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存赋史中拟宋玉《风赋》的作品主要出现在南朝与清代。南齐谢朓、沈约、王融都曾作《拟风赋》,与汉晋赋家写风多带经学或玄学之气不同,南齐谢朓等的《拟风赋》不仅表现出文学沙龙氛围下赋体作品的一些新特点,而且表现出向宋玉二元化赋风传统回归的倾向;清代赵新、秦毓麒、袁宝璜、沈湛钧、包祖同等的《拟宋玉风赋》则以宋玉《风赋》为标的或导源,在回归宋玉赋风传统的同时,或正面表现以风为谏的主题,或出于雅兴而侔色揣称,或表现赋家化典为赋的创作才能。一些拟风赋名为拟宋玉,实有拟汉魏六朝赋之迹;受律赋创作风气的影响,清代拟风赋有以律拟古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盛行于唐宋时期的辞赋化文体律赋进行了分析。主要论述了律赋存在于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合理性,律赋的产生背景,律赋在体式方面的优势,如限韵、句式特征,以及构思方面的特点,并结合一些唐宋律赋名家的作品和赋论,探讨了律赋的文学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代嘉道年间的诗赋家陈沆是诗人,也是“清代律赋四大家”之一。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各地重视地方先贤文献的整理,《陈沆集》两度整理出版,这对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不无奠基之功。2002年和2016年《陈沆集》两度出版发行,在校点上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整理出来以供阅读《陈沆集》参考。文章的后半部分全面梳理了陈沆的律赋创作,有利于重新全面地认识陈沆的文学成就。陈沆存留的律赋全为馆课赋,多达76篇,其律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学术风气由汉学向理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唐代科举开始试赋的时间,未必迟至中宗神龙元年以后。律赋的产生并非“以赋造士,创为律赋”的结果;而其限韵的时间也非始于开元二年。唐科举试赋对唐赋的创作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代律赋简论阿忠荣律赋兴盛于唐宋两代几百年间,到明清时又有作者,几乎与整个科考制度相始终.对这样大跨度的文学创制,后来研究者大都未肯重视,有过的一些论述或发语简单或失之公允,不能够达到把握实质的目的。如清刘熙载《艺概·赋概》一书中对律赋未发一论,当代...  相似文献   

6.
欧阳詹是中唐古文运动时期的重要作家,除在古文创作上享有较高声誉外,其辞赋创作也有较高成就。今存辞赋13篇,居中唐古文家之首。欧阳詹辞赋作品体现出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律赋立意雅正,或言志,或颂德,或规谏;句式灵活,对仗精工,行文承转有致。骈赋多为抒情小赋,体式宽松,言词简拙;情感跌宕往复,缠绵回转。  相似文献   

7.
唐代律赋讲究四声八病,这正与永明之后的骈赋相同,说明律赋在声律方面以骈赋为标准,所以声律并不能代表唐代律赋的特质。相对而言,从产生、发展及时人的重视程度等方面来看,限韵却是律赋不同于骈赋的地方,所以律赋的根本特征是限韵。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献保存和文学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辑选评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或出于切磋共砥的兴趣爱好,或自任以审美范式的独树高标,作者的情性理思构成并体现了文学批评史发展与流衍的灵动要素。潘世恩出身书香世家,其由状元而至宰辅的仕履,造极潘氏荣名之赫显。事功之外,潘世恩赋学、诗学及史学修为均具典型性特点,于时代文学、学术印记之描摹提供了观照之懿范。声名的硕望宿德,促使其文学评点审美范式的宗擘自任。反映在赋学上,即是《律赋正宗》的编纂刊刻。文章阐明《律赋正宗》辑选的缘起及其篇目,论析其律赋评点的特征,揭示律赋发展美学崇尚的时代蕴涵。  相似文献   

