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和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同是存在主义的作品,共同反映了世界的荒诞和人与世界的孤独无助。然而,由于受不同文化影响和作者视角、表达手法的各异。两部小说在叙事结构和精神向度上却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之所以永不过时,其原因在于透过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事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找寻他的影子,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他所处的意义。加缪笔下塑造的默尔索人物出众,让人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小说通过极端的故事,不长的篇幅中将默尔索奇异的人物形象放在公共场景中,表达了一种真实的自己与主流大众化情感冲突,其主人公默尔索前后发生的系列变化及对现实意义的分析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3.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孤独的人》是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自由国度》中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叙述展示了印度移民以及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前殖民地人民与西方文化的格格不入,孤独的心境和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敏感、多愁、脆弱的里尔克是孤独的,而这孤独时浓时淡、时轻时重,却始终无法消亡。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用孤独谱写着美丽的诗歌,用孤独展现了寂寞的美丽。在《秋日》与《豹》中,他那孤独的身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5.
张磊 《学语文》2004,(2):19-20
卡夫卡和马尔克思是近现代西方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星辰,中学语言课本节选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变形记》与《百年孤独》。在作品中他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反映出人类生存的某种精神状态——孤独。  相似文献   

6.
《局外人》中的虚无与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加缪笔下的灵魂人物之一,《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一直饱受争议。从无动于衷的空心人到反抗荒谬的英雄,默尔索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形象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7.
《局外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品能够很好的阐释"荒诞"这一主题,离不开作者对作品形式的巧妙构思,本文即从情节架构,人物设置和叙述特点三方面对文本进行阐释,解读作者是如何利用作品的形式更好的展现作品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作家,加缪的创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流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帝国意识,其小说《局外人》通过描写处于统治地位的欧裔白人与被言说、被殖民的阿拉伯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在主人与局外人之间透漏出固有的帝国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社会里,”阿尔贝·加缪这样写道:“任何一个在母亲葬礼上不哭的人都有可能被判死刑。”这句话可能看起来让人费解,过分夸张,还带点自我放纵之感,但在《局外人》中加缪让这句话耐人寻味并使其产生了醍醐灌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是荒谬的,人的存在也是荒谬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从荒谬和反抗两个方面来认识主人公默而索所处的局外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装在套子里的人》与《局外人》是两篇创作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小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多困惑于一个相似的问题——主角的突然死亡。本文通过引入美国学者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借助具象化概念,围绕着空间的打破与入侵,对这两位5小说主人公的行为、遭遇及结局进行辩证思考。培养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理解的同时,运用“跨学科学习”思维,达成对经典的重新构建,使“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更加多元。  相似文献   

12.
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有一个场景定格在我的头脑中:茫茫的高原,宽阔的田野上,金黄的麦子在秋风的吹拂中掀起滚滚麦浪。一个年轻壮实的姑娘,束着淡蓝碎白花的头巾在麦浪间劳作。时而弯腰收割,时而抬头擦汗。看到身后一束束整齐的麦子,她放开了歌喉,唱起了自己的心曲。  相似文献   

13.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缪的一系列作品中都贯穿了"反抗"的主题思想。从两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局外人》到《鼠疫》,加缪为我们展现出面对"荒诞"主人公是如何在虚无的世界中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的,那就是"反抗"。具体阐述加缪"反抗"的具体含义,在两部作品中建立的"反抗"共同点及其升华,其中升华分为三个部分:反抗对象的扩深、从"消极反抗"到"积极反抗"、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  相似文献   

14.
《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194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集中反映了存在主义文学关于"世界是荒谬的"这一哲学观点,内容新颖特别,使作者一举成为法国文坛上不可等闲视之的名人,与萨特齐名。本文正是基于阿尔贝·加缪《局外人》的这些艺术特色来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16.
爱与孤独     
我最近和“孤独”这个词很有缘,来来去去都能看到,但是发现有人对这个词有着深深的误解,认为孤独等于可怜. 人生而孤独,你会不会觉得,在人群中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那些人群里的火花与你完全不搭?你身边相处几十年的人,在某件事的理解上变得那么陌生?或者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理解的这个世界和别人只是平行时空?《庄子》开篇有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爱情之中的孤独和鲲鹏何其相似,无论身处何地,往往都是遮天蔽日,不知其形.  相似文献   

17.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其荒诞哲学思想最典型的代表作。小说中的多重音景不仅为静态的视觉文本增添了强大的动态气围,也为读者的阅读体验延申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以《局外人》中的自然音景、社会音景以及无声音景为着眼点,考察小说中形态各异的声音现象,可以深入探究听觉叙事对小说人物塑造、情节构建以及主题强化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加缪小说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烛照点。  相似文献   

18.
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村庄的热爱。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村庄,但也包含了他所有的感情。与其说刘亮程写的是村庄,不如说是他用在村庄中的感受与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刘亮程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中精神的匮乏,告诉我们乡村文学也是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9.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是篇幅较长的自读课。课文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坚强的成长历程。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悲剧精神主要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格格不入以及主体对自我的追求与超越。在加缪创作的《局外人》这一文本中,主人公默尔索与他人、他社会难以沟通,最终被社会视为异类而被排除在外。但是面对荒诞的社会生活,默尔索表现出强烈的抗争精神,坚持对本真自我的追求,实现了精神上的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