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环境的力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方职业学家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提出了以兴趣和能力、就业机会为核心的特质论和决策模型,以及以供需关系、社会声望为主导的经济学、社会学模型,然而这些建立在西方社会经济背景之上的模型很难解释当今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如择业常常牺牲专业、欠发达地区人才需求强劲但无人问津、民营企业缺乏吸引力等。为此,本论文结合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需求的特点,突出择业过程中嵌套职业岗位的组织和地区环境的社会生态对个人的价值回报,提出并论证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和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完善了西方的择业理论,但仍无法解释大学生择业出现的如人才回流、大学生村官、中西部地区学生留在本地工作等新现象。为此笔者构建了大学生择业除受到职业、组织和地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国家政策影响的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改进模型。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与就业心理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的特点表现为:有自主择业的意识,但不善于利用择业的自主权;有竞争的渴望,但又缺乏竞争的勇气;择业观有理想化的倾向,期望值较高;在择业过程中,有明显的依赖心理,并把择业的难易、成功与否归因于客观因素;有公平竞争的意识,但对竞争机制的公平性仍有怀疑;从整体上看,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情绪稳定,但有些人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有关部门应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原理引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来。文章从生态位的定义出发,分析了限制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生态位表现形式。根据生态位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应遵循三个原则:改变就业观念,避免生态位重叠,扩大大学生生态位宽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增加就业社会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生态位"的概念引入教师职场的研究中,分析了教师职场人际生态位的几种主要关系及职场人际生态位偏离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了通过教师生态位的自我调整,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促进生态位分化,创立基于师生协同进化的新的职场生态位等策略来拓宽教师职场生态位,从而建构起新型的教师职场生态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原理引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来.文章从生态位的定义出发,分析了限制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生态位表现形式.根据生态位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应遵循三个原则改变就业观念,避免生态位重叠,扩大大学生生态位宽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增加就业社会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分析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提供竞争对策是就业指导和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本文根据生态位理论,阐述了大学生求职生态位的定义及度量方法,首次提出标签生态位和真实生态位的概念,分析了求职标签生态位与求职真实生态位之间的静态关系和矛盾运动过程,解释了大学生求职失利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生态位”的概念引入教师职场的研究中,分析了教师职场人际生态位的几种主要关系及职场人际生态位偏离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了通过教师生态位的自我调整,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以促进生态位分化,创立基于师生协同进化的新的职场生态住等策略来拓宽教师职场生态位,从而建构起新型的教师职场生态位。  相似文献   

9.
生态位理论及其综合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位不仅渗透到现代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而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经济、教育、政治等领域,并促使教育生态位、产业生态位、发展生态位等一系列专业名词的产生,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工具.本文就生态位的概念、意义、实例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旅游房地产是旅游业与房地产业融合发展成的新业态,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目前我国旅游房地产在实践上十分流行,但理论探讨相对比较薄弱。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在城市问题、旅游开发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少见在旅游房地产方面的研究。在研究生态位概念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房地产生态位的概念,并以昆明市为例,运用生态位态势理论揭示其旅游房地产开发中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提出了错位开发、生态位扩充、生态位优化等开发策略,希望为实现区域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1.
生态位理论作为一种分析组织和环境相关性的方法,运用生态位理论研究高校发展战略选择这一典型的组织行为问题,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新视角。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结构不合理、角色错位等逐渐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关键要素。运用生态位原理的视角来合理构建高校发展战略的内容体系,有助于高校突破上述障碍,赋予高等教育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discursively identify student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early in their education and their motives for this career choice. Students wrote a letter sharing thoughts on why they want to become a teacher, how they regard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if someone inspired them in their career choice. The empirical data consists of 259 student texts from three Swedish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The study employed a qualitative method denoting different categorizations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emphasising the idea of multiple motives for career choice and the link to student teachers’ evolving pedagogical identity. Major differences can be distinguished among the programmes, emphasising different main motives and shifting incipient pedagogic ident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value of organising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drawing on multiple motives, which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comple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 retention in future profession.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10 Israeli preschool teachers’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ir profession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teacher’s role. A narrative approach was chosen because teachers’ narratives can reveal their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the meanings they ascribe to their teaching. Data were subjected to content analysis and linguistic analysis. The cont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hoice of profession flowed from personal history and family background and reflected the needs, priorities and ambitions of each teacher.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chose this profession at an early stage, in childhood or adolescence, and were influenced by close family members. An ongoing connection was revealed between key events and people in the preschool teachers’ narratives,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teacher’s role and their professional selves. The linguistic analysis revealed beliefs and values expressed through figurative language, and especially metaphor. Metaphoric themes related mainly to the nurturing of children and were consistent with beliefs and values expressed directly.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有时会因行业而异。不同的行业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不同的言语特色。在语词选择和语句应用方面 ,在话语风格和言谈方式方面 ,在交际话题和言语习惯方面 ,各行业都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图形学是GIS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对该课的教学实践中常出现教学过程与GIS专业需求关系不密切、授课过度追求新技术而忽略基础理论等现象,从而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对面向GIS专业的课程章节教学安排、实验中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选题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潮流,教师专业发展正在引起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厘定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教研涵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论证了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的系统研究还不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的比较研究;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的特征。现有研究中存在缺乏对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内在构成的深入分析;缺乏对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历程进行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高师院校毕业生择业意向与职业倾向的相关性,本文采用自编择业意向问卷及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对某高师院校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和职业倾向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等三个方向存在差异;2.男生更多地属于事业型,而女生更多地属于艺术型和常规型;3.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常规型,来自城市的毕业生在艺术型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4.理科生更多地属于调查型,而文科生更多地属于常规型。  相似文献   

19.
择业的目的是就业,而就业是择业的结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识和分析新的就业特点,合理地给自己定位,做好充分的择业心理准备,战胜自我,战胜对手,战胜环境,提高择业技巧,为成功就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学教师的职业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质量问题的出现,大学教师职业的失落是重要的表现。大学教育的世俗化和功利化导致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困惑,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以,提升学术职业的社会声誉和创新活力是高等教育的时代课题。文章对中国大学教师的职业困境作了探讨,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提出了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