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觉得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来形容我是怎样“吃”上新闻这碗饭的,最恰当不过了。 1983年,我刚来部队时,整天泡在训练场擒拿格斗,我和“搭档”小王练的是“空手夺棍”。一次,在为上级领导表演时,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我一棍下去,小王躲闪不及,击中头部。被抢救后的小王没有留下后遗症,可中队指导员在众人面前总说:“你要把小王一棍子打死,非判刑不可。”我本来就为打伤小王感到不安,指导员的话使我更加恐惧。跟我一起入伍的老乡见我整天心情忧郁就出主意说:“你给报社写封信问问,训练中出现  相似文献   

2.
猜猜看     
小王和小赵是有着共同爱好的好朋友,也都喜欢写写消息、通讯。一天,小王拿着一本卷成“圆筒的刊物对小赵说:“我手中的刊物,不仅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24日上午十点,湖南省电视台记者黄河清把拍完的新闻片送到省电视台以后,带着连续几晚睡眠不足的倦意走进家门。一会儿,他爱人小徐说道:“河清,我从你脱下的西装衣袋里发现一只特殊信封呢!”黄河清半开玩笑地回答:“那是一家厂子给的一份补充材料。尽可放心,没什么秘密!”“谁说没秘密,你看?!”小徐说完,从信封里掏出一叠人民币。“记者同志,请看,十元一张的票子,三十张!”这下可把黄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初,我与郁航同志在文汇报的《社会纵横》合写了一篇《为求“不食长寿”道金针刺穴苦皮肉》的新闻,报道了我厂职工小徐自打金针发生的一起事故。小徐不慎把金针断入体内,经纺二医院、新华医院、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等四家医院的治疗,开了二次刀(第一次缝了三针、第二次开有8公分长的刀口),始终没能把断针从肉体内取出。有些医院虽经拍片查出针的踪影,但无法取出断针,医生说:“要休息三个月才可取针,否则小徐右臂会带来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南京军区某高炮团三连召开军人大会,“刺头兵”小王由于海训期间工作表现突出,被记连嘉奖一次。连队官兵说,小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是指导员“拔刺”有术。小王2004年底从河南某大城市入伍,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养成了怕苦怕累的思想,部队的艰苦生活让他感到十分不适应,闹着要回家,成了连队的“重点人”。一天深夜,他站岗下岗后私自离队,受到纪律处分。自此,小王感到在军营没有希望,再辛苦也是白忙活,干脆就破罐子破摔。连队干部骨干找他谈心,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这么大的部队,少我一个兵算啥?”指导员靖增阳心想:要转变小王这个错…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谎言     
每天上午10点左右,收发室刚把报纸分好,报道员小王就会出现在窗口,准确得让人吃惊。从小王调入宣传处任报道员后,每天都期盼着报纸上能出现自己的名字,但每次都怀希望而来,又拎失望而归。这天中午,政治部张副主任来到宣传处,颇为神秘地对小王说“今天上午,南京日报社来了个电话想约一篇关于新兵生活的稿件,部里决定由你负责采写”。“我行吗?”小王一脸迷茫地望着张副主任那有些令人琢磨不透的目光。“行!你一定行!这次可是报社约的稿,只要你细心去写就一定能登报,千万别错过了这次机会哟!”小王心里像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7.
结婚刚满“周年”的邻居小王,“爱情结晶”才出满月,二人就过腻了夫妻生活,道一声“拜拜”,就分道扬镳。我好心相劝,小王那个爱人哭诉道:“原先的都是假的……”细细思忖,大凡“过来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初恋人“神圣的第一次”见面,多刻意修饰,时间长了,一言一行先后判若两人的并非个别。由此,笔者联想到新闻工作方面的类似情形来。  相似文献   

8.
九分作人,一分作文“写新闻要九分作人,一分作文”,这是某坦克师政治部刘同福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D某团报道组战士小王,每年都在报刊上见稿几十篇,被官兵们称做“小才子”。面对成绩,小王开始有些骄傲自满了。有时跟战友们相处,他说大家没知识,没文化,档次低,谈不来。股长给他布置工作,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便置之不理。还说:“自己能写稿,调到哪里都可以”。刘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利用下部队的机会找到小王,跟他谈心。刘主任给他讲述立身处事的道理,作人与作文的关系,使小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快摆正了自己的位…  相似文献   

9.
小王是刚分来我们报社当记者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很崇拜鲁迅,十分爱读鲁迅的文章,同时练得一手犀利的好文笔,在当地颇有名气。近日我省一家单位与外商合资办厂。可这家单位刚接到外商的投资,几名主事领导就到省里一家最豪华的餐厅大吃大喝。小王知道后非常气愤,当即写了篇批评稿。稿子登出后,指责、扯皮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从有关部门打来编辑部,弄得大家招架不住。于是,总编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 一个人认为自己做的事很正确而偏偏又受到批评,心情是难以平静的。小王想不通,决定找总编评理。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对话。 小王:你对鲁迅评价如何? 总编: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文章和人一样得到了人民的肯定。 小王:我们可不可以向他学习? 总编:不仅可以向他学习,而且应该向他学习,尤其是要学习他的硬骨头精神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小王:难道不应该象鲁迅那样揭露黑暗?  相似文献   

10.
有段时间,我片面认为,抓到的素材完稿后发出去,不管“是死是活”,别人都不能沾边。为此,我吃了亏,还差点得罪了一位“同行”。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小徐跟我同在一个部队,也是一名业余报道员,平时,我俩相处得很好。去年5月的一天早晨,修理所小吕到地方营业所取款,由于营业员粗心大意,多付给他300元现金,小吕发觉后如数归还了。得知此事,我连忙赶去采访,晚饭前便发了稿。谁知,事隔3天,报社刊用的不是我那篇,而是小徐写的  相似文献   

