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涛 《科学学研究》2008,26(1):157-161
 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和成长需要能否被满足,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绩效和人的工作行为。在影响三种需要满足情况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从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和成长需要三个维度设计了相关的收入观察变量,以江苏省南通市科技人员为例,考察了科技人员收入与三种需要的满足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科技人员现有收入的激励作用大小,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人员激励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通过对传统激励理论的分析,结合人力资本理论与科技人员的特征,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因素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借鉴传统的综合激励模式,建立扩展的综合激励模式,并在综合激励模式的基础上,最终将科技人员的激励因素确定为:能力因素、产权因素、报酬因素、压力因素与权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揭示了乡镇企业科技人员的需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设计科学的薪酬制度、提供事业发展空间、实行“情感激励”、优化科技人员的需要结构以及加强组织诚信建设等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4.
影响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六大方面分析了科技人员薪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决策树方法对江苏省南通市的2438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能否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作为鼓励员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奖励性薪酬在众多激励因素中无疑是最具激励作用的.基于对江苏省(除南通市)12个城市的12 000名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年龄、性别、单位性质和职称科技人员的奖励性薪酬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单位性质的科技人员对奖励性薪酬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收入问题是一个影响着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科研创造性的关键问题。在影响科技人员收入满意度的诸多因素中,我们选取了科技人员收入分配依据作为研究视角,以江苏省南通市科技人员为调查对象,对目前科技人员收入分配的依据、收入分配依据的合理性以及科技人员认为最合理的收入分配依据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并就如何确定科技人员收入分配的合理依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企业科技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方法,找出了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的因素为企业的创新文化、创新的风险报酬、创新成就、固定保障等八个因子.在八个因子中,固定保障、创新成就和创新文化在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8.
吴先华  郭际  陈涛 《科研管理》2011,32(3):77-90
摘要:薪酬是影响科技人员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绩效。在江苏省委组织部“333工程”课题组的《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北(以徐州为例)、苏中(以扬州为例)、苏南(以常州为例)地区的科技人员的薪酬激励状况,对比分析了性别、区域等因素对科技人员激励薪酬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科技人员激励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志  向征 《科技管理研究》2003,23(4):123-126
企业科技人员的需要是激励的基础和前提。科技人员的需要表现出发展性需要的主导性、基础性需要的不可缺少性、参与需要较弱和不同类型科技人员需要的差异性特点。并提出了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科技人员的需要特征、加强制度建设、为科技人员创造发挥和提高能力的机会、实施技术和管理双轨制、正确引导科技人员参与管理、注意提高科技人员福利待遇、消除科技人员流失的不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完善企业薪酬制度有助于更好地激励企业科技人员,有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评价的理论假设,构建了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的真实状况,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企业科技人员薪酬设计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廉水  崔维军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0-1364
 在分析科技人员收入满意度与科技人员收入差距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基于江苏省12个地市科技人员收入的调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江苏省科技人员收入差距不明显,其中企业科技人员收入差距比较合理,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比较平均;从地区、组织和职称的角度看,造成科技人员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是职称,其次是地区,组织对科技人员收入差异贡献度不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区域科技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希男  王艳梅  温馨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04-1111
 在分析现有区域科技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从最有利于每个被评价对象的角度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该权重对所有对象进行评价,从而挖掘被评价对象的个性优势特征;在汇集每个被评价对象所有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全体被评价对象进行民主评价,用以判断各评价对象的个性优势特征民主评价情况。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31个省级区域科技能力的评价,对各地区科技能力的个性优势特征及排名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波 《科技与管理》2004,6(2):50-53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特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是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现状,在系统分析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风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是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进行梳理,有利于科技人员了解相关政策,树立信心,加快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晓红  吴冲 《科技与管理》2006,8(1):104-107
首先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指出了高等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高校要突出自己特色和重点,因地制宜,寻求适合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汤睿 《科技与管理》2004,6(2):99-10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钢铁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国有钢铁企业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科技人员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对科技人员使用效率低下,科技人员创造意识不强,人才的吸引力差等方面。科技人员的潜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分析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政策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八条改革对策:一是把职务科技成果与有形资产区别开来,实行特殊的资产管理政策;二是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三是高校等事业单位无需上缴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四是职务科技成果奖励的金额不纳入职务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五是改事前审批为事后备案;六是改强制评估为自愿评估;七是改强制进场交易为自愿进场交易;八是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奖。  相似文献   

18.
科技人员创新行为产生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本研究对科技人员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内涵进行界定,进而将其分别细分为内生态度与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与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验证了它们通过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探索了上述关键变量对创新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后,检验了在创新意愿向创新行为转化过程中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的内生态度通过创新意愿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主观规范的示范性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的两个维度(自我效能和控制力)通过创新意愿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作用;行为态度的外生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指令性规范对创新意愿没有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组织支持在创新意愿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该作用主要体现在上级工具性支持上。  相似文献   

19.
从一个实例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N大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转化案例的深入分析,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将面临技术和人才两道鸿沟。本文还分析了技术和人才鸿沟的成因和影响,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建议,希望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