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同辈群体是群体中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高校教育者要充分掌握其特点,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优化同辈群体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核心人物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其成员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做好了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就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带动一批成员转变,使非正式群体走到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道路上来。因此,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及其教育引导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转化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分类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各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全国各类高校中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定义、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策略,对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旨在达到有效教育及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其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并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尤其在网络环境下,一些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校园网外建立网站,传播非主流信息,其影响不容忽视,值得网络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深思和辨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内涵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行为约束无形化、群体行为一致性、核心人物具有权威性、群体具有开放性和排他性等四方面特征;进而分析了非正式群体及其小集体主义倾向、排他性和核心人物的态度和行为取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影响;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晶 《考试周刊》2013,(43):160-161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府中,有一批非正式组织群体迅速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壮大,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与正式组织一样,非正式组织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以志愿者组织为例,分析非正式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志愿者组织积极健康地发展,使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以及大学校园宿舍化管理的实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结构松散、凝聚力强及排外性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分析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子,新举措,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涂德祥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活跃在高校校园的特殊群体,类型多样,特征明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管理工作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利影响.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并关注其领导人,要切实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成因和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从根本上来说,高校非正式群体是为满足大学生自身各种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其形成与发展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高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正向功能,也存在负面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势利导,引导非正式群体沿着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可能消除其负面影响,扬长避短,促进高校良好学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学校消极因素及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非正式群体、学校风气等方面的消极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学校因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确认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校园文化和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及其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发挥群体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赵玉江 《华章》2007,(1):6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发挥"两课"教育渠道的同时,应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正式组织的伴生物,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双重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类型以及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双重影响入手展开分析,提出了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与大学生所加入的非正式群体有重要联系.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发性、群体思维突出、常以寝室形式出现、有典型的意见领袖等特点,经历形成、震荡、规范和执行四个阶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约束,从而造成在学习动力方面的不同表现.应从新生入学教育、课堂管理、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对于典型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开展学生间互助帮扶活动等方式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些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个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具有自己的传播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高度重视并探索通过完善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创建良好的外围校园环境、做好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舆论领袖的思想工作等,以保证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同辈群体是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途径。同辈群体成员相互影响的机制决定了它成为进行思政工作的新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同辈群体成因、运行机制的研究,发挥其正面效应,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培养群体核心人物、提高成员交往素质等化解其负面影响,这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张春 《华章》2012,(36)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必须把“人”作为出发点与归宿.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既有一般大学生共性的思想特点、成长规律,又有其特殊性.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教育者、教育主体方面和受教育者、教育客体两方面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人学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人学思想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观念创新和方法出新不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类型,成因与功用等方面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了探析,提出高校要把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工作列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要认识和把握好三个关系,即:非正式群体存在与影响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决定性的辩证关系,非正式群体积极与消极两重性的可逆关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教育意义上的主辅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存在着自我认同度不高、话语自觉性较弱、话语权益认知度较低的现状,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发展是应有之举,有益于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可以从完善校园制度修订机制,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中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互补关系,加强高校虚拟网络环境管理等方面探讨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卫星 《江苏高教》2007,(5):119-120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相对于现实群体而言的非正式群体,具备一般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同时又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