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逻辑趣例     
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说):“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就是——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相似文献   

2.
执教《祝福》时,有学生指出:祥林嫂的一生饱含辛酸和血泪,可谓是人在窘途,在她执着而又愚昧地追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时,假如"我"能给祥林嫂一个明确的回答,祥林嫂是不是不会死去?在师生的深入讨论中,我们发现无论"我"怎样回答,祥林嫂的命运都是无法逆转的,她是非死不可的,以下就是我们探讨的成果。祥林嫂遭遇了窘途。回想祥林嫂的一生可谓是人在窘途。"立春之日,丈夫亡故;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  相似文献   

3.
薛海潮 《新高考》2008,(3):15-15
阅读探究,是新高考考查考生阅读能力的热点。那么到底怎样在阅读中探究,笔者结合新考纲对这方面能力要求,以《祝福》一文后的一道虚拟想象题为例,试作说明。苏教必修二《祝福》一文后的"活动体验"题2,要求顺着以下虚拟的线索和情境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的"故事"和原文进行比较。(1)假如祥林嫂没有死;(2)祥林嫂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3)贺老六没有死于伤寒,阿毛也没有被狼吃掉;(4)"我"对于祥林嫂的疑惑不是说"我说不清"。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要使"想象"达到精彩的程度,就得合理且富有个性,这关键看"探究"是否有以下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上<祝福>,教师在渲染了一番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后,问:是谁杀死了祥林嫂?一番唇枪舌剑后,学生的答案基本趋向两种:一、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封建礼教;二、文中所有的人.谁知老师突发惊人之语:不,是她自己!学生愕然……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老师下面的"论据":人家要是老在你面前讲"阿毛的故事"你讨厌吗?所以人们嘲笑她并没有错;而鲁四老爷也仅仅是严肃地说了声"你放下吧!"这就经受不住要往死里想?这不是她自己的问题?那么这篇小说究竟有没有批判封建势力、封建礼教?显然没有……  相似文献   

5.
祥林嫂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说"婚姻"杀死了她,似嫌论据不足;鲁四老爷和四婶,虽唯利是图,但也不能推为真凶;无意为虎作怅,却实在是助纣为虐的柳妈,用一句话,却将她推到精神绝境的边沿;而人们对"魂灵"与"地狱"的议论,我对愚人和俗人谬论的附和,我的"好心",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说"婚姻"杀死了她,似嫌论据不足;鲁四老爷和四婶,虽唯利是图,但也不能推为真凶;无意为虎作怅,却实在是助纣为虐的柳妈,用一句话,却将她推到精神绝境的边沿;而人们对"魂灵"与"地狱"的议论,我对愚人和俗人谬论的附和,我的"好心",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祝福》时,我先以这样一段寻话开头:"大年三十的晚上,漫天飞雪,炮竹声声。一位白发散乱的老妇人,拄着拐杖,在艰难地行进着。她在。心里一遍遍寻问: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魂灵?她是准?她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这一段形象性导活,使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关注。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我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四幅画面,即"以死抗争"、"深山寻子"、"祭祖遭斥"、"寂然死去"。学生既理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发展的全过程,又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学生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我提出了4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一名年轻班主任,过去一直自信,认为学生是一群毛孩子,需要教师"严厉"的教育。但我渐渐发现,学生并不简单,他们虽然年纪小,很多"见识"却让我"大开眼界",特别是他们的"童言稚语",更是给我不少启迪,让我在为师的路上与他们一同成长。"你凭什么让我出去"一天上自习课,班上有个学生小菲写课堂作业时抄别人的。当时我正在班里巡视,走到她那儿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祝福》,写了祥林嫂临死前对“魂灵”、“地狱”有无的疑惑。祥林嫂的疑惑表明什么?对此问题,至今说法不一,善以鲁迅作品为题材作画的画家裘沙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略谈祥林嫂之死》(《当代》1980年2月)一文中认为,当祥林嫂向“我”提出那些疑问时,“她那强烈的希望就是: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她将去地狱的孽风毒焰之中找寻亲人”,祥林嫂的死是“暴死”,她的“思亲之念战胜了地狱的恐怖”,她“是怀着与死掉的亲人见面的强烈愿望而死的,是怀着  相似文献   

10.
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站在黑板前,面向全体同学,被他座位所在一行的学生,一个个轮流来刮一下鼻子…….这是老师安排的.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课后,这个被"臊"者,逐一追辅课上刮他鼻子的同学,伸手也刮一下鼻子,并且理直气壮地说:"还我……".其中有告到老师那儿去的,他在老师面前也没有让步:"老师,还我……"这是一件真事.学生向老师讨帐了.当听到"老师,还我"的呼唤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他要求还他什么呢?仅仅是举手之劳刮一  相似文献   