9.
律赋是科举考试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学性的体。但历来的学研究对它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律赋是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多种学因素促成的结果。它是诗歌格律化过程中的产物。唐宋用以科举取士,清代出现了律赋的高峰。律赋能够检验士子的学问与才情,在学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章技巧和美学观念,是中国形式主义美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骈赋与律赋是赋体文学发展中最重要的两大分支。骈赋开启了赋文学形式发展的滥觞,律赋则在形式创作上达到高峰。至晚唐,律赋进一步扩大题材,增强情感抒发,在内容上与骈赋产生勾连。如此律赋与骈赋呈现出鲜明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律赋论体     
律赋是唐代的新文体,其名大概出自唐五代之际。病犯;另外,隔句对又要比限韵和对偶更能显示律赋的特色。的区别。律赋的主要特征是声音,不仅指平仄,还深入讲四声认清了律赋的标准体式,则不难分辨律赋与其它赋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唐赋中有讽谕讥刺、寄寓与抒发身世之感以及咏怀古事古人三类重要作品。这三类赋作中具体作品均有其作意,如张九龄的《白羽扇赋》乃借扇讽谕。讽谕讥刺由隐微而显豁、由用辞微婉到明显激切,乃是初盛唐赋至晚唐五代赋的发展演化轨迹;有所寓托以抒发身世之感的赋,多作于作家遭遇挫折困境乃至于贬谪时;借吊古人而自吊之赋,其作意形式乃承楚骚汉赋而来;晚唐五代咏怀古人古事赋形式上多为律赋,其出现与其时科举试律赋、唐季乱世以及咏史怀古诗风蔚起之影响有关等。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的《秋声赋》虽最具声名,但因晚起且有因循而不是其辞赋创作建构的范式,赋中情感表现有自身的特性,却是文学发愤抒情的常态。人们通常评说欧文的六一风神所重的阴柔之美,并不是其创作风貌的范式,不宜以之考量欧阳修所有的赋。同时,欧阳修应对科考而作的骈赋、律赋,以率直的议论文字表明的感时求用的创作立场,也不是单纯追求自我的名声或荣耀。  相似文献   

14.
金朝以律赋取士,赋作本应非常繁荣,但现存金赋却为数极少。对现存金朝非文学赋进行钩沉与探析,不仅彰显出金朝律赋的繁荣,而且凸现了金朝在佛教、道教、医学、天文术数等文化方面的建树。  相似文献   

15.
《莆田学院学报》2017,(6):70-73
通过分析徐寅律赋的叙事特点,认为徐寅律赋的叙事元素无所不在:多以古事为题材,甚或取材于野史志怪;标题大多是句意完整的陈述句;大量使用对问结构,有些韵语也有总括叙事的功能;句式多变,好用叠词、衬字、口语、虚词,语言面貌与叙事文接近;叙事时间的多样与叙事视角的变化,更使其律赋生动可感。  相似文献   

16.
五七言诗体赋是六朝初唐文坛常见的文学现象,以诗体赋为代表的骈赋与其他骈文、辞赋相比呈现出新的文律特征。以六朝初唐五七言诗体赋为研究对象,分析诗体赋的基本特征,对其中五七言诗的句式和声律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并与近体诗律要求相对照,对比诗句和骈文对句的句法差异,考察文人从诗赋两种文体对近体诗声律的探索,从中寻绎出六朝初唐诗赋、骈文融合的文体意义。安史之乱前后及中唐时期随着儒学变迁与古文运动的兴起,明道文章观成为主流,诗体赋呈现律赋与古赋的分化与转型,诗体赋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7.
徐寅现存四十七篇律赋,分为咏史怀古、写景咏物、咏怀和省试四种,在题材内容上具有代表性与创新之处,充分体现晚唐律赋“好尚新奇”的特点,拓展了律赋的表现范围,为律赋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徐寅现存四十七篇律赋,分为咏史怀古、写景咏物、咏怀和省试四种,在题材内容上具有代表性与创新之处,充分体现晚唐律赋"好尚新奇"的特点,拓展了律赋的表现范围,为律赋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阮葵生的辞赋主要包括大赋和律赋两种类型。大赋以制图、平叛、巡游、庆典等军国大事为题材,以赋存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颂扬处于全盛期大清帝国的声威和乾隆帝的功德:律赋涉及城邑、冶炼、神话、理论及景物等话题,内容丰富,结构精巧,文辞精粹,情景交融,是典型的文人赋。  相似文献   

20.
律赋作为唐代科举考试文体之一,受到士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于中唐达到兴盛的局面,成为唐赋中数量最多的一体.然而,过于程式化的写作要求,其弊端也显得非常突出.元稹作为诗文大家,在中唐诗文革新大背景下,与好友白居易一起,旁骛别趋,不受拘束,放笔直干,以古赋为律赋,以其积极的文体革新精神为唐代律赋创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