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寿多涓 《湖南教育》2001,(20):35-36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按照解题思路的难易,从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的题目人手,教学已知三个条件的最基本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为以后学习已知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用两次)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五年制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它由两个相关的一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组成。在教材中有两类:一类是给出三个已知条件,用两步计算,如例1和例2;一类是给出两个已知条件,其中有一个隐蔽的条件,解答时需要先找出这个隐蔽的中间问题,才能计算,如例3。教学好这类应用题,将有助于突破解答其他多种两步应用题的难点,为学习多步复合应用题打下基础。为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这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般地说,学生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又要先求出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再求和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感到困难较大。现在,笔者想就这种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提出一个教学设想。一、揭示“变因”,沟通联系教学这种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下称“两步应用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揭示一步应用题变化发展为两步应用题的“变因”,由此沟通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变因”就是求出题目的所求问题的结果的一个隐伏着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一) 认识与记忆记住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 理解 1.说出应用题的情节,整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能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分析加减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能提出加减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说出解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5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4题。教学目的:①使学生初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能解答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②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③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起始,它的难点在于提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如何提出中间问题呢?需从要解答的问题中去找条件,或从已知条件来考虑能解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解答多步计算的应用题可以依此类推。因此教好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学好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也是由一步应用题过渡到多步应用题的桥梁。为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加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抓好基础,做好铺垫。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组成,因此教学前应先复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好以下知识。 1.熟练解答已学过的五种加减法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7.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从五年制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统编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3节“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和第四册第四单元第2节“两步计算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对学生加强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思路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颇为有益的。一、结构训练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的特点是题目中只告诉了一个直接条件,另一个是间按条件,在解答时,  相似文献   

9.
二年级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开始,是由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的转折点。而小学数学第三册中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又是其他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由两个基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转折点,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复合应用题的突破口。因此,在《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的教学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会分步列式解答。(2)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前,找准联系,作好铺垫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见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00页)是由简单应用题发展而来的。教学前要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熟悉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为学习两步应用题作好铺垫。1.例1和例2教学前的铺垫练习。100页的例1,是由“求剩余”和“求和”这样两道简单应用题纽合而成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102页的例2是连续“求剩余”问题。在解题思路上,这两个例题都是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类一步计算的整数加减应用题基础上引入的,是复合应用题的开始,在整个小学应用题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就本单元教学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4.
由一步计算发展到两步计算,是学生在认识应用题结 构和学习解答应用题方法上的一次飞跃。解答两步 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两个相互关联的已知条件提出 一个中间问题。怎样找出这个中间问题是教学的难点,九 年义务教育教材在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独立成块编排了 连续两问的加减应用题。这样编排,既可以提高学生解答 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又对集中地为第四册第一单元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怎样搞好这部分 教材的教学?根据我们的试教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第四册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教学的起始,是从—步计算应用题向多步计算应用题过渡的转折阶段,难度较大。初学时解题往往弄不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容易受一步计算应用题思维定势的影响,未理解题意就简单化地拼凑算式,因此错误率比较高。两步计算应用题与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及解题思路有明显的不同。简单应用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是直接发生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是间接发生关系的,要求出最后的结果必须首先抽出一个隐存的中间问题。为了沟通两种解题思路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6.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也是从学习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的转折,难度较大。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难教难学的原因是:(1)不了解简单应用题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解题无从下手。(2)解题的思路较窄,不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简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页。本课内容是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又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关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简单的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解题时,要恰当地提出隐藏的中间问题,既要从所示的问题找缺少的条件,又要从已知条件来考虑能解答什么问题。所以,教学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时,必须抓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比较容易的加、…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第10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2.初步掌握找中间问题的方法。3.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练习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________?(先让学生演示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师:这道应用题同学们只要直接将题中两个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就解决了,这样的应用题叫做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同学们开始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两步(含两级运算)应用题是在学生已学了两步加减应用题的基础上安排的,和两步加减应用题相比,在题中同样也有个隐蔽的“中间问题”。我们在教学这部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1) 两  相似文献   

20.
“加减两步应用题”(五年制数学第三册)是小学低年级儿童在学习一些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刚开始学习的两步简单应用题。难点是:①理解题中隐蔽的中间问题;②计算时题中的一个数字(条件)用两次。为了抓住关键,教学这部分知识,可分三层来安排: (一)基本训练补充条件,并口述补充条件的思考途径。小华有( ),( ),两种书共有多少本? 补充后得到:(1)小华有故事书16本,连环画10本,两种书共有多少本? [补充条件,一定要先看问题要求什么,即根据问题的要求,来补充适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