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本文拟对陕西方言的“爹”字在亲属称谓里的运用情况进行讨论.根据实地调查以及读时彦著述所获取的陕西方言对“爹”字的两种主要读音[ta]类和[tiε]类来列举语料.如陕北晋语“爹[ta]”字用来指父亲时读作阴平,关中方言区很普遍地把父亲叫做“达”,陕南方言区较普遍地把父亲或伯父叫做“达”;宝鸡一带很普遍地把父亲叫做“爹”,陕南洋县等处也把父亲叫做“爹”.陕北晋语和关中方言对于父亲的叫法与山西及甘肃东部方言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陕南以至于秦巴山区的亲属称谓词的复杂性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陕西境内的方言根据语音的特点和差异,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方言区。陕西方言的构词法很丰富,而这三个方言区的构词法如重叠、词缀各有异同,显示了它们语法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陕西地处中国西南、西北和中原的结合部,其境内方言复杂,有秦音晋语,有蜀声楚言,所以,自古到来,陕西方言就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不同时代的学者曾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探讨了陕西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特点,他们的工作对汉语史的研究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本文条分缕析地筢梳了从古到今陕西方言研究的成果,认为:陕西方言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传统方言学时期,这一时期方言研究,主要是为了验证古代文献语言,研究方法多失之零散、静止和片面;二是描写方言学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强调用科学的记音符号描写活的方音,揭示陕西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结构规律,为推广普通话服务。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陕西方言研究呈现出全方位的特点,取得了光辉成就,值得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4.
户县方言的否定式有通常用法和特殊用法:如北京话“V1得V2+V1不得V2”式在户县方言里相应的是“V2得V2”,户县方言“把”字句里否定词通常放在“把”字后边;户县方言的变调定势即否定词在省略了所连带的阴平音节后读作阳平调,变调越势是指否定词在省略了非阴平音节时也变作阳平调;户县方言对于北京话“V不V”反复问句的肯定式回答一般是“能V”,“V得”式一般要和“V不得”用于同一语境。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比较等基础上,从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四个方面对皖北方言的重叠量进行了细致描写和深入分析,并从语义、句法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另外,从共时层面对皖北方言与陕西方言的重叠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元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笔记等文学作品中存在着陕西方言词语,如:"噶"、"煎"、"庹"等,研究整理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而且也有利于考求北方方言词语(包括陕西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亲属称谓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成员,对其考察,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也可以研究词汇的历史变化。甘肃方言"父亲"称谓丰富多元,有"父、爸、爷、爹、达、哀达、阿达、老子、大老"等汉字表示语音的书写形式,其来源,既有从古汉语中继承来的,又有受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而留存下来的,也有汉藏语底层的遗留,还有可能是语言接触形式的。通过考察,我们还可以从甘肃方言"父亲"的称谓的用字上看出甘肃方言语音方面的一些时间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8.
陕西方言研究60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期(1949-1978)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推广普通话和方言普查工作为主;改革开放时期(1979-1999)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编写方志开展方言研究工作;新世纪时期(2000-2009)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方言研究工作全面展开,从组织、人力、资金、成果等方面看,都是前两个阶段所不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9.
陕西方言研究60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期(1949-1978)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推广普通话和方言普查工作为主;改革开放时期(1979—1999)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编写方志开展方言研究工作;新世纪时期(2000-2009)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方言研究工作全面展开,从组织、人力、资金、成果等方面看,都是前两个阶段所不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陕西常用的方言谈起,对陕西方言的文言文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目前陕西方使用率很高的陕西方言中,仍有很多方言流淌着先秦及古文言文的特点,而且了解这些方言在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方言中的“知道”是普通话“知道”的变读,它与陕西方言中的“知不道”没有必然联系。陕西方言中所说的“知不道”本该记作“知不到”,它是由汉语中表示可能和结果的用动补结构类推而来的。本文以陕南洋县话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方言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方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陕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内涵越来越引起方言研究者的普遍重视。陕北方言中有关婚姻的词汇便蕴含着浓厚的结婚文化、相亲文化、订婚文化和特有的心理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关中方言(以西安话为代表)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现象,但与普通话中的重叠又存在着急一定的差异,在语法功能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陕西近代歌谣数量众多,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陕西方言词语。从历时的角度看,这些方言词语是不同时代词汇成分的累积,其中既有古语词的传承,又有方言的自我创新。歌谣中所记录的方言词语具有内部一致性,但各县方言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同一首歌谣在不同地区传唱时换用了不同的词语,这有助于陕西方言的内部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陕西孝歌在全国孝歌中的地位特殊,据有关资料考证,陕西应该是孝歌的源头,但是,现存的陕西孝歌却很少保留古孝歌的仪式信息,而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却凸显了孝歌宣孝的本义,这使陕西孝歌与其他地方的隐性孝歌相比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彰明的孝歌。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介绍了澄城县的概况以及澄城方言的声韵调,重点描写了澄城方言的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写了富平方言,对富平方言的声韵调和同音字汇进行了分类概括。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歌根植于民间,更依附于方言,方言之于民歌犹如其血肉灵魂一般,正是由于民歌中土色土香的方言语音使民歌更具地方风情;特殊的方言词汇使民歌更具张力和表现力;独具本地特色的方言语法则使得民歌更加生动形象且充满情趣韵味。  相似文献   

19.
从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出发,对陕北民歌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通过人称、地名和特定动词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民歌翻译的策略。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方言特色词汇,以期达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0.
论长治方言的“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学界通行的分类,长治方言属于晋方言区上党片的潞州小片.在长治方言中,表示动作、事件在时间进程中所处的状态时,可以在动词后或句末用"喽1、喽2、啦、过、来、开、哩"等词,否定时在动词前加"没呐".这些表达手段相当于印欧语的"体",长治方言的"体"包括完成体、经历体、起始体、进行体和可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