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出洋肄业局与游美肄业馆(后更名为"清华学堂")是清末两次大规模赴美留学运动中重要的留美预备学校.本文通过对两所学校的时代背景、基本情况、学校职能、发展命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清末中美教育交流中,中国对待美国教育的态度以及中国自身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出洋肄业局与游美肄业馆(后更名为“清华学堂”)是清末两次大规模赴美留学运动中重要的留美预备学校。本文通过对两所学校的时代背景、基本情况、学校职能、发展命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在清末中美两国教育交流中,中国对待美国教育的态度以及中国自身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清华学校是在中国教育系统之外的一所新制留美预备学校,所采用的是美国学制,因而备受"崇洋媚外"的指责.周诒春任校长以后,对清华学校进行了本土化改革,提出培养完全人格的教育宗旨,着眼于民族独立,提出西学应"中土化",努力将清华办成学术独立的中国式大学.  相似文献   

4.
宋亮 《教育》2013,(26):25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留美预备学校,经过不懈努力,好不容易创出自己的品牌,成为独立的综合性大学。现在众多中美合作办学,令留学国外的预科批量再现。这是前进还是倒退?利弊如何?清华大学再现留美预科登陆清华大学官方网站,清华留学通项目(Tsinghua University StudyAbroad Program,简称TUSP)出现在首页上。该项目前身是2006年创办的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08年正式更名为"留学通",并在2008年至2012年间,每一年在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审批、立项,接受清华大学教培处统一监督及管理。继续教育学院教师乔攀介绍说,留学通项目是依托清华大学优越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主持清华学校校务期间,周诒春开始关注学生赴美留学的选科与择校问题。他运用观察、调查、访谈及"职业演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周诒春在清华学校开展的职业指导,成为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先声,在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建立起来的。《清华学堂章程》规定:"本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北京清华学校近章》又规定:"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造成能考入美国大学与彼都人士受同等之教育为范围。"当时学校的教学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法等多照搬美国。  相似文献   

7.
封面说明: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4月26日,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相似文献   

8.
清华学校作为留美预备学校,其主要作用是推举优秀学生赴美学习,其职业指导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择科选校的作用。本文对清华学校职业指导的先驱人物周诒春的职业指导活动进行介绍,旨在说明清华学校职业指导活动对当代中学生职业指导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华学校是近代中国职业指导的先行者.民国初年,鉴于学生毕业后赴美留学的盲目性,周诒春在清华学校主持开展了职业演讲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正确地选科择业.这一举措揭开了近代中国有组织职业指导之先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师范大学,创办于一九一二年,历经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中州大学、河南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诸阶段,至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河南教育界人士痛感省内教育事业落后,为富国利民,呼吁举办新式学校,发展实用科学。省临时议会作出决议,筹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选定开封城内东北隅科举时代的贡院为校址。教育家林伯襄负责建校,延请省内外教育界知名人士到校任教,于一九  相似文献   

11.
庄泽宣(1895~1976),浙江嘉兴人,民国时期著名教育活动家。1916年庄泽宣从清华学校电机工程科毕业后赴美留学,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学习。192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又相继在清华学校、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期间,庄泽宣笔耕不辍,著述甚丰,致力于探索“教育救国”的新途径。本文就其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作一简述。一、对职业教育理论的探讨与认识1915年,20岁的庄泽宣考入清华学校电机工程科学习,一年后,他被派赴美国留学。当时,国内在黄炎培等人的倡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职教运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教育界有过一场关于留学教育问题的争论。争论由弹劾清华学制对留学美国学生的遴选公平问题引起。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派送留学生及留学教育的国别选择问题。争论的实质是:留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助力还是阻力?造成留学教育问题的原因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争论目的是:探索中国留学教育的方向与道路。争论的结果是:留学教育的宗旨、方向和政策发生了变化,留学教育因此得以改进。争论提供的历史借鉴是: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及留学生归国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服务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当代留学教育研究的重大命题,需要我们做出时代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刘超 《教育文化论坛》2011,3(4):136-136
民国时期的清华原本是预备学校,虽有盛名,但学术起点并不高。南京政府成立后,当局为培养建设人才,知识界为实现学术独立,遂联手进行了一系列努力。清华是其中的典型个案之一。经过惨淡经营,清华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长为近代化大学,并最终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1934年初步定型为止,清华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庄泽宣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在清华学校任职期间曾组织职业指导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作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校的职业指导活动侧重于学生升学过程中的选科择业.这一特点在大学生考研人数不断攀升的今天,对于当代高校职业指导内容的拓展、关注学生升学过程中的职业规划,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敷荣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教育理论专家.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学习,1928年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教育社会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学位.1936年,他放弃美国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任四川大学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后调任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  相似文献   

16.
一、留学规模 清华大学(包括前期的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早期的留学规模,单是建校前三年(1909一1911,俗称“史前期”)就派出各类留学生近200名。1911年建校后,所有毕业生全部派出留学。截至1929年,所谓“留美预备部”结束时,共派  相似文献   

17.
1911年,中国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办起了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次年,13岁的闻一多考取了这所学校。那时,清华学校的美国化气氛十分浓厚,学校的章程上也规定了“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企图  相似文献   

18.
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起来的一所学校,因校址选在北京西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学生由全国选送,各省依照承担庚款的数目确定学生名额,在清华学习几年以后,即派赴美国插入大学读书。直至1925年开始改办大学,清华一直被称做留美预备学校。从她开办之日...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自清华学堂而始,由庚款溢款创办而成新制留美预备学校,几经艰苦努力,逐渐回归国内教育体系并发展成为著名大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个领域多有执牛耳的地位和极重要的贡献.抚今追昔,建校之初种种情状往往被人淡忘,可是庚款办学以及蕴于其中的中美关系和清华九十年的奋斗史天然的联系自然脉络不断.以清华学堂的建立和初期的运作为个案,考证庚款退款过程中的中美双方的互动,重点分析驻美公使梁诚的突出作用,并进而揭示这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松本龟次郎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献身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40年。预备教育是中国留日学生必经的教育阶段。在中日关系风谲云诡之际,他通过创办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来直接教育留学生,并以出版日语学习教材的方式间接指导留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日友好及为邻邦培养栋梁之才的教育目标。松本龟次郎以自身微薄之力,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日友好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