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次去田子坊,总要到李守白工作室坐坐,喝杯茶,聊聊天。他的工作室,装修成石库门的样子,有着市井气息的绝代风华。石库门,是上海近代城市文化的图腾,蕴藏着解不清摸不透的海派密码。小小一幢石库门,承载着沉甸甸的上海都会史。说起来,李家一门三代从事海派绘画剪纸艺术,李守白的父亲李廷益,生前亦是民间剪纸艺人,而他的女儿李诗忆,则是海派剪纸传承人、沪上新生代艺术家。家风的熏染与传承,机缘的偶合与延续,平添一段源远流长的艺术佳话。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上海人,但对上海的石库门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我创作的电视剧大多是写上海普通人的.如早期的<家事>、<她在人流中>、<奋飞>、<深深的大草甸>、<结婚一年间>等,所以我每次去北京等地参加创作研讨会,人们都认为我是"海派"代表呢.  相似文献   

3.
汤卫玲 《新闻传播》2013,(12):183-184
相信只要一提起海派文化,几乎所有的国人都会立即将她与上海这座城市联系起来。的确,上海历来就是一座中西汇合、别有风格、富有韵味的城市;她代表着"洋气"、"时尚"和"活力",而且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她必将与"京派文化"南北呼应、携手并肩,屹立于世界之巅。而作为海派文化背后的助推器,上海本土文化传媒机构和工作者们的辛勤耕耘功不可没,其中最为可圈可点的莫过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SMG")。作为一家地方性传媒集团,SMG一直领跑于中国的传媒产业,在广播及电视业界的地位始终保持前列,连年稳定高速发展。在2011年,上海SMG传媒集团创造了将近152亿元的总体经营收入,并实现了5年增幅近198%的可喜成绩,备受观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上海SMG传媒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化和品牌特色,在上海海派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海派文化的历史性、传承性和群众性又赋予了上海SMG传媒集团新的历史使命和不断创新的动力。笔者将尝试从上海SMG传媒集团媒介运营管理的视角出发,运用大众传播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领先优势及先进理念,全方位地分析、探讨其媒介运营管理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倪政华  范敬心 《上海档案》2007,(6):F0002-F0002
6月2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办,青浦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协办,主题为"海派文化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第六届海派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市档案局馆长吴辰致开幕词。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作总结致词。该研讨会云集了对海派文化深有研究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原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龚心瀚认为,新时期海派文化不仅是上海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关乎上海  相似文献   

5.
老姜 《上海档案》2007,(10):29-29
作为标签的"海派文化"就像一个大筐,被许多人随意地装进了太多甜腻的奶油曲奇和一咬嘎崩脆的淮盐花生,填充并粉饰着,并被定格为几句格言式的口号,完完全全地意识形态化了。历史是离不开"代"的概念的,这样的海派文化不妨称作"新一代的海派文化"或"新海派文化",它与那个原生态的海派文化其实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以来上海城区分布最广、体量最大、居住承载人口最多的一类民居,功能意义典型、文化蕴涵丰富的石库门可谓是上海都市民俗的重要生成场所与空间载体,确可称为"上海现代化都市民俗渊薮"与上海市民生活之"原风景"。重新审视以及全面、细致而深刻地挖掘其原初意义、文化功能及精神内涵而给予其重新定位是石库门保护的重要前提,在此历史审视下,对于"人"即居民的关注应成为石库门保护与空间活化的第一要义,由此原真性居住功能保有、场所营造培育以及生活习俗的倡导实为城市更新以及历史街区保护及文脉传承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梁又铭是国民革命军中的军旅画家,擅长人物画、漫画,又以画羊闻名,抗日战争期间作有抗战题材绘画二百余幅及速写一百余幅,其中以空军抗战题材绘画最为著名。由于梁又铭没有明确提出或倡导某某主义等画学理论,同时,有关梁氏何以学有所成、何以学以致用,也就是早年在上海的学习、工作等,现有研究均一笔带过;所以,本文以梁又铭早年在上海从事商业性绘画的经历为切入口,分析其艺术与"海派绘画"、"海派文化"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梁又铭的创作技法、思维表现出明显的中西调和风格,以及汲取民间美术、商业美术之长的特点;而在艺术思想方面,他所追求的"化民成俗",近似于艺术为社会、为人民的现实主义绘画,但受"海派文化"影响,梁又铭的现实主义绘画是"自觉"地从商业文化中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8.
黄薇 《档案与史学》2021,(11):13-15
2021年5月31日,历时半年,中共四大纪念馆布展提升工程圆满完成,以崭新的面貌面向社会重新开放.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展厅中,一座仿真的石库门上,"广吉里"三个字惹人注目.这意味着,"广吉里"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里弄名,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重现光芒. 诚如作家王安忆所说:"站在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座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石库门就像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在街区深处似乎藏着上海的老灵魂.一座座石库门不仅是近代开埠历史的记录者,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风潮的诞生地,也是城市文脉的塑造者.据有关部门调查,1949年以前上海的中心城区有石库门里弄式建筑约20万幢,石库门里弄超过3800条,几乎六成的上海居民都安居其中.  相似文献   