11.
《祝福》是鲁迅的著名小说之一,对于该小说的传统解读主要集中在祥林嫂的人物分析上,此处转换解读角度细读文本,分析小说中的"我",探讨祥林嫂对"我"的反作用力,试图透过祥林嫂反观"我"。  相似文献   

12.
"师兄,你无论如何要投我一票……""师兄,我可是正儿八经地向你要人情,你不能投别人哈……""记住没有?你那一票对我很重要哦……"……最近,每次遇到教语文的李老师,她都会如此给我"打招呼",据说,她对每个评职委员都说过了,为的是多得几票。  相似文献   

13.
有时候,我也弄不清楚自己的名字。矮矮胖胖的,有点像小猪;毛软软的,有点像绵羊;肚子上有个"育儿袋",有点像袋鼠;喜欢用树皮和坚硬的植物磨牙,有点像仓鼠……哎呦,说了这么多,这只"四不像"究竟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它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14.
《祝福》是一篇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问题是:叙述者为什么要叙述这样一个与“我”并不相干的人——祥林嫂——的故事?这里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叙述者的叙述动机;二是作者鲁迅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叙述者。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即叙述者的叙述动机。  “我”在年底来到鲁镇,但由于感到鲁镇无聊、压抑的气氛,马上想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叙述者在开始他的叙述时特别强调:“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为什么呢?因为祥林嫂问“我”: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能否见面?这些问题“我…  相似文献   

15.
提起我家,可真了不起,是有名的"仕宦之家",一家竟有三个"部长"。你不信?那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奶奶——生活"部长",妈妈——学习"部长",爸爸——娱乐"部长"。这三位"部长",管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每周星期五,我一回到家,第一个接待我的便是生活"部长"奶奶。她问这问那:"在学校吃得好吗?""有没有生病?""晚上睡得好吗?"……然后连忙带我去吃我不爱吃的东西。红枣,是给我补血的;青菜,是给我补维生素的;葡萄糖酸钙,是给我补钙的……还没等我吃完,学习"部长"妈妈就从单  相似文献   

16.
张红英 《读写月报》2022,(34):20-23
<正>一、这一生:“无我”中“被奴化”的“我”纵观祥林嫂短暂的一生,她始终没有真正独立的人格,恰是“无我”中“被奴化”的“我”。祥林嫂是谁?是一个叫祥林的人的妻子,她连名字都没有。为什么没有名字?她嫁给了谁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地被称为“某嫂”。这是典型的“无我”,一个人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可见她的卑微低贱。无形却顽固的封建思想让她没有了姓没有了名,这也恰是她“被奴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正>有时候,我也弄不清楚自己的名字。矮矮胖胖的,有点像小猪;毛软软的,有点像绵羊;肚子上有个"育儿袋",有点像袋鼠;喜欢用树皮和坚硬的植物磨牙,有点像仓鼠……哎呦,说了这么多,这只"四不像"究竟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它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18.
妈妈对我要求特别严格,她从不允许我私自玩游戏.于是很多时候,我就得和她"斗智斗勇",可是每次我都难逃她的"鹰眼".面对"侦探妈妈"的"证据",我不得不"如实招来". 我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可是妈妈就是不让我玩,这可怎么办呢?那天,妈妈上班了,就我一个人在家.我心里特别痒痒,于是就打算冒一次险偷着玩一会,等妈妈一回来我立刻关掉电脑.就在我玩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楼下传来了脚步声,我对妈妈的脚步声是很熟悉的,她的高跟鞋声很清脆.我的心怦怦直跳,立刻关掉了电脑.  相似文献   

19.
一点刍见     
有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在分析《祝福》一文时说“关于魂灵有无的询问,道出她(祥林嫂)对鬼神的信念发生了动摇”。我们认为,这样评价不切合文章中祥林嫂的思想实际,把关于魂灵有无的询问说成动摇,未免提得过高。《祝福》中写道:“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这段话,只能说明祥林嫂在临死前,对魂灵的有无认识不清而在心灵上产生了矛  相似文献   

20.
当了20多年的教师,总会想起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教过的学生,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当年的粗暴行为——小到罚站、罚跪,大到用脚踢、下死劲地拧孩子们的耳朵……究竟有多少孩子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我自己也说不清,但一个见到我就瑟瑟发抖的女孩却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她叫王茜,一个瘦小的女孩子,家庭条件很优越,可她的学习成绩却特别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