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仲裁知识ABC     
高一<思想政治>(下册)第七课"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涉及到"消费者因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当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解决"这一内容时指出,"消费者还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如果双方争议仍然不能解决,消费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少同学问:什么是仲裁?消费者如何提起仲裁?仲裁与诉讼有什么异同?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简要解答.  相似文献   

2.
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在初中和高中政治课教材中都涉及到。在一些辅导书上把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理解为:其实以上的表述是不够科学的。笔者有必要就此问题与销售者协调解决请求消协调解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不→成不→成不→成起诉讼谈一下相关认识和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该规定看出,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诉、仲裁、诉讼五种途径来解决消费争议。那么,如何全面理解上述五种途径呢?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这是指消费者可以直接向销售者、服务者或生产者交涉、索赔并与经营者和解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这种解决争议方式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基础上的。一般适用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用这种方式解决纠纷,只要双方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像诉讼、仲裁有严格的地点、时间限制和繁琐的程序,因而解决纠纷快捷方便。同时,也不像诉讼、仲裁要交大笔诉讼费或仲裁费,从...  相似文献   

3.
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在初中和高中政治课教材中都涉及到。在一些辅导书上把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理解为:其实以上的表述是不够科学的。笔者有必要就此问题与销售者协调解决请求消协调解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不→成不→成不→成起诉讼谈一下相关认识和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该…  相似文献   

4.
仲裁与诉讼     
在讲到采取什么途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有的学生分不清仲裁与诉讼的区别。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仲裁与诉讼     
张丽英 《中学文科》2009,(15):20-20
在讲到采取什么途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有的学生分不清仲裁与诉讼的区别。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箱     
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直接去法院起诉行吗 有不少读者向我们询问,自己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争议。现回答如下: 依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及相关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之规定,双方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其中,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目前,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实行“一裁两审制”。“一裁”,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与本单位协商或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只有对仲裁裁决不服,才能去人民…  相似文献   

7.
经济仲裁制度与经济诉讼制度是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两种主要途径和方式.目前,在发达国家中,通过经济仲裁解决经济纠纷的案件已超过了通过经济诉讼解决经济纠纷的案件数量;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经济纠纷案件则奶通过经济诉讼途径解决,即呈现重诉讼轻仲裁的状态.事实上,我国的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制度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但为何我国的仲裁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我国的经济仲裁制度和经济诉讼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两种制度各有哪些优势;如何改变我国经济纠纷重诉讼轻仲裁的状况等.都是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经济纠纷当事人知法、懂法和理智地选择适用法律,才能使其自身合法权益得以最充分保护的同时,也使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制度在解决、处理经济纠纷中均得以发挥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观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规定最然迈出了将公益诉讼写入民事诉讼法的第一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是我国公益诉讼领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从我国公益诉讼的目前情况出发,综合分析我国公益诉讼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公益诉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如何理解和把握处理程序中如下两个常见问题的法律规定存在争议。(一)仲裁程序是否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二)如何掌握“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文就此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诉讼”一词,专指“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向法院对一定的人提出权益主张,并要法院予以解决和保护的请求。”(《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诉讼”条。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法学辞典》对“诉讼”的解释,与此意思相同)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第七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1至2人代为诉讼。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仲裁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毕竟不  相似文献   

11.
仲裁解决大学生消费者权益纠纷的法律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消费者权益纠纷的正确解决对建立和谐校园关系,推动高等院校正常的管理和教学及维护大学生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仲裁作为民事纠纷解决途径之一,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本文对以仲裁的方式处理大学生权益纠纷进行了法律探悉。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主要的法律。针对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诸多事实 ,文章指出小额侵害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加强诉讼保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安全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没有原告就没有诉讼。适格原告的确定,是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前提,诉之利益理论应成为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基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对原告主体资格并未作明确的规定,借鉴国外立法并参考我国各地司法实践,人民检察院、环保组织团体、环保机关应当是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而环保组织、团体应当逐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仲裁与诉讼相比,效率高、程序简单、费用较低,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能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但是,随着仲裁的不断发展,仲裁不断被诉讼化,主要表现在仲裁在程序上模仿诉讼程序,这样,仲裁作为代替诉讼去解决争议的这种方式就失去了固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解决的是谁有权提起行政诉讼。我国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中规定的检验原告资格的具体标准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缺陷,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也不利于行政诉讼立法宗旨的实现。应当放宽起诉条件,降低行政诉讼的“门槛”,使更多的人能对行政机关提起诉讼,扩大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活动的监督和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人制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探索的共同产物。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设立有利于简化诉讼程序,减少诉讼成本,彻底解决与案件有联系的利害关系人之间的争议。仲裁制度作为一项维护民事实体权利的程序法律制度,只有引进“第三人”程序,才能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民事权利,彻底地解决多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节省时间、金钱和提高效率。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可采用仲裁协议当事人申请第三人加入仲裁或第三人主动申请加入仲裁等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丰富多样的物质产品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所需得到极大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极大地危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产品质量责任提起的诉讼不断上升.本文从产品质量责任的两个重要界限出发,对产品质量责任进行论述,以便确定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和承担责任的方式,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但在解决消费纠纷的法律机制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应当通过改变消费者在消费权益纠纷中的被动地位,健全消费者协会的组织和功能、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建立高效快捷的解决消费纠纷的诉讼或仲裁机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一裁二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所存在的缺陷日益明显,特别表现在仲裁和诉讼程序当中。对此,本文建议引入劳动争议“双轨制”处理方式,将这种处理程序改造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裁审分立、各自终局”。“裁”、“审”应具体分工,并建立监督关系。仲裁分为约定仲裁和强制仲裁两类,大部分案件在约定仲裁下可仲裁终局,对涉及公共利益的进入到诉讼程序的强制仲裁案件,法院也只审理程序问题,以此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国情和行政审判实践出发,为了更大限度地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具有自身特殊要求。应在起诉、案件适用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级别管辖、公益诉讼的限制等方面做特殊规定,并在行政诉讼领域内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建立相应的诉讼机构,即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追究危害者的行政责任。赋予检察机关对行政公益案件以直接起诉权,以履行检察机关“公益代表人”的职责,依职权主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或根据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申诉、控告而提起。赋予公民参与权与监督权,以此协助检察机关发现和确定公益受损害案件并防止其怠于行使行政公诉权。必要时可以推选公民代表参加庭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