9.
正走在时尚繁华的上海南京西路上,到泰兴路口蓦然回首,一个颇具古典风味、刻有"张园"二字的门头十分醒目。走进张园,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清水墙、老虎窗、雕花门头的石库门房屋,让人感到恍若穿越时空,又回到了老上海。张园石库门建筑群规模之大、类型之丰富、生活形态保存之完整,堪称上海之最,被誉为"石库门生态博物馆"。海上第一名园1862年,上海跑马总会出资修建跑马道——静安寺路。至此,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托马斯·哈定的文化进化论作为理论视角,观照上海文化变迁对于上海广播电视的影响.通过对上海文化特殊进化与一般进化的脉络梳理,将笼统的"海派文化"概念与特征加以细化与区分,并将结论映射于上海广播电视业的历史沿革,总结和评析隐含于其中的文化特征与文化走向,为上海广播电视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文化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摇滚乐队从去年起突然增加了许多。如今在上海的地下,有这样一群低吟或嚎叫着的人们,他们以反上海的姿态,唱着最上海的歌,并孕育着海派文化未来的可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有大马路有小马路,有老洋房有石库门,有洋气十足有市井浓郁,但是很少有一条马路,并且是很短的小马路,混合了石库门的鲜活与老洋房的深邃,浓缩了市井生活的嘈杂与客厅文化的雅致,荟萃了社会基层的众生与"上海制造"的大师。这两个极端,同生于一条小马路上已是不易,而且这一条小马路因为"极端"而著名,连美国总统都造访过。这样的小马路,在上海,好像没有第二条。这条小马路,叫作巨鹿路。你会想到爱神花园、四明村、景华新邨、你会想到巨鹿路菜场,巨鹿路一小,你会想到朱屺瞻、贺友直、邬达克,  相似文献   

13.
<新民周刊>出生在上海,又与海派文化的经典代表<新民晚报>血脉相连.该如何独树一帜,卓尔不群,凸显一份上海出版的新闻性周刊的品质?这是自创刊以来,办刊人始终苦苦思索、孜孜以求的.本文试就<新民周刊>(以下简称"周刊")的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等方面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与北京的四合院类似,石库门民居是老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石库门不但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同时也承载了大量精彩的旧闻轶事。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民厚里不得不提。上海《新民晚报》前身之一《新民报晚刊》1945年11月7日刊登过一篇署名"白猿"的文章:《文坛怀旧录:郭沫若与创造社》,文中讲述了一段民厚里的经年往事:  相似文献   

15.
成长背景和人生际遇怎样影响着一个作家的个性与禀赋?"海派文学代表"王安忆又如何看待"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继承关系?学者张新颖与作家王安忆就此展开一次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中的石库门与上海人身份认同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新闻大学》2004,(4):30-37
石库门住宅,指住宅单元出入口采用石库门式样大门的住宅。上海的石库门住宅起源于1870年前后,它最初出现于英租界,其后流传于上海老城厢内外及近郊一带,几乎遍布全市大小弄堂,成为上海民居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到1949年上海解放时,这类住宅多达20万幢以上。[1]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而石库门则是移民的住所。作为近代上海人生息繁衍的空间,石库门是了解上海人来历、特征以及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钥匙。从19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上海石库门从最初的富人、中产阶级住宅到  相似文献   

17.
那一片“新天地”坐落在上海市中心,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三万多平方米的区域,与曾上演过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壮伟一幕的中共一大会址紧紧相邻。“新天地”的神来之笔是,将一片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打造成一个融餐饮、商业、娱乐和文化为一体的休闲区。外表依然是青砖小道,灰墙黛瓦,乌漆大门和雕刻着巴洛克风格的卷涡状山花的门楣,但跨进里面,却是“别有洞天”:酒吧、茶座、画廊、精品店、咖啡馆、影视中心美仑美奂。一步之遥,两重天地。 石库门曾是近代上海市区最普遍的里弄住宅,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现在留下的成片的石库门街区,大多形成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当年上海租界地区建造的这些连片的里弄住宅,采用欧式连排布局,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6日,地处外滩的上海市档案馆内洋溢着海派服饰文化的浓浓氛围,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与市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12上海冬季旅游消费信息发布会暨"霓裳羽衣·经典上海"旗袍文化体验之旅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9.
媒介地理学为媒介传播、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生长点。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海派文学的生成与建构与上海这一地域环境密切相关。"京海"之争中上海文人以地理集聚的形式为之确立了合法性,上海的报刊媒介则为其发展提供了颇具传播力的现代公共空间,而世界主义的文化理念铸就其文学现代性的内核。  相似文献   

20.
说起具有上海特色的建筑,不少人肯定说是石库门,这当然不错.1986年至1991年,我国邮电部历时15年曾发行了4套共21枚的"民居邮票",其中就有石库门的倩影;但石库门是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渐渐形成的,故造型中西合璧.它成为近代上海民居的象征,不过一百来年历史.其实真正能代表上海本地建筑特色的民居,则是名叫"绞圈房子"的本地住宅,它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听起来,"绞圈房子"名字虽然有点土,但却是地地道道的沪渎老地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