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勤动手、勤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教师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总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活动而培养起来的。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课来接受老师的“教”,同样是听一堂课,会听与不会听,收效截然不同。因此,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听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布宜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  相似文献   

2.
1.预习阅读预习阅读就是学生在老师授课之前事先阅读相关课文的一种阅读。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学生在阅读之前要拟好预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并能够在阅读后对问题作出解答。这样的话,在上每节课之前,学生就能够知道本节课老师要教些什么内容,并且能够找出自己在阅读时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可采用“读、讲、议、练”四程序教学法。   “读”,就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法是:   “初读”,即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大部份是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要求学生对预习中不理解的内容,集中思想听好、听懂老师的讲解。每节课后布置下一次的预习内容,要求学生上课前用 5— 10分钟把新课内容看一遍,带着问题来听课。开始,学生不习惯预习,教师要经常检查督促,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当学生体会到预习后听课效…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要充分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特别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我在教学中以教学生学会听课为切入点,主要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方法。一、预习法。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课前预习,能使学生做到提前想,提前做,争取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重点、难点、及易懂的问题,使学生带着不易懂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二、对照法。就是在预习的基础上,一…  相似文献   

6.
王炜 《科幻画报》2023,(3):21-2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以多样化手段,在课前就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学习,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小学数学预习效率低的主要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是借鉴了荆志强老师的做法,尽可能布置前置性作业,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预习,这个预习要做到从根本入手,要布置具体的预习内容,给学生两到三天的准备时间,然后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讲,实在讲不出来了,老师也不要着急,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就下去转一转,看看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陈细贵 《广西教育》2007,(10A):27-28
预习是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极好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讲,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导,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在这种课前预习、课上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的。因此,指导学生预习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的几点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0.
预习不能代替课堂上深入学习。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老师不能把检查预习当作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预习只能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做铺垫;预习是为了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课堂教学才是学习理解并升华知识的主要过程。课外学习不应当成为学习的主阵地。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碰到问题本应在课堂内解决,教师却经常要求学生回家后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下课后讨论或不同的意见下课后再提等等。这样做其实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的功能。课后练习不能说没有什么用,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问题讨论,对学生进行有…  相似文献   

11.
班级学生人数少,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直接影响着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要使课堂教学高效化,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探究,共同去学习,并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展示,强化课堂训练,力争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想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数学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个体独立的一种探索活动,是一种学习前的心理准备过程,通过预习让学生自己摸索出学习的路径,积累自学的好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课堂教学焕发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预习中,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难点,可以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预习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实施高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成为每个老师和地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论述了怎样实现高效地理课堂。1.优化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因此课前应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完成下学期教材每一章的课题研究,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钱育 《考试周刊》2012,(86):47-47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课前需不需要预习,有的教师心存疑虑,他们认为:讲授新知前学生不需要进行预习。原因有两种:一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让学生课前预习,他们会基本上弄懂要教学的内容,导致在课堂上根本没有探究的冲动,只有课前不预习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有的老师考虑到预习的主体是学生,由于不同的学生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程度,也会影响教师在讲授新知过程中整个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然而,我觉得这些想法都是不妥的,只有打好预习的根基,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认为在讲授新知前必须让学生进行预习。  相似文献   

16.
"先学后教,作业前移",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预习方式自己去学习知识,并且完成预习性作业,检验自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先批改学生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从教师教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为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好方法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内心需要选择多种形式的预习方式,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预习对于学习而言,是极为关键的环节,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认真的预习。学生只有通过预习充分感知课文,课堂上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更深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更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完成预习任务,并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教授新课前常常会布置这样的非书面作业:请同学们预习下一篇课文。至于学生怎么预习,预习效果怎样,我们大多不会太追究。但在我遭遇到因学生课前未有效预习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尴尬后,我开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总是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导致学生成了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化学教学从老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不揣浅见,以就教于同行。 1 把预习纳入课堂 过去我们常常是将预习布置于课堂之前,让学生自行预习,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把预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即使预习也仅是流于形式,甚至有部分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课前根本就不进行预习。对此,我们设想将预习纳入了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课题后,让学生用8~10分钟时间进行预习,老师提出预习的内容、范围和要求,或让学生预习一节教材,或预习部分段落。因为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