11.
一箱方便面一天深夜,报道组办公室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正在写稿的报道员小王感到纳闷:这么晚了,还会有谁来?打开门一看,见是陈政委捧着~箱方便面着站在门口。陈政委打趣道:“小秀才,又‘开夜车’呢?”原来,陈政委晚上到连队查铺、查哨路过报道组办公室的窗前,看见小王趴在灯下写稿,陈政委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天晚上陈政委查铺归来,拿上白天买好的一箱方便面,送给小王:“别饿着肚子加班,把身体搞垮了”。冒雨送稿一天上午,组织股干事李俊华带领几名战士外出执行任务途中,碰上驻地两辆煤车相撞,他们立即抢救。报道员小李…  相似文献   

12.
『大』生活     
“我真后悔上大学!”东北的大学生小王的一句话让记者为之震惊。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学,神圣的殿堂,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荣誉,为什么会让这个寒窗苦读10余载的学子如此的后悔?小王是来自东北贫困山区  相似文献   

13.
韬奋的小言论,是我国新闻事业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自《生活》周刊第2卷47期开辟“小言论”专栏至1933年7月被迫流亡国外,韬奋从未间断亲自撰写小言论。根据笔者的粗略统计,仅署名“韬奋”的小言论就有400多篇。韬奋所写的小言论,  相似文献   

14.
小徐同志: 你来信说,你看了《新闻战线》一九八二年第九期上的《“私访”违背新闻道德吗?》一文后,对文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搞不清楚。现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以供参考。首先,我不赞同将“私访”一词引人新闻采访学。“私访”一般是指旧时官吏隐瞒身份、改换服装到民间调查。现在,连我们的交通部长,省长以乘客、顾客的身份去了解下情,大家也不称之为“私访”,何况我们记者的某种采  相似文献   

15.
律师信箱     
案例: 2001年,小王在甲杂志第7期上发表了《×××》一文,署名作者为小王。2002年3月5日,小王领取了由杂志社汇寄的50元稿费。2002年5月,小王发现辽宁一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乙杂志2002年第5期上刊载了相同题目的《×××》一文,署名作者为小刘。该文的内容与小王在甲杂志上发表的《×××》一文的内容一致。请问,小王对《×××》一文是否享有著作权?辽宁乙杂志社是否应当对刊登的《×××》一文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某炮团政治处主任徐明昆对报道员强化训练、给报道员加压是出了名的。报道员王全来到报道组,背包还没来得及打开,徐主任就向他交待了一篇关于团队改革利益观教育的稿子。这对一个仅见过几个“豆腐块”的新报道员来说,难度很大。小王经过一天的调查采访,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部队改革利益观教育的资料,又熬了一个通宵,终于脱稿。第二天,当徐主任看了这篇牛头不对马嘴的报道,又瞧了瞧小王那一双红肿的眼睛,意味深长地说:“苗儿茂盛靠庄稼人辛勤耕耘,但种子是否优良也是重要的因素。以后,你要拿出昨天的劲头来!”徐主任耐心地帮助小王…  相似文献   

17.
某高炮团团长薛爱国是全团官兵公认的“武团长”,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薛团长也是新闻工作的热心人。他因当过战士报道员、新闻干事,因此,他对报道员的甘苦常挂在心上,用那份真情和爱心温暖着报道员。“别管了,采访第一”。这是薛团长在处理报道员和其他工作发生矛盾时,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报道员在需要帮助和支持时,他最爱说的第一句话。一次,报道员小王听说驻地有一名下岗军嫂谢绝上级领导对她的优先照顾,自食其力干起了个体服装加工业,生意红火。小王便想去采访,但当时天下着大雨,营区离采访地点有10余里地。小王走到营房大门…  相似文献   

18.
说起武警某部团长张家德,基层的干部战士都会不约而同地说他“厉害”。这里,且不说在带兵上如何责任心强,标准高,只说三个关于“一”的小故事。故事之一:一瓶灭害灵去年夏天,报道员小王随张团长到远离机关的二营检查工作一回机关,就立即连夜突击稿件。晚上10点钟,从部队查铺回来的张团长,发现整个机关办公楼只有报道组亮着灯,只见小王身披床单,双脚泡在脸盆的水里,防止蚊子叮咬。张团长一看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就奔到市里,买了一瓶灭害灵。当小王接过灭害灵,将蚊子统统消灭时,心时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他一直写稿到天…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一些稿件滥用“亲自”的现象十分普遍:“局长亲自下基层搞调研”、“厂长亲自深入车间向工人问寒问暖”、“经理亲自站柜台了解产品销售情况”等等,言外之意,领导到了基层表示领导的工作作风扎实,领导有方。其实,作为一位局长、一位厂长、一位经理,深入基层本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他的本职工作。如果非要加上“亲自”两个字,反而显得领导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因此,凡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用“亲自”去表达。从“亲自”的滥用,笔者联想到一个问题,即稿件中的一些老套话。如“为了”在许多消息里…  相似文献   

20.
平时喜欢看报纸,久而久之,渐渐摸到了新闻报道中的一些用语规律,如:报道某工厂产量上去了,标题或文中往往有“创历史最高水平”之说;报道党政机关处理违法乱纪事件时,结尾一定是给予有关人员“严肃处理”;报道领导同志的公务活动,常常是“亲自”怎样怎样。这里姑且把“历史水平”、“严肃”和“亲自”三个词称之为新闻报道中的三个惯用词。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这三个惯用词用得近乎滥了。每天打开报纸,“历史水平”、“严肃”、“亲自”。几乎比比皆是。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都一分为二,不可偏颇,对三个惯用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