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从《中华武术》今年第1期上看到了旅加华人胡刚先生的一篇文章,胡先生说他考证出了“曹继武先生诈死弃官云游而传心意”的重大之谜。笔者自幼酷爱形意拳史研究,曾于1996年第11期《中华武术》、。1997年第12期《武魂》、2003年第5期《中华武术》、2004年第10期《搏击》公开发表文章指出曹继武与心意拳无关,将曹继武说成是心意拳一代传人纯属心意拳界的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1996年第9期刊登了山西农大王文清先生的《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一文,此文的观点与程素仁先生主编的《形意拳术大全》的第一节《历史源流》的观点完全一致。对心意拳的创始者为姬际可一说我基本赞同,但对其  相似文献   

3.
戴家心意拳是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下的宝贵遗产,但目前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发展缓慢。戴家心意拳的传人程先生意识到该项传统运动项目的宝贵之处,决心顺应社会发展,将戴家心意拳重现于世,并发掘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与史实,将其著于《戴传心意拳秘谱解读》一书。本文旨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背景下,分析心意拳发展的措施与任务,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王善德  于株洲 《精武》2005,(12):28-29
某武刊刊登《心意拳源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对心意拳的源流提出了新观点,这个设想很新颖。由此联想起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形意拳术大全》(以下简称《大全》),书中考证得出结论,心意拳是姬隆丰祖师所创。《新探》则认为姬祖师的心意拳是由太祖门的红拳衍化而成,其理由是“姬隆丰如果不是在民间现有武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则无异于放着现成的针不用,却偏要去磨铁杵”。  相似文献   

5.
书生 《精武》2006,(1):4-7
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不仅风光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淳朴的民风都饱含着底蕴,还有那让山西人骄傲的晋商文化——那不仅仅是将买卖做大,更展示着这里人民的民族气节和大智慧。不止这些,这里还是练心意拳者心中的圣地——据传心意拳发源于此。  相似文献   

6.
戴龙邦(约 1713~1802)字尔雷。山西祁县小韩村人。家颇富,以开店为业。戴龙邦自幼好武,习练祖传长拳术。 13岁随父至安徽地州(即秋浦)经营店业时,拜曹继武为师学得心意拳。苦练十余年,艺成返晋。 4乾隆 15年 (1750)途经洛阳时,遇同门马学礼,谈势甚洽,遵马嘱为《心意六合拳谱》述撰序文一篇。据吴殿科《戴龙邦先生传略》:“(截龙邦)在池州时, 见长江边有长丈余,浮于水 中,龙邦心有所感,即要两手左右分拨作为形练习;又见鲐鱼往来于水中,左右回游如护尾之状,后以为鲐形。”故戴氏所传心意拳除“十大…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9,(3)
为感谢历代心意大德造成学业,欲使天下豪雄共仰高风学尊,分沾时雨教泽。《精武》编辑部主编吴宪民先生愿无私向海内外贤德君子解析秘传戴家心意拳学。诚望心志相孚之铁血男儿欢聚《精武》学堂,共研武学体用真谛,共创百年《精武》大业。  相似文献   

8.
《精武》2009,(4):2-2
为感谢历代心意大德造成学业,欲使天下豪雄共仰高风学尊,分沾时雨教泽。《精武》编辑部主编吴宪民先生愿无私向海内外贤德君子解析秘传戴家心意拳学。诚望心志相孚之铁血男儿欢聚《精武》学堂,共研武学体用真谛,共创百年《精武》大业。  相似文献   

9.
《精武》2009,(7):2-2
为感谢历代心意大德造成学业,欲使天下豪雄共仰高风学尊,分沾时雨教泽。《精武》编辑部主编吴宪民先生(水火居士)竭诚向海内外贤德君子解析秘传戴家心意拳学。诚望心志相孚之铁血男儿欢聚《精武》学堂,共研武学体用真谛,共创百年《精武》大业。  相似文献   

10.
闲暇之余,忙里偷闲,偶然翻开《精武》杂志,看到张全海先生刊登的《六合心意拳的鸡步桩训练》一文及"传承介绍",很高兴,同时也感谢《精武》杂志将这篇文章发表,给练习各个拳种的朋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所习练的"心意六合拳"正是张聚先生之六世孙张守斌阿訇所传,而文中"张根早夭"之说,实为有误。现作为"张景根"一脉  相似文献   

