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材料 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友谊和团结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胜利召开,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成果文件,确立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对中非未来3年合作进行全面规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材料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以下简称"北京峰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  相似文献   

3.
背景材料:2006年正值新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友谊和团结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胜利召开,11月4日以"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背景材料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2006年11月召开。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明确了中非双方  相似文献   

5.
背景材料: 2006年11月4—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48个非洲与我建交国的官方代表团、40多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会议。这次峰会,是在中非友好合作深入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机制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倡议召开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这次峰会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盛事,也是中非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为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2006年11月4—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48个非洲与我建交国的官方代表团、40多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会议。这次峰会,是在中非友好合作深入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机制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倡议召开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  相似文献   

7.
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胜利召开,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共谋未来发展。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胡锦涛主席主持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成果文件,宣布了中国加强同非  相似文献   

8.
1.时政背景2006年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论坛共同主席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等48个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开幕式。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胡锦涛主席在会上  相似文献   

9.
正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迄今已走过18年。18年来,中非合作成绩斐然,论坛成为中国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先行者,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引领国际对非合作、提升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基于以往发展成就,本次中非合作论坛提出了更多促进中非合作和非洲发展的重大务实举措,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4日上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论坛共同主席国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等48个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开幕式。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非合作论坛是2000年中非双方共同创立的,目前已成为新形势下中非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围绕此次峰会的主题,中非领导人回顾中非50年来的友好合作以及中非合作论坛成立6年来取得的成果,推动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规划未来务实合作。北京峰会不仅是中非关系深入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且将成为中非友谊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背景材料]2006年正值新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11月4日,以“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非49个国家相聚北京,共叙友情,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11月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并作总结发言后,峰会宣布闭幕。[理论思考]经济学角度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强国富民的必要条件。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2007,(3)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落下帷幕。此次盛会有48个非洲国家代表参加,其中有4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胡锦涛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3.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于2006年11月4~5日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非友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关键是我们在发展相互关系中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确原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要坚持平等相待,加强互利合作,使合作的成果惠及广大中非人民。”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这次峰会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是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是两个古老文明携手共建和谐世界的集体宣誓。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快速发展期,中非之间的战略合作水平进一步升级。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有着坚实的基础,它同时也为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友谊、和平、合作、发展”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特点,这一新型关系将对中非双方、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局势都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教育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内容.自1956年中非开启外交关系以来,中非教育合作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和中非关系的深化而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客和形式.中非合作论坛为包括教育在内的不同领域的中非合作提供了制度性的框架和机制,为扩大和深化中非教育合作提供了机遇.论坛框架下的中非教育合作政策注重能力建设和务实行动,体现出互动性、自主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等特征.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中非教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日益提升、形式和主体渐趋多元,并初步形成了外部的多边高层磋商机制和内部的协调和信息交流机制.教育合作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同时也扩大了中国教育在非洲的影响力,还带动了国内高校的能力建设和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如今,中非教育合作在中非论坛框架下的战略基础地位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6.
社会是由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构成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都应是媒体所关注的内容.但 事实上,新闻报道习惯于仰视权力与权威、俯视渺小与懦弱,从而忽视了最大多数的普通人.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媒体都先后出现了平民化报道的内容,这无疑给新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本文对平民化报道的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平民化报道的出现、与传统的不同、出现的原因及其现状和前景四个方面透视新闻报道 的平民化.  相似文献   

17.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11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论坛共同主席国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等48个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国际组织代表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相聚北京,共叙友情,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这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盛事,也是中非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为建立和发展中非  相似文献   

18.
杨霞 《华章》2010,(17)
本文对新闻改革中"会议新闻报道"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用总结研究的方法,对会议新闻报道理念和打破常规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选择会议报道角度等多项改革的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领导人共识,迎接今年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6月21日,由外交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非青年大联欢在京开幕。当天,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王家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宣布第三届中非青年大联  相似文献   

20.
热点材料中国和非洲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新时期以来中国和非洲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更加深入,并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第一次召开了中非峰会,非洲有4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这一盛会,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