三、聚合  相似文献   

4.
正8月16日至8月28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青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策划发起了"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新闻行动,217家各种形态的媒体深度参与此次战役性报道,在青奥会的传播和宣传方面打了一个漂亮仗,成功实现了"跨区域共享、跨媒体联动、跨国界传播"。媒体融合是一个战略性、系统性的工程,非一项大型媒体行动所能涵盖,但这一新闻创新实践案例,却充分彰显了融合路径的实验意义,为业界今后的探索提供了一些开创性的思路。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五方面观得失、辨方向。  相似文献   

5.
万仕同 《传媒观察》2014,(10):18-18
正总书记指示"青奥会要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你们的这次新闻报道也成功地做到了出新出彩,特色鲜明。特别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匠心独运策划组织的"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新闻活动,坚持"跨区域共享、跨媒体联动、跨国界传播",实现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群和移动客户端的全媒体融合,成功地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媒介手段的多样化、传播效应的最优化。一家地域性的传媒集团,能够牵头组织七大媒体联盟,涵盖了境内外各种传  相似文献   

6.
谢新洲 《传媒观察》2014,(10):13-14
正近年来,媒体融合一直是世界新闻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各国的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给予定义和解释,媒体经营管理者更是不断地在实践中予以探索。我国也不例外。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的世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了我国媒体界尝试媒体融合的大舞台,其中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的重大举措尤其令人关注。一、媒体联盟应运而生,符合"深度融合"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12月24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召开"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集成报道首发式"。首发式上,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向省档案馆捐赠了国家公祭日有关电子资料。首发式由省委宣传部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  相似文献   

8.
唐绪军 《传媒观察》2014,(10):12-12
正我对这次"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有两个基本定位——第一,这是党报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次成功的大型事件宣传推广活动;第二,这是一次在媒体融合的大势下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的有益尝试。一开始大家对青奥会都不太关注,包括我女儿都不知道还有个青奥会,但总书记的讲话,将它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国家层面,这样也逼迫着当地媒体有所创造,有所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奥。另外,作为主办城市,江苏南京也希望通过一个大型的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城市形象、城市风貌。而中  相似文献   

9.
“急速不宁”。这是元旦当日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人对2014传媒业的形容。的确,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传媒市场的优胜劣汰,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来得直接、残酷,广告业务大幅下滑,部分纸媒宣告倒闭,一些著名新闻人卷入敲诈贪腐也被解读为媒体变局下理想主义情怀的现实碰壁……传统媒体要同时应对来自内部环境和外部世界的双重激流、2014年,对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来说,同样是极为重要的一年,通过组建全国两会报道的全媒体矩阵、策划组织“全国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以及发起“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在媒体融合上取得了三次大的突破,很多创意堪称“惊艳”,在业界引发持续热议在新华报业向现代新型主流传媒集团的稳步跨越过程中,新华报人们也努力完成着全媒体记者的角色转换和观念蜕变。本刊在年首特推出新华报业“年度记者”专栏,入围者均由集团属下各媒体老总推荐产生。所谓“年度记者”,他们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对媒体变革的敏感者,是苦乐并作的实践者和耕耘者,他们所思所虑,也是整个转型中的传媒业之所想所忧。其间,他们既有急速不宁以变应变的一面,也有静水流深有所坚守的一面。在当前的媒体融合大势下,记者的喜怒哀乐,早已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他们用记忆为新华报业的2014精彩定格。  相似文献   

10.
信息集萃     
国内传媒动态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10月22日,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0周年暨更名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省市各级领导、国内知名传媒、新闻院校负责人、新闻专业期刊代表等各界嘉宾200余人与会祝贺。22日下午,新形势下的全媒体探索与思考论坛举行。大家围绕新媒体环境下,增强主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祭·南京1213”新华报业全媒体行动项目于2014年9月27日活动倒计时77天时启动,这是作为省级主流媒体的新华报业集团继“全国两会”和“青奥”之后的又一次全媒体报道实践,也为集团的媒体融合探索呈上了一道三合一的、丰盛的“特色大餐”。  相似文献   