11.
廖冬晴 《武当》2003,(11):11-12
九宫掌是九宫门主体功法,又名九宫拳,全称九宫阴阳连环掌,是武当派九宫门历代秘传武技。九宫掌起源于少林心意拳、松溪内家拳和《易经》、《拳经》、《孙子兵法》等古代经典著作。 九宫掌的第一个来源是少林心意拳。九宫掌的实际创始人李逸鹤在《拳论》中说:“余幼习武,始学  相似文献   

12.
李楠 《收藏》2007,(12):128-129
2006年12月,由著名收藏家、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孔宪信先生历时两年编撰的《山西古典家具》一书终于出版了。这是山西古典家具的研究、收藏者不可不看的图谱类工具书。庄重典雅的古铜色封面正中央有“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先生题写的烫金书名,晋商大院的背景若隐若现,显示着它的沉宁与华丽。另据了解,孔宪信先生与山西太谷县曹家大院合作创建的山西古典博物馆也已开馆迎客。馆址位于三多堂,陈列了1000余件古典家具。  相似文献   

13.
马琳璋 《武当》2014,(11):31-33
每一位真正想学好练好心意拳的人,必须熟读《心意拳古谱》。而古谱却是文言文,基本上都是手抄本,在传抄中又多有一些方言、土语、通假字,读起来大感生涩难懂。本人手头有好几种抄本,闲时参照,竟然累积成章。  相似文献   

14.
白玉良 《武当》2013,(9):53-54
怎样指导初学者快速进入心意拳习练的门槛?享受心意拳演练的乐趣。我总结尤文明等先师"用意不用力"的教诲后,将双把的系列演练,作为心意拳入门训练的方法进行教学,让无论有无武术演练基础的初学者,当时即可领略心意拳的演练特点,培养了初学  相似文献   

15.
李昌 《精武》2005,(12):30-31
心意拳的历史是一个深潭,让人看也看不穿;心意拳的历史是一团迷雾,让人走进走不出;心意拳的历史是一团乱麻,到处是难解的疙瘩。书读得愈多,愈是发现自己所知得愈少;资料掌握得越全,越是发现头绪更乱。当心意拳揭开三百年的神秘面纱时,人们看到一个光辉而朦胧的面容;当心意拳的独特魅力被更多的人们接受时,更多的疑问也在心中悬起;当越来越多的武林人士投身于拳学的体证和拳史的挖掘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拳史修正和讨论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形意拳与心意拳的关系,有人说是“一字之差”所至,也有人说是郭维汉改“心”为“形”,而更多的学者认为是李老农后始有形意拳之说。为此,山西王文清先生借助有关资料,对“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刘英杰 《收藏界》2012,(2):75-75
明人沈思孝《晋录》有云:"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可见晋商之名在明代已初露端倪,至清代后,政府更将全国盐政尽归晋商,延续了晋商五百年辉煌,这在银锭收藏中颇能佐证。今见到一枚云南大方槽七两银锭,  相似文献   

18.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19.
马琳璋  马天巧 《精武》2003,(8):16-20
心意拳十大真形是以左右单盘的拳法形式盘练的,它有很多好处:易学易记,好盘练,出功快,实战搏击实用,但也单调、枯燥、没有连贯性,不好表演,不能成套供人欣赏。为增强观赏性,后人在十大真形单盘的基础上逐步串连,日久形成了一些小的套路,这就是心意拳十大真形串连的由来。为了弘扬心意拳,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心意拳,现将这些套路介绍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海涛  唐文涛  马雷石 《武当》2000,(10):20-22
头是人体极为重要的部分,头部的薄弱要害之处,不仅集中,而且十分显露,故拳谱明确告诫学者:识见不可随时变,无事不头到之文。可见心意拳中取意虎抱头的作用。虎抱头之法为的是顾好自己的头。一般习心意拳者不知心意拳之根在头而不在足。先人创拳时只求神髓似,而非外形像不像,虎是不会抱头的,虎抱头是内涵,抱是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