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尤利西斯》在我国的两种译本,由于译者的职业,经历不同,在语际转换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及技巧不同,而译文的语言风格,选词特点,注释形式也就不同,为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2.
3.
王宇 《考试周刊》2013,(9):24-24
中西文化的不同使其在进行中外文学的翻译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翻译者都会受到译语语言的民族风格的限制。文学翻译主要受本土文化传统、语言系统和思想方式的影响,本文针对中西文化的不同及在中外文学翻译中所体现的语言风格,对如何采用适合的翻译策略等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有人评价海明威说:“柔弱的第一自我和强悍的第二自我之间的长时间的冲突,使他的作品一再出现雅格布森所说的‘对称”’。所谓“对称”,无非指二重人格。也就是说,海明威的作品体现出外弱而内强的特点。作品的语言层面上,单调平淡,有些意思要经过仔细推敲才能体会到,而且不说场面怎样壮烈、悲惨、紧张或痛苦,他总是把情感压抑到不容易察觉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王毅 《现代企业教育》2010,(14):137-139
语言顺应理论是一个全新的语用视角,对于翻译活动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探讨语言顺应理论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再现有无作用。首先以刘宓庆先生的风格符号系统为工具对译本进行语言风格分析,然后对译本的语言风格进行顺应性研究。译本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的《狂人日记》.  相似文献   

6.
黄容波 《时代教育》2007,(10Z):116-117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忠实地再现原作,使译作与原作实现对等,让“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作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奈达)。这就包括实现原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文学风格及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此,本文着重探讨翻译中的风格传译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的矛盾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桃花人面》又名《桃源三访》。今存《盛明杂剧》本和《古今名剧合选&;#183;柳枝集》本。《盛明杂剧》本题名作《桃花人面》。《柳枝集》本作《桃源三访》。该剧两版本的语言皆具浓厚抒情性。注重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但《桃花人面》较精致蕴藉、形象生动。《桃源三访》则曲辞容量更大、更整饬,带有叙述性,文人色彩更浓。通过比较《桃花人面》与《桃源三访》的曲辞和宾白。探讨孟称舜杂剧语言风格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以简练、有力、明快朴实、含蓄的文学语言和叙事风格著称,在其经典之作《老人与海》中实践了他的"冰山原则",完成了他的美学追求,创立了"电报式文体",开启了一代文风。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有别于一般的专业翻译,要求译者不仅具有较高水准的双语能力,还要对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此外,还需要具备对于所译文学作品及作者文学风格的读解能力、语言表现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自我认知度、身心投入度、生活阅历等等。可见,文学翻译不仅是一项语言活动,也是一项认知活动,更重要的是异文化间的传递。因而,译者算得上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异文化信息,乃是译者应尽的义务。本文结合田山花袋《棉被》的1987年黄凤英?胡毓的中文译本,浅谈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传达。  相似文献   

10.
<桃花人面>又名<桃源三访>,今存<盛明杂剧>本和<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盛明杂剧>本题名作<桃花人面>,<柳枝集>本作<桃源三访>.该剧两版本的语言皆具浓厚抒情性,注重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但<桃花人面>较精致蕴藉、形象生动,<桃源三访>则曲辞容量更大、更整饬,带有叙述性,文人色彩更浓.通过比较<桃花人面>与<桃源三访>的曲辞和宾白,探讨孟称舜杂剧语言风格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前问世的《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于2012年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市场,该译本语言读来有着与其他诸译本迥异的异化特质,其重要的表现就是译语的欧化现象繁多。但译学研究领域对张爱玲汉译作品中的语言欧化现象研究仍较为鲜见,从照搬源语文本形式的纯欧式译语、受源语文本影响的中西糅杂式译语和引入源语文本以外的其他欧式语言元素三方面来探讨该译本的欧化语言将可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红艳 《考试周刊》2009,(38):40-41
本文作者从对意境的理解入手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意境的创作和文学翻译中意境的传达,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指出:为了成功地再现意境,译者不仅要有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丰富的想象力,不厌其烦、执著追寻的态度,还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人文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骆驼祥子》中文及两译本三个单语语料库,以Crown-Clob语料库中的原生英文小说为类比语料库,统计并分析了《骆驼祥子》的施晓菁译本和葛浩文译本在词汇(词频、平均词长、词汇密度、高频词及主题词)和语篇(平均句长和文本可读性)方面体现出的不同翻译风格,并试图从两译者的翻译目的解释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对于人物个性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中人物众多,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翻译时不仅要努力做到内容上忠实原文,表达上尽量保持与原文一样流畅,而且要在风格上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在翻译《红楼梦》人物语言时,译者必须考虑相对权势、文化素养、人物个性等多种因素,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式,再现原作中人物语言的言语风格。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否可译是译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标记理论赋予了风格具体的表现形式,风格标记的诞生大大提高了风格的可译性;借助标记理论对英国著名历史小说《艾凡赫》的风格翻译作对比研究,探讨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人物语言个性鲜明,描写语言简练、真实、寓意深刻,刻意的重复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他把无尽的遐想和深思留给读者,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英译张爱玲短篇小说《花凋》的过程中,尽可能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去全面地把握包括原文的思想、意义、意境、风格、技巧、手法、遣词造句、阅读效果、审美效果等在内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对张爱玲自成一体的语言风格作了一番探索和研究,在英译时字斟句酌,努力使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风格在译文中能够全面忠实地加以再现,从而使小说的英译从内容到形式都最大限度地接近小说的原作。  相似文献   

19.
罗新璋先生曾经将中国翻译学理论及其发展历史概括为四个词语,即"案本、求信、神似、化境",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案本"重视原文和直译,"求信"要求准确传达信息内容,"神似"趋向于意译,"化境"是在表述原意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在翻译英语小说时,不仅要重视词汇、语法方面的翻译,而且要充分体现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本文将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例,浅论小说语言风格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风格标记这一概念于2002年提出,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中是新兴理论。经发展它的运用范围从最初的语音分析拓展到了很多方面。用此理论来评价文学翻译的案例甚少。将评价较为鲜见的《热爱生命》二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词汇、意象、修辞和文化标记等四个层面探究其相对于源文本的风格吻合度。此种以风格标记理论来评价文学翻译的方式还需加以更深入的探索和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