12.
蒋尧  吴观澜 《新闻前哨》2012,(10):28-29
近年来,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实施战略转型,国内许多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报团)纷纷挂牌改名报业传媒集团,几乎蔚然成风。那么,报业集团改名报业传媒集团,是必然的吗?二者之间,是否根本不同;作为现代报业集中的组织形态,二者之间有无共存的可能呢?一、报业集团纷纷改名传媒集团以江苏本省为例。2008年,徐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改名为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此后,各家报社纷纷跟进,到2011年底。江苏13个地级市日报已有泰州、宿迁、镇江、苏州、淮安等日报都改名为报业传媒集团。2011年10月23日,江苏省的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也聚合旗下23家子媒体(17报6刊2网1手机报),正式更名“升格”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成为当年江苏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成岗 《传媒观察》2015,(1):20-21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三大重点“全媒体战役”——从年初的全国两会,到年中的南京青奥会,而至年末的“国家公祭”报道。而在这三大“全媒体战役”中,又有着无数难忘的故事和感悟,也留下不少印象最深的瞬间。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旧媒体交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报业集团亟待改变单一传播形态,加快创新融合的进程。以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首先在对其融合实践的战略布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现存问题,其次对其融合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在借鉴江苏新华报业集团创新发展经验的同时,为我国其他报业集团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14,(9):F0002-F0002
8月16日晚,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开幕。此次运动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青奥会,也是中国第二次举办的奥运赛事。中央电台组建了50人左右的南京青奥会前方报道团队,中央电台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对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进行了并机现场直播及网络图文直播。  相似文献   

16.
政治传播批判视角: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璐 《新闻界》2012,(1):47-49
青奥会是基于普适价值观、公平正义、群体身份、市场潜力等要素定义的全球青年品牌赛事,赛事品牌优势在于推行全球普适价值观和建构青年群体身份认同.青奥会的全球媒体形象紧密围绕青年的性格特点建构神话想象,高度契合奥运会的神话传统,致力展现青年的纯真与活力,存在三种媒体形象建构模式,即表现文化多元与城市活力的新加坡模式,表现新生力量与中国崛起的南京模式,表现清新和激情元素的重塑西方模式.本文从政治批判视角分析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以理解青奥会的文化政治本质,服务于中国体育赛事建设与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庄传伟 《声屏世界》2012,(1):134-135
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充满希望的时间节点上,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迎来了成立十周年的华诞。这不同反响的十年,是新华报业实现较大跨越的十年;是新华报业服务大局更加有力的十年;是新华报业服务江苏最为给力的十年;是新华报业服务民生最为显力的十年。  相似文献   

18.
黄璜  马缘园  谢蓓 《新闻世界》2014,(12):60-61
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青奥会在中国南京召开。青奥会的召开构建了南京市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青春、既科技又人文的城市形象。但青奥会闭幕后呈现的反差和涌现的问题,引发后青奥时代城市形象提升的反思。本文从施政延续性、对青奥精神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加强舆论引导层面阐述了后青奥时代南京城市形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到南京视察青奥会筹备工作时,对“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活动给与了肯定。江苏省长李学勇对活动作出批示:“全国‘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大型采访活动,创意新颖,组织到位,反响热烈,扩大了南京青奥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很好!希望通过这种报道形式进一步拓展青奥会宣传的广度、深度和热度,为把盛会办得精彩、办出中国特色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0.
彭兰 《传媒观察》2014,(10):15-15
正新华报业在青奥会报道中所做的一些媒体融合的新探索,使我对媒体融合概念的认识有了一次升华。过去说媒体融合,讲的就是媒体机构内部的融合或是业务的拓展,这次却把媒体融合从机构内部的融合变成了机构之间的融合,甚至可能是媒体机构与其它行业之间的合作。媒体融合,我一直认为不能简单等同于所谓的全媒体化。"全媒体"在业界和学界存有争议,甚至有人反对这个概念。我对这个词,也是比较